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隆
一个游走于资本市场与佛祖之间的浪子。我可以生,可以死,我大笑,由天决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格隆

关税战与大萧条的真相

格隆  · 公众号  ·  · 2025-04-13 21: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作者 | 万连山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 据(www.gogudata.com)
图片

关税战彻底打响,恐慌的情绪迅速蔓延。

美国智库税收基金会预测, 新关税将使普通家庭年均消费增加 2100 美元,工薪阶层税后收入下降 2.1%

所以这两天,不少媒体都在说美国物价上涨的事情,多地超市货架被抢购一空,厕纸、罐头食品等日用百货成了 “硬通货”。

慌乱之中,只存在于历史书上的 “大萧条”,突然成了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金融的本质是货币,贸易的本质是互补。

只要本质被曲解、遭到破坏,一定会导致难以承受的恶果。

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但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号称地球上最具智慧种群的人类社会,大多数人总是被情绪裹挟着破坏规则。

黑格尔的话似乎从未过时:

我们从未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因为未来总是重复过去。


01

万恶之源


接上一篇的话头。

回顾美国的关税史,有三个最高峰。

1828 年, 1930 年,以及执行“对等关税”政策的 2025 年。彼此之间的间隔,大概都是 100 年。

这是个很奇怪的周期,但客观上就是存在。

上一次主要聊的是第一个大周期,即美国 “走向伟大”的简略过程。

这一次,重点聚焦第二个高峰。

很多人认为上世纪 30 年代的关税战,引发了全球大萧条、最终导致二战爆发。

这种观点不能说不对,但并非如此简单的因果关系。

1894 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正式超越英国,占全球比重跃升至 30% ,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此时的贸易逻辑,与开国初期完全相反。

国内过剩的产能急需向外输出;同时,对海外的原材料进口需求越来越大。

持续百年之久的高关税 “保护主义”,不再符合实际情况。

1900 -1915 年,美国实际关税从 41.3% 降至 28.6% ,作为回报其他国家的关税也对应降低。降低进口成本的同时,也加大力度向世界输出产能。

这一时期,被命名为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但一战打断了这个进程。

以最重要的英法德为例。

首先是老牌霸主英国。虽然表面上得到了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大片土地, “日不落帝国”的疆域达到巅峰,但为了赢得战争而借的债务却高到离谱。

20 年代中期,仅偿还利息的金额就占到 GDP 9% ,相当于政府支出的 44%

然后是法国。对俄贷款损失 50 亿美元,向英美借了 70 亿美元,在国内发了 150 亿美元战争债券。

战后,法国政府为了安抚民心,承诺不会加税还债。

但债务如此之高,怎么办?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主动让货币贬值。

钱不再那么值钱,同样数额的债务就相当于变相减轻了。

战争期间,英法一度废弃金本位,英镑增发一倍,法郎超发四倍 ……资产负债表确实好看了很多。

但这也意味着老牌强国的资产变滥了,资金需要更好的去处。

哪里是更好的投资地?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欧洲最大的债主美国。

一战期间,美国共向 17 个欧洲国家发放了 120 亿美元的战争贷款,从债务国转变为最大的债权国。

最惨的是德国,美国是英法的债主,英法又是德国的债主。

德国没钱还,只好也找美国借钱。

1924 年,美国通过道威斯计划向德国提供贷款 ,帮助德国恢复经济。

……

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力量 “帮助”欧洲重建,并且在英法滥发货币的同时选择加息,大量欧洲资本被吸引涌入美国。

这就是咆哮的 20 年代。

咆哮的 20 年代 ,大量热钱涌入美国,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这种繁荣,与我们讨论过多次的、日本的黄金 80 年代,起因虽然不同,但金钱流通的大体逻辑是类似的。

首先,美元升值虽然会损害出口,但能促进美元国际化,成为继英镑之后第二个世界货币。

尤其在 1925 年后,丘吉尔恢复了金本位,并把英镑兑黄金汇率恢复至战前水平,导致英镑虚高,加速英镑资本转变为美元资本。

其次, 美国 民众和全球投资者都很爽。

人为拉动 美元 升值,就等于昭告全世界: 速来,捡钱!

