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紧急召回!已致7人受伤,4人死亡→ ·  昨天  
一瑜中的  ·  从3个20%+,看提高赤字率的必要性——11 ... ·  2 天前  
计量经济圈  ·  很实用! 一张图就把基准回归, ... ·  3 天前  
秦朔朋友圈  ·  四十岁,大学问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今天,股市舆论大逆转,A股命运已定!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12 18:14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自:财经韬略(ID:tttmoney8); 作者:韬略哥


今天(612日)出版的《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均在头版头条或者头版重要位置,就“是否应该暂停IPO以救市”表态。

 

各报的立场惊人的一致,那就是:IPO”跟股市下跌没有必然联系,暂停“IPO”就是停止股市的市场化,会给壳溢价、壳炒作提供土壤。

 

其中《经济日报》主办的《证券日报》的头版评论说:

 

在我国资本市场深度已经发生质变,早已摆脱早期那种“低级别供给平衡”的今天,再旧调重弹,IPO来为大盘调整“背黑锅”,已不合时宜了。市场需要新鲜血液,需要“活水”,发行新股就是为市场补充新鲜血液、补充“活水”。一些优秀的、新鲜的“血液”进入市场,可以提高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拓展投资者的选择范围。

 


新华社主办的《中国证券报》则说:

 

暂停IPO能不能救市是个未知数,但暂停IPO对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及实体经济的伤害是可预知的。最直接的伤害是一些优质公司难以获得上市融资机会。这一方面将使上市公司资源稀缺性加剧,增加壳资源炒作的可能性……更严重的是,资本市场的发展预期将再次被扰乱。

 

新股发行不宜也不能再纠缠于要不要暂停以救市的窠臼中,更应聚焦于如何进一步市场化的考量上。就新股发行本身而言,哪些公司可以上市、如何定价、什么时候发行都需要交给市场来回答,并最终向注册制过渡。

 

暂停新股发行,是近期市场争论的一大热点。触发这场讨论的,是被称为“股市民粹主义学者”的韩志国,他先在微博上叫板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后来引发了两个人的“午餐会”和一系列救市措施。其中包括限制大股东减持,减慢新股发行节奏等。最终,引发了要不要暂停IPO的大讨论。

 

自中国股市1990年诞生以来,先后有过9次停发新股(IPO),如果说救市效果完全没有,那是自欺欺人。关键问题是:停了很容易,恢复的时候就比较困难,会带来新的压力。更重要的是,9次停发新股之后,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改革,股市审批制的本质没有改变,泡沫化、缺乏监管的状况没有改变。

 


股市主要功能就是为了融资、发展经济,成为一个封闭的赌场是没有意义的。长期停止新股发行,会让中国经济付出沉重代价,造成大量优质公司远走异国他乡境外上市。

 

在韩志国和刘士余的午餐会之后,我最早表明了态度,认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讨论到关键问题(点击查看)。韩志国,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民粹主义的观点,他的一些建议如果实施,将延缓中国股市从“赌场”向一个正常市场的转变。

 

站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视角,你就会发现,中国必须从“城镇化+房地产+地方债+货币超发”的“印钞票的时代”,向“IPO注册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场经济+大金融”的“印股票的时代”发展。否则,等待中国的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早在2014年到2015年的专栏里,我就强烈反对发动那一轮政策牛市,认为当时2000点是对接IPO注册制罕见的历史良机。但无奈,政策牛市仍然轰轰烈烈的发动了。在最疯狂的时候,我最早公开谴责了“侠之大者,为国接盘”、“国家牛市”的疯狂口号,指出了“大牛市带来大逃亡”的危险。

 

IPO的提速,肯定会给市场带来压力,尤其是在三年之后,将带来3倍于新股上市的减持压力(目前一家新挂牌公司基本上是75%的禁售股和25%的新股)。所以,我不赞成一些评论者“新股发行跟股市牛熊没有关系”的推断。

 

相反,我非常赞赏今天《中国证券报》的说法,“暂停IPO,资本市场的发展预期将再次被扰乱”。

 

而且,诚实的《中国证券报》告诉我们:就新股发行本身而言,哪些公司可以上市、如何定价、什么时候发行都需要交给市场来回答,并最终向注册制过渡。

 

没错,注册制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既定的改革目标,是大方向。今年的IPO提速,其实就是启动了“向注册制过渡”的步伐。

 

由于注册制下“哪些公司可以上市、如何定价、什么时候发行都需要交给市场来回答”,所以估值跟现在肯定是不同的。这一点,大家必须看明白。而且,现在IPO的压力,3年后会变成3倍的减持压力。

 

我此前在专栏里也多次告诉读者,创业板、中小板的绝大多数股票,将是未来几年最危险的资产,价值重估的压力巨大,因为未来海量上市的都是中小创企业。至于低市盈率的蓝筹股,其中有持续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的,反而会在价值重估中脱颖而出。

 

但整体而言,A股的市盈率中位数仍然高达61倍,创业板仍然高达96倍,A股必须整体上腰斩,才能对接IPO注册制。这就是未来三年中国股市的大趋势,作为一个散户股民你需要心中有数。


       在中国股市和楼市两大资产泡沫里,股市泡沫显然将会是最先被刺破的,或者被挤压的。中国不可能同时带着两大泡沫,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若中国能成功开启“印股票的时代”,则居民资产配置将进入“大金融时代”,有利于抑制、化解楼市泡沫。所以,从股市入手,先股市、后楼市的思路,将是理性、积极、有效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韬略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