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2018年春晚
的
主持人名单公布了,而这份最终名单也给网上的传言盖了章,今年的春晚,真的没有董卿。
算起来,自2005年从倪萍“手中
”
接下交接花冠到现在,董卿已经连续主持了13届春晚。
当我们都以为她会继续下一个12年的轮回时,她却选择了在人生最曼妙的时光戛然而止。
主持人名单公布不久后,董卿也通过官方微博留下了一段话:
时间和精力有限,专注于想做的节目,会失去一些东西,就像过去13年主持春晚,没办法回家过年一样。
良宵未尽似此星辰......春晚是一份荣誉,这个舞台永远值得尊重。新春吉祥,平安健康。
今年,董卿终于可以在大年三十的这一天,回到家陪伴家人过年。
但对于看着她主持的春晚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说,不免有些惘然。
小拇哥突然想起,半个月前在《挑战不可能》的舞台上,节目组有心地将
董卿
13年来,主持春晚的照片整理到了一起,设置了一场记忆挑战。
挑战到后半程,董卿看着台上的24张照片动容地说:
“其实已经不是为了挑战了,是为了回忆。
”
2005年,21位聋哑女孩带来的舞蹈《千手观音》惊艳绝伦;《老鼠爱大米》从大街小巷红到了春晚舞台。
也是在这一年,董卿第一次主持央视春晚。
在这之前,她只是一位在央视西部频道工作了两年的普通主持人。
但机遇从来不会毫无理由地从天而降,而你所有的努力也终将会被看见。
那时候的董卿,在两年的工作中主持了大大小小130多场晚会和文娱节目。
2004年的“第十一届青歌赛”,连续20天直播,每晚直播近3小时。
彩排从下午4点开始,到晚上10点直播才结束,刚下直播,
她
又要马不停蹄地赶到会议室和老师核对接下来的考题。
等到工作完回到出租屋,已经是凌晨3点,但打着哈欠也得继续背完第二天的台词。
有人说:
“努力并不一定会达到目的,但努力一定会有一个努力的结果。”
这份近乎不要命的努力,为董卿带来了职业生涯中的转机。
在05年央视春晚彩排前,董卿意外地接到了春晚总导演朗昆的电话,邀请她担当春晚的主持人。
董卿说,当时我在家里打扫卫生,挂了朗导的电话,
高兴得
握着拖把在屋子里直转圈圈。
可是高兴之余,担忧和压力不免涌了上来。
因为没有经验,她压根连哪里能定制到春晚的礼服都不知道。后来四处拜托朋友,才在一家裁缝店匆匆忙忙凑齐了上台的几套礼服。
身穿一袭鲜艳大气的红旗袍,董卿搭档李咏、周涛、朱军迎来了春晚的首次亮相。
十年前,她有幸在春晚的台下做了一回剧务;十年后,她以大方得体的姿态成了这个舞台上的最亮眼的黑马。
不过那个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初登春晚舞台的女主持人,在之后的几年中会成长为央视“当家花旦”。
而那一刻的董卿也还未切身感受到,
几十亿人的合家欢,背后注定有她自己对家人团聚的割舍。
2005年新年零点的钟声敲响之后,央视春晚也接近尾声了。
董卿从上一秒还热闹非凡的台上走下来,却有些不知所措。
她问朱军:“完了干吗?
”朱军回答:“
我家有一帮朋友等着我。
”
她问周涛:“你完了怎么去安排?
”周涛
说:“我爸妈在家等我呢。
”
她又转身问李咏:“你完了干吗去?
”
李咏开心地应道:“我跟我媳妇已经买好了去度假的机票了。
”
舞台落幕,宴席散去。有人欢喜,有人却开始
害怕和恐惧。董卿说:“我怕结束了之后,我一个人不知道该干什么。
”
不是她没有地方可去,只是于她而言,北京的
那个
出租屋不是“家”。
她的家,在1200多公里之外的上海。而现在回到出租屋,一袋速冻饺子,一双碗筷,就是属于她一个人的大年三十。
2006年,
倪萍作客
《艺术人生》。台下坐着的观众里面正好有央视新一批的主持人,董卿也在其中。
访谈到最后,倪萍从箱子里抽了一个新声代主持人提出的问题:
“台上万众瞩目,台下的寂寞无助,曾经鼎盛一时,总有落幕的一天,怎么平衡和面对?
”
提问的人,正是董卿。
一阵寒暄过后,倪萍对着董卿说道:
“当一个战士穿上军装,一直被领导派到前线打最重要的战役,当你回到我这个年龄,和我现在这个状态的时候,
你一定会特别觉得,生命特别值得。
”
曾经听到过一句话:
“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力量的驱使,之后的董卿,在春晚的舞台上一站就是十几年,而她自己也在一点一滴绽放光彩。
2008年,是董卿第4次站上春晚舞台。而那时候,她也从4年前新手主持人成长为了央视的当家花旦。
但也是在这一年,她却在春晚现场留下了
职业生涯中的
一次重大口误。
在介绍相声《新五官争功》表演者马季的儿子
马东
的时候,脱口而出“马先生的儿子
马季
”。
下了台后,高压之下,她也丝毫没有察觉自己刚才说错了。一旁的朱军怕影响她情绪,瞒着没有说。
可鬼使神差似的,董卿趁着空隙看了一眼自己的手机,读到朋友发来的安慰短信,她立刻懵了。
但场外、镜头外是几十亿华人对这场晚会的期待。
能哭吗?能,但不是现在。
春晚结束后,整个节目组的演员、工作人员都赶去吃庆功宴,唯独董卿没有参加。
她一个人回到家,闷在被子里安静地睡下了。第二天一睁眼,眼泪就
不由自主地
从眼角淌到枕头上。
后来作客《文化访谈录》时,董卿面对着马东说,事情发生之后,她的第一反应是自责和感伤,两天都没敢上网;
第二是感动,谢谢观众的理解和宽容;最后是感悟,感悟到一年上百台节目的高压之下,人得自个儿学会
“相对放松”。
以前的她,一心拼命工作,把自己活成了拼命三娘;如今的她,知道该在恰当的时候松一松紧绷的弦。
2014年的春晚过后,董卿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赴美国进修。
但等到15年春晚的大幕拉开,观众还是看到了这张久违了又熟悉的面孔,她拱手握着话筒一如既往地和大家拜年。
董卿说:“一个聪明的人不仅知道他什么时候该上场,还要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离开,离开的时间,决定着是你看大家的背影,还是大家看你的背影。
”
17年的这一年,她似乎也早已酝酿着告别。由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由她制作的《朗读者》让文化类综艺渐渐赢来了曙光。
但也正如她微博上写的那样:专注于想做的节目,会失去一些东西,就像过去13年主持春晚,没办法回家过年一样。
当人生新阶段的方向已经清晰,我们也该带着珍贵的回忆潇洒告别,重新踏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