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集团),正式组建于1982年,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位列世界500强第9位。股票代码601668.SH。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ooood谷德设计网  ·  上海/杭州招聘 | 否则建筑 ... ·  2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BIG + 中衡设计|苏州金鸡驿 ·  昨天  
君哥说房  ·  2025老黄埔各大楼盘客观点评 ·  2 天前  
君哥说房  ·  2025老黄埔各大楼盘客观点评 ·  2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北京招聘 | 大屿建筑事务所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建筑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5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长安盛殿 丝路新港丨塑强设计领先优势

中国建筑  · 公众号  · 建筑设计  · 2025-02-21 20:45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5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的设计理念、规划和建设情况。该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陕西省民航发展的头号工程,将成为西北最大的门户机场。T5航站楼以建筑为媒介,将西安的历史底蕴与开放姿态凝练于建筑空间之中,为旅客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整体布局方正规整,建筑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呈现出棋盘化、网格化、模数化的规划布局特征。同时,该工程注重人文关怀和科技创新,打造更加人性化的机场服务体系,方便旅客出行。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陕西省民航发展的头号工程。

该工程包括T5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旨在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地标,让国内外旅客感受到“长安盛殿”的恢弘气象与“丝路新港”的时代气息。

关键观点2: T5航站楼的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

建筑设计凝聚了古长安九宫格局的特点,将建筑、景观、室内空间高度融合。屋顶形式彰显了中国传统美学,实现了现代化机场与传统的有机融合。

关键观点3: 工程注重人文关怀和科技创新。

T5航站楼采用主楼+六指廊构型,缩短旅客步行距离,提升旅客便捷性的体验。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立体化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方便旅客出行。

关键观点4: 该工程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门户机场和超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项目设计基于多能互补的理念,构建分布式能源系统,综合运用多种绿色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建筑能耗。


正文

城市文化孕育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一个城市的优秀建筑应该以其特色汇入城市文化积累和进化的长河。时代更迭,城市变迁,建筑设计师对理想人居空间的思考能够成就建筑独特的生命力,触摸当下的社会情感,寻找出文化土壤的特性。


中建集团深入实施“一六六”战略路径,塑强设计领先优势。集团微信“一建钟情”专栏带你感受城市地标建筑之美,展示建筑设计巧思,探讨如何让建筑在城市的土壤里自然生长,赋予城市更多的情感连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期一起了解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5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的设计理念吧。


T5航站楼及综合交通换乘中心 鸟瞰图


经历过30年西安机场的迭代更替,我们传承的是前辈工程师的愿景,保留的是当下设计者的坚守与执着,为未来机场注入文化灵魂和人性的温度。


——安军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民航局支持建设的全国民航“标杆示范项目”,也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民航发展的头号工程。 建成后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将拥有南、北两个飞行区,4条跑道,东、西两个航站楼群,“双层出发、双层到达”的客流组织模式, 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成为西北最大的门户机场,集航空、轨道、公路等多种交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在这里,千年文脉与现代科技交织,古老文明与未来愿景对话。T5航站楼以建筑为媒介,将西安的历史底蕴与开放姿态凝练于建筑空间之中,为旅客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PART.01

整体规划

续写大西安城市文脉,凝练古长安九宫格局


一日长安,阅尽千年。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西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国家中心城市,更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枢纽。2月20日,由中建集团旗下的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原创和牵头设计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投运。这座航站楼不仅是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更是一个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地标,让国内外旅客在踏入西安的第一刻,便能感受到“长安盛殿”的恢弘气象与“丝路新港”的时代气息。东航站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正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中国城市和建筑“根与魂”为出发点,并结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张锦秋“和谐建筑”理论,深入探索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城市、建筑相结合的路径方法,凸显机场城市化特征,体现营造理念的传承与创新。


△T5航站楼及综合交通换乘中心效果图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航站区规划顺应机场既有格局和总规,在西安的厚重历史记忆中寻找灵感和素材,汲取了大长安九宫格局的特点,将建筑、景观、室内空间高度融合。整体布局方正规整,一条中轴线东西贯穿整个航站区。项目沿中轴线依次布置了航站楼、旅客换乘中心、空港新城商务中心区等,向西与西航站区的T1、T2、T3航站楼统一协调,向东与空港商务区充分关联。建筑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呈现出棋盘化、网格化、模数化的规划布局特征。


同时,东区主体空间凝聚于机场主轴线,组织有序、层次分明,六合一统、主从相依,在主楼形成“长安盛殿”的空间高潮;其周边围绕的六条指廊,如同以“众星捧月”之势共同呈现古典建筑群体的形式美;平直有序、和谐统一的空间序列,反映出与汉唐长安里坊格局、城市肌理的血脉相通。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空间序列




PART.02

建筑布局

传统形式的现代转译,直线美学的空间共鸣


中国传统建筑是屋顶的艺术,屋顶是建筑的“第五立面”,是建筑最具特点的部分。同样,作为整个航站区的核心建筑,航站楼的屋顶形式也是其最突出的特征,彰显了整个航站区的主体形象。因此,T5航站楼主楼大屋面设计在满足高大空间和工艺流程需求的基础上化整为零,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形象的抽象提炼,形成“双坡双脊、重檐三叠”的造型特征。