所有人只需要买入 美元 ,坐等升值后抛掉,即可躺赚。

更关键的是, 在当时的背景中 很少有人会选择抛掉,但钱 总不能干放着吧?

买房!买股票!所有人一起推高 美国 市场 ,道琼斯工业指数在 9 年内翻了 6 倍。

尤其在 1926-1927 年后,美国房地产见顶,欧洲热钱蜂拥进入股市,导致股市过热,在高位继续疯涨。

柯立芝 任总统期间,美股股票一度以账面价值的 3-20 倍出售,投机程度旷古烁今。

为了阻止欧洲资本继续外流, 1927 7 1 日,英法德央行行长前往纽约,要求美联储降息。

与半个多世纪后的广场协议,如出一辙。

德美英法四国央行会议

问题是,降息虽然能缓解欧洲资本涌入,但会加速本国泡沫膨胀。

1927 8 月,美联储一度将利率从 4% 降到 3.5% ,导致美股上涨的势头更加疯狂。

不得已,仅仅半年后,美联储恢复加息,持续到 1929 10 月,利率见顶于 6%

可惜,仍然无法抑制投机狂潮。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经济过热是不对的,但深处其中的人无法控制自己。

现实的困境,从来没有消失。


02

雪崩之时



首先还是产能过剩的问题。

在咆哮的 20 年代,美国世界工厂地位进一步巩固,到 1929 年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 40% ,尤其是汽车产量占全球 75% 份额。

但如此巨大的产能,却没有地方释放。

20 年代后期,美国城市人口占比首次超过 50%

本土的财富增长,虽然提升了民众的消费能力,但在海外 ……

最具备消费能力的欧洲,被打成了废墟,普通人的消费能力大幅下降,各国政府还都欠了一屁股债。

好不容易熬到战后,欧洲各国都想赚钱还债,大力发展出口。

至少在恢复繁荣前,对进口别国商品的兴趣普遍不大。

可是,随着资本加速外流,别说恢复繁荣,就是还债的压力都越来越大,消费力一蹶不振。

而当时金钱的主要流通路径是 美国 - 德国 - 英法 - 美国: 战败的德国要给英法还债,英法要给美国还债,而德国还债的钱又是找美国借的。

问题是,资本外流导致欧洲各国根本就没有能力还债。

英法没钱还给美国,只能催德国还战争赔款;同时,美国银行也在催德国还钱。

但德国面临的环境比英法更恶劣,又怎么有钱还?

而德国不还钱,英法就没钱还给美国。

主权国债违约,使得大量欧洲资本在本土损失惨重,不得不集体抛售美国资产,撤回本土救火。

1929 10 24 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大跌,当天的换手达到 1289.5 万股; 10 28 日,道琼斯指数又大跌 13%

暴跌引发恐慌性抛售,导致 29 日股市血崩,银行挤兑。

某种程度上,股市是个信心游戏。

连涨多年,突然暴跌引发了极为恶劣的连锁反应。

从股市到银行,再到美元,每个环节的杠杆都担心无法还本,所有人都想 “要赶在别人前兑现”的想法,导致了挤兑。

而当时每发行 1 美元,美联储需要 40 美分面值的黄金。

美联储为资金紧张的银行系统提供资金时,美联储持有的黄金就不够用了。无法满足所有挤兑者用美元换黄金的要求,被迫停止美元和黄金的自由转换。

更关键的是,原本靠国内繁荣掩盖的过剩工业产能,再也无法无视。

人们不再敢消费,工厂生产的商品堆积如山,无奈减产裁员,失业率快速升高。

在泡沫破裂之前,不论是 10 年代为了吸引欧洲资本,还是 20 年代为了抑制泡沫膨胀,美国长期处于高息环境。

美元大幅升值,导致出口生意更加难做。

尤其在农业方面,产量越来越高,收入却并没有增长 ——与突飞猛进的国家经济对比,等于是收入下滑了。

当时的舆论与现在极为相似。

大量美国民众认为,失业率上升、企业破产、工农产品暴跌 ……都是外国人惹的祸,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外国资本。

