专栏名称: 网剧帮
网剧帮成立于网络剧元年2014年8月,是国内第一家服务于网络剧、网络大电影的专业互联网影视平台。网剧帮,帮助互联网影视人成长;致力于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的商业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豆瓣电影  ·  永不过时的珍珠项链,从18岁戴到80岁! ·  2 天前  
深焦DeepFocus  ·  多个新招募!|剧组招募令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剧帮

面对传统视频行业危机,展望视频消费新格局

网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7-18 18:33

正文

提示 点击上方 " 网剧帮 " 与互联网影视人在一起

【每一条微信直击网络影视产业】


网视导读: 近日,中国互联网大会特色论坛——中国互联网电视生态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出席会议并表示:在当前传统报业和杂志逐步走向衰弱的背景下,视频消费呈现出崭新格局。



用户流失已成为传统视频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冲击:美国的“掐线运动”已持续多年,如今的有线电视网基本上已经没有人订购,用户数在逐年下降,从2010年到2015年,入户率由88%下降至80%。在国内,有线电视用户流失也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面对传统视频行业的危机、展望视频消费的新格局,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也从三个专业角度做出分析,对从业者进行方向上的启发:



多屏化的视频消费趋势无法阻挡


新电视与新风口的重点是在大屏互联网或者大屏消费的形态。Google在全球做了四十多个国家的视频消费调查,得出一个结论:老百姓跟媒体互动的90%都是发生在四块屏幕上(手机、PC、平板、电视),这四块屏幕占据了今天用户跟媒体之间互动的最大头,只有10%的精力和时间会投放到收音机、报纸和杂志上。

在中国,情况也发生着变化。从IPTV、有线电视、视频网站来看,有线电视的满意度是最低的,中国老百姓的视频消费也发生了多屏化、多渠道化的转化。


数据显示,电视在2016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减少了200多万用户,首次出现负增长,也就是说半年前首次开始负增长,而宽带用户在快速增加。2016年年底,有线电视用户已达2.6亿,增幅也不断往上,但是IPTV的用户增幅是89%,这个速度非常让人激动。如果加上其他渠道或者其他平台的OTT、IPTV等各种方式,视频消费多元化或者多屏化的趋势已经在中国呈现出来了。


业态是多样化而非单一


当前,诸如乐视、爱奇艺等互联网企业做视频消费,也基本处在探索阶段。但是实际上,不管是直播还是自制,还是IP的多元开发,内容多样化才能带来更好的盈利模式。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体验”,这种“好体验”的视频可能会是下一个风口。


主要是因为叙事方式跟传统的大视频不同:传统大视频追求结构完整、视频的严谨包括可视性、可听性、可看性,但是互联网视频内容是让老百姓觉得非常亲近,而且是对话式的。

社交视频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可以把上游、下游打通,可以把观感很好的体验转化成分享,分享最后可能就延展到了线下更多的服务,下游的用户也就能被开发出来。通过各种渠道,可以让视频的价值最大化,IP价值最大化。随着业态多元化、多样化,必然带来一种传统的所谓电视全媒体商业模式的改革。


智能化、场景化


无论整个生态系统是由谁构成,最后肯定都要走向让用户需求和供给是高度智能匹配。 要实现这样的高度智能匹配,一是涉及到资源的云端化(当前,全国各地,IPTV、OTT、传统电视都在做云);二是内容的垂直化,没有垂直也就没有互联网电视;三是服务要场景化,既然是四个屏幕,就不可能把所有的人永远都留在大屏前。

产业的智能化需要上游、中游、下游通力合作,尤其是下游:上游是垂直口,下游是巨大的产业网或者产业结构。所以实际上其带来不光是终端硬件,而是终端服务上能够提供巨大的空间和延展出去的线下产业链。


胡正荣认为,目前市场的视频服务最重要的是解决供与求的高度智能匹配,而当下是看不到这种智能匹配的。

人工智能 的发展阶段来说,七大牌照商、IP商等等都在努力,都在努力运用算法使运算智能,但是距离感知智能、情感智能阶段还有相当的距离,这源于技术上的障碍。


到最后,老百姓除了硬需要之外,还想满足软需要,可能这是行业下一步要探索的一个非常长远的道路。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人民网


— END —


【网剧帮 服务于互联网影视创业者】

2014年8月创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