△T5航站楼空侧日景

△T5航站楼出发车道边


屋面设计提炼了汉唐建筑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形态风韵,不仅传承了传统美学,并以创新的设计手法和现代建筑材料,实现现代化机场与传统的有机融合。此外,造型更深度契合现代建筑空间功能逻辑,能有效地融合屋面钢结构的力学特点,发挥结构体系的效率,实现安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阶梯式的屋面也创造出了丰富的光影效果,使得内部空间更加生动且具有层次感,在解决屋顶自然采光、建筑节能和屋顶防排水等难点问题方面更具技术优势。


△T5航站楼出发大厅

△T5航站楼室内天窗


直线是简洁、明快的基本符号。T5航站楼一反常规的、代表航空的曲面弧线,而采用直线构型,呼应西安四方城的基本形态,突出其平直方正、纵横经纬的简约风格,展现出古典化与功能性、实用性与表现性相结合的效率美学。


△T5航站楼空侧日景




PART.03

文化体验

多元样态的文化表达,汉唐盛景的现代呈现


作为现代化航空港,T5航站楼着力营造人民的殿堂、城市的会客厅、科技与艺术的博览馆。设计团队通过对航站区外部环境景观的营建、室内空间的塑造及丰富文化项目的植入等多样态的文化表达形式,巧妙地将汉唐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空间当中,让旅客沉浸式感受航站楼综合体的文化魅力。


△T5航站楼室内出发大厅


东航站区景观空间规划立足于场地所限的客观条件,使内外空间渗透融合,彰显时代特色,塑造人文精神,打造航站区360°视觉空间环绕的全域景观。T5航站楼内部装饰与外部空间表里如一,主楼大厅吊顶提取古代建筑木构椽檩形式和丝路幔帐的造型意象,形成层叠错落、连续飘逸、轻盈通透且充满动感的殿堂华盖景象。航站楼室内高大空间采用56根“Y”型柱支撑钢结构屋盖,造型提取传统建筑立柱结合斗拱的形态,通过建筑、结构和机电专业一体化设计,将力学、美学及文化象征融于一身,形成大厅重要的室内实体景观。


△T5航站楼出发大厅


出发大厅上设置了夹层高度达20.5米的空间,建造了反映“大唐盛景”的特色文化商业街区,成为旅客进入航站楼后的视觉焦点。空间以“天上宫阙,印象长安”为文化主题,打造了一座高台之上的城上之城。内部嵌入机场开工之初考古发掘的一座在地博物馆(四方馆),加之吊顶巨大的激光“天幕”,模拟再现盛唐气象。


△T5航站楼夹层建筑布局示意图

△T5航站楼夹层局部空间




PART.04

人文与科技

设计让出行更美好,创新让机场更先进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民航局建设“四型机场”示范工程,工程设计不仅在技术上进行探索与创新,并对地域文化的传承,更要体现以旅客为中心的人文关怀。


△T5航站楼边厅


航站楼采用主楼+六指廊构型,其中六指廊构型为国内首例,布置68个近机位,增加空侧岸线长度,缩短旅客步行距离,提升旅客便捷性的体验。综合交通枢纽集中整合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对外运输方式,以及城市公交、城市轨道、社会车辆、出租车和网约车等城市交通方式,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立体化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方便旅客出行。同时,机场还通过营造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温馨智慧的服务设施、丰富多元的服务产品,来满足旅客多元化需求,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机场服务体系。


△T5航站楼与综合交通中心连接处


东航站区规划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巧妙解决场地高差。例如航站楼与综合交通中心采用集约化设计与衔接,借助标准化、模块化、装配化设计方便后续项目建设;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可视化、综合化解决专业协调、管网碰撞、控制空间高度等重、难点问题。


航站楼主楼地下室设置645个隔震支座,采用减隔震技术,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建筑屋盖选用了空间网格、钢架和桁架等多种结构形式,引入参数化设计,提升结构的适应性和效率;综合交通中心建筑与轨道交通按照“同步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接建、共建、预留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不同标准结构工程技术的有机融合。


△T5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大厅

△T5航站楼指廊端部


旅客流程中民航专业设备采用生物识别、毫米波门、自动回框等系统;行李采用ICS高速托盘小车系统,传送总长度达到37公里,系统智能化和运行规模为国内最大。


△T5航站楼安检区

△T5航站楼行李提取大厅


项目设计基于多能互补的理念,构建“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综合运用地热、光伏以及地板冷热辐射、空调水系统等,达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室内空气的高品质控制。项目还采用雨水回用、中水利用、智联供水设备以及减压限流等多项绿色新技术、新工艺,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设计中对风环境与光环境、遮阳措施等进行计算机模拟优化;采用节能、环保型光源灯具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打造绿色、健康的光环境,获得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中的最高级别认证——绿色建筑三星等级。


△T5航站楼鸟瞰图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人文机场就是要建设有灵魂、有温度的现代化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门户机场,超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既要体现西安历史文化,又要留住城市记忆、展现古都风貌,让T5航站楼生于西安、长于西安,属于西安并代表西安。张锦秋院士评价:T5航站楼是 一曲 新时代对长安历史文化的颂歌!


设计档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