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5年中国拿到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对于国家,这是一种大国使命和荣耀;对于冰雪产业而言,冬奥会吹响了“3亿人上冰雪”和2025实现万亿产业规模的号角。在全球经济低迷,滑雪市场整体陷入停滞前提下,中国作为唯一高速增长市场,让冰雪产业再次闪耀光芒。
业内普遍认为,1996年哈尔滨亚冬会是中国冰雪产业的萌芽;成功申办冬奥会,让中国冰雪产业迎来了爆发期。“3亿人上冰雪”、2025实现万亿产业规模,政府利好政策不断推出犹如强心针,让冰雪产业从内而外焕发生机。
在双创口号鼓舞下,冰雪产业内复合型人才不断出现,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成为冰雪产业发展新动力。万达、万科、新浪等龙头企业积极布局;凯兴资本、IDG、信中利创投等投资机构也纷纷介入,谁都不想错过这一黄金商机和投资洼地……
中国冰雪产业背后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首先,受制于季节因素和地理条件,我国开展冰雪运动的地区以及时间段非常有限,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其次,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意识不强,重复消费少之又少;同时,人才短板也在制约冰雪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最后,冰雪成为热点以来,各路资本纷纷入局,不理性投资行为扰乱了产业正常发展轨迹。
“契机与转机同在”、“商机与危机共存”可谓是当下中国冰雪产业现实写照。
2015年7月31日,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奥会成功,令13亿国人热血沸腾。无数市民走上街头为国家无上的荣光庆祝,也庆祝冰雪产业春天的到来。从亚冬会到冬奥会,中国冰雪产业的诞生、发展、壮大都从未离开赛事。正如信中利高级合伙人王旭东所言,赛事IP是促进体育商业化的不二利器。而冬奥会,作为冰雪运动毫无争议的头部IP,势必会对冰雪产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于见证了中国百年工业发展之路的北京首钢,现在依然在产业转型与产业融合中为冰雪产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早在2008年北京举办夏季奥运会时,首钢为了保证奥运会顺利举办,把生产厂区整体搬迁到了河北省曹妃甸地区。而空置出来的老厂区成了冬奥会单板滑雪场地。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捷介绍称,冬奥广场片区是首钢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片区位于首钢园北区中部,占地面积99.5万平方米,建筑规模达到了44.8万平方米。目前,北京2022冬奥会组委会已经入驻办公。此外,园区还将开放一片企业办公区,供体育产业内创业者和从业人员办公。
据了解,冬奥广场片区还是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攀岩、滑板等项目的国家级训练场地。
██ 窥一斑而见全豹。京张东奥研究中心主任陈剑认为,冬奥会对北京市体育产业创业公司、基础建设类企业、特许经营类企业等一众产业内的企业和个人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使其得以顺势发展。
在他看来,张家口是“中国北方绿色休闲城市”,最重要的产业就是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环保产业、体育产业、以及健康养生产业等。即将到来的冬奥会,将推动张家口上述重要产业的发展。
张家口市政府也认为,奥运经济就是民生经济。北京与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是张家口改写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重大战略机遇。申办冬奥会不仅能提升张家口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极大地推动张家口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改善和奥运相关产业的跨越发展,提高就业率。
2015年,张家口市出台了《张家口市奥运经济发展规划(2015—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张家口奥运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GDP年均增长9%以上,经济增量和质量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还对奥运经济进行了总体规划,以滑雪、温泉、草原、文化等资源为依托,高标准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力争到2025年全市初步建立起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口总数1.5%。
据记者了解,张家口所提出的目标有历史可依。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残奥会为该省带来至少5000万加元税收,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就业岗位2.078万个,同时还催生了800个新企业。2014年索契冬奥会同样为当地创造了创造了56万个就业机会。
██ 辽宁圣祥滑雪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国峰说:“要说冰雪产业发展的契机,在我看来就是‘冬奥’两字,冬奥前后几年,将是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时间。”
赛事是体育商业化的不二利器,但是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撑——政策的利好和技术的创新是敲开阻碍冰雪产业发展坚冰的利器。