在这种背景中, 1928 年,矿业大亨、美国第一个商人总统胡佛以“家家锅里有鸡,人人库里有车”的承诺当选。

1930 4 月,胡佛在《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案》上签字:从婴儿尿布到死人棺材,从意大利皮鞋到德国螺丝钉……

最初只涉及农产品的法案,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下迅速膨胀。 2000 多种商品关税提升至历史最高水平,部分税率达 50%

仍在灾后重建的欧洲本就对资本外流颇多怨言,立刻就炸了。

凭什么只能你赚钱,不许我赚钱?

报复来的比闪电还快。

短短两年之内,便有超过 20 个大国实施极其激进的报复性关税。

英国召开渥太华会议,要求各殖民地加强内部贸易,排斥外来商品市场;加拿大通过紧急关税法案,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增加 50% 关税;西班牙、意大利上调美国汽车进口关税 150% ……

提高关税的本意,是加强本土商品的竞争力。

但实际上取得的效果,却恰恰相反。

最大的问题是,当时的美国,是世界工厂,是最大的贸易顺差国。

以未来人的眼光、以及我们的亲身经历而言,似乎应该牺牲本土的部分利润,转而扩大海外市场;但当时的胡佛政府,选择了复古。

后者确实更加 “以人为本”,但结果明显是个悲剧。

好的初衷,间接导致了坏的结果,世事往往如此矛盾。

1933 年,美国出口额暴跌 61% ,汽车失去 95% 海外市场……福特工厂员工从 12.8 万人裁至 3.7 万……失业率最高飙升至 25%

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萧条。

甚至其影响,还不止如此。

关税战没有赢家。

其他国家承担的恶果,比大萧条更严重。

美国陷入衰退后,没有钱再借给德国,德国经济进一步崩溃。

1931 7 月,德国宣布停止支付战争赔款,欧洲各国还债的资金链彻底断裂。

英国则被迫退出金本位,停止提现黄金,世界货币英镑贬值 25% ,导致全世界所有持有英镑的银行、企业、个人都遭受巨大损失。

1933 年,除了芬兰,所有债务国对美贷款违约。

不管哪个国家,民间的财富都急剧流失,哪有钱去买?

美国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导致全国性的银行破产,当年美元贬值 40%

当然,最惨的还是德国。

作为事件的根源,在 1931-1933 年失去了一切财富和尊严的德国人,在绝境中选择了一个叫希特勒的陆军下士。


03

尾声


村里种菜多,菜卖不出去就得烂地里了,为什么?

因为村民自己又不买菜吃

你以为菜不好卖就没人种了?不会的,村里不种菜能干嘛?

但是, 从来没听过城里缺菜,只是偶尔台风天贵了点,因为城里有菜市场

种地的哪怕知道不赚钱,也得一直种下去,因为不种地也不知道干嘛

……

这大概就是美国还是世界工厂时,所面临的情况。

其实回过头来看,这种困境,更接近于谁呢? (全文完)

图片

关税战趋缓和市场风偏转好情况下,行业配置上需要哪些调整?

关税战主题投资和科技成长投资怎么平衡?

周末市场热议的数字货币跨境支付(金融 IT )、果链“反转”、半导体自主、机器人链等如何做交易计划?

扫码加下方助理企微,回复 “领《题材王中王》体验营福利”, 可获赠4月财经大事件、财报日历、机器人创新药核聚变产业链图谱等资料,并可以领取价值999的 7天体验营权益 (每人限领一次,先到先得):

图片
▍往期 回顾
图片
图片
格隆汇声明: 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一条  ·  性感美女教你一周轻松瘦5斤
7 年前
网优雇佣军  ·  驻地网知识大全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