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面有五个观点:
第一,高考是所有人奋斗的灯塔。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时时刻刻都应该要有灯塔在前面指引前行。有时候会有一些成年人或者老年人失去方向,就是因为他们在未来已经没有太多的奋斗目标。
但对于年轻人来说,高考是进入中国优秀大学唯一途径这件事,毫无疑问是现在初、高中生心中的一座灯塔,因为有了这样一座灯塔,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前行;即使没有办法到达灯塔的顶部,我们也必须要离灯塔更近一步。所以,心中有灯塔的人,内心是有方向的、是明亮的、是透明的。
每一个高考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高考中应该付出什么样的努力,要朝什么方向而奋斗。能不能最终到达灯塔的顶部不是我们所关注的,我们所关注的是内心有这么一盏灯,只有奔向这盏灯才有生命下一段的旅程。
第二,高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次努力。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生中能够改变命运的次数并不多,每一次改变命运都需要一次“拐弯儿”或者是一次“飞跃”才能够做到。比如说在我的人生中间,从一个农村孩子经过三年高考最后进入北大,这毫无疑问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最大努力。
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的城市或是小城市的孩子来说,他们经过高考这件事后能够走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站在中国大城市的立足点上面向世界,毫无疑问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努力。
改变自己命运的努力不仅仅是一次考试的成功,也更是眼光、态度的改变,以及学识的改变,最重要的是胆识和见识的改变,因为当你进入不同的领域以后,逐渐增加不同的见识,由此开始探索世界也会使你的胆识大增,所以不管是知识的改变、见识的改变还是胆识的改变,都是我们为了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努力,而这次努力的开端就是——高考。
第三,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是在社会阶层中的一次挑战。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有很多次变迁,曾经的帝王社会,帝王下的贵族社会、士族社会等。
社会阶层、社会财富,以及社会权利曾经是不向普通老百姓开放的,比如说汉朝、晋朝的时候,都是士族大家族在统治中国。但在唐朝,尤其是在宋朝,突然有了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有点像今天的高考,尽管比现今的高考更加狭隘,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科举制度,像苏东坡这样出于普通老百姓家庭、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的人,最后终于能够通过科举走进中国管理阶层,由此向中国阶层的固化提出挑战。
当然,今天的高考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工人家庭的孩子,能够考入到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中,就能进入到顶尖的人才阶层,在这样的阶层中能够为国家、为社会进步付出努力。
我们可以通过高考向凝固的社会阶层提出挑战,使我们能够进入到社会精英人士或者是为社会做贡献人士的阶层中,由此带来阶层的变化,也由此带来机会。
在目前的中国,想通过普通的努力,在社会中来撬动社会的变化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通过高考进入中国的名牌大学,进入有影响力的社会阶层来撬动中国社会的变革,就变得相对来说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