冰雪产业中国起步较晚是各方的共识,从1996年至今也不过是20年时间,而真正的腾飞则发生在近几年,其中国家政策和新技术是最大的推手。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中国滑雪场数量和滑雪人数有了惊人的增长。1996年至2000年,中国滑雪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并且数量有限。到了2008年,我国滑雪场已突破300家,滑雪人数突破600万人次。
据陈剑介绍,仅2016年一年,全国新增滑雪场就多达78家,总数达到了646家,滑雪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产业总产值接近40亿元人民币。
冰雪产业自身在壮大,冰雪产业链也在不断被拉长和拓宽,这得益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5年前,我国第一家开发出旱雪材质的企业——尖峰旱雪让四季滑雪不在是梦想。今年6月,尖峰旱雪被引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被打造成了亚洲最大的四季旱雪滑雪场。
旱雪的出现打破了季节的约束,让滑雪成了四季常青的运动,为“三亿人上冰雪”的实现提供了助力。进入2017年后,旱雪呈遍地开花之势,其背后的动机,脱不开借冬奥会东风,挖掘冰雪运动中的巨大经济价值。
██ 除了旱雪,还有旱冰和仿真冰。张家口市科诺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吴强说:“相比真冰,旱冰后期运营费用可以忽略不计,能为运营者降低运营成本。”与真冰相比,除了仿真度和体验感比稍差点儿外,吴强认为仿真冰并没有太大劣势。
姜国峰是一名深耕行业十多年的老冰雪人,见证了冰雪产业的发展。他告诉记者:“早些年间,我们做滑雪场是对雪进行搬运,并不知道有很多造雪的先进设备,然而得知了国际上有这些先进设备的时候,滑雪场又配备不起,成本太高。”
先进造雪设备国产化为是最重大的转机。“这为国内雪场运营方节约了大量成本,”姜国峰说,“更为重要的是国产化设备不仅是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还符合我国的气候条件。”他表示,零度造雪、室内造雪等手段都是行业的转机。
有人在冰雪上动心思,也有人看中了冰雪场馆运营这蓝海市场。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冰雪场馆数量严重不足,而且质量也不高。不久前,河北省和江苏省分别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冰雪产业和健身产业的实施意见中,其中要求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场地设施,明确提到了,推广气膜体育馆等新型场地设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北京约顿气膜建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气膜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公司大区经理王磊表示,气膜在中国发展较晚,2006年才由约顿气膜在中国建了第一个气膜馆。气膜建筑里面没有任何支架,建筑支撑全靠室内外气压差。
与普通建筑结构的冰雪场馆相比,气膜场馆具有建造成本低廉(比传统场馆建造成本降低30%-70%)、维护使用简单便捷、建造周期短、反复搬迁使用率高、隔绝雾霾等优势。王磊拿北京市的国际学校举例,由于气膜馆能够隔绝雾霾,因此深受这种高端中小学的欢迎。
冰雪建筑目前在约顿气膜中的占比还不高,但是影响力不容小觑。今年4月,国内规模最大的创新型气膜冰球馆群石景山市民冰雪运动中心落成,承建方正是北京约顿公司。据了解,石景山市民冰雪运动中心是国内第一个经政府正式批准的气膜冰球馆,还是国内第一家基于冰上运动的体育、文化和素质教育综合运动中心,也是北京市服务冬奥会的32个重点项目之一。
██ 北京冰球协会会长辛铁樑表示,石景山市民冰雪运动中心是北京地理位置最好的场馆,对于北京市冰球运动的发展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姜国峰表示,从事滑雪产业十多年了,在申办冬奥会成功之前,中国的滑雪产业几乎是一种慢速发展,十多年都一个样。“但是到了这两年,冰雪产业飞速发展,吸引了很多资本和创业者涌入,这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姜国峰希望这种势头能够保持下去。
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冰雪产业有望突破发展瓶颈,“三亿人上冰雪”的提出,让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11月出台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直接参加冰雪运动人数超过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
《规划》明确界定冰雪产业包括冰雪健身休闲业、冰雪竞赛表演业和冰雪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在今年两会期间,天津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王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投资不会是单纯的政府投资,更多的社会资本将会进来。
凯兴资本创始人潘石坚表示,冰雪产业一定是下一轮投资热点之一。据记者了解,凯兴资本已经成为了河北省体育产业基金管理机构,也是全国唯一一个非河北地区的民营管理机构。
██ “下一步,我们将在河北设立第一期河北省体育产业基金,规模5个亿,主要投资冰雪产业。”潘石坚说。
新浪网高级副总裁、新浪体育总经理魏江雷认为,国家46号文件开放了办赛资格,让新浪网这一民营企业有机会参与到赛事的创办、制作与运营,新浪从一家媒体变成了赛事的主办方,成了体育产业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这些变化都有利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新浪体育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