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熊老师的艺术课
绘本、阅读、艺术教育 ·艺术全语言学习 ·全息化思维 ·综合艺术语言叙事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天下事 |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  昨天  
中国城市规划  ·  大家谈人生 | 吴良镛人民日报撰文谈“求索之路”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地方动态 | ... ·  3 天前  
自贡网  ·  一图读懂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熊老师的艺术课

年味儿去哪了,我很怀念它

熊老师的艺术课  · 公众号  ·  · 2021-01-24 12:57

正文



看看日历,朋友们!发现了什么震惊的事情?

离过年,还有,不到一个月啦啦啦~

刚刚放寒假的小朋友们,是不是作业一扔,心情激动起来啦? 还有不到一个月才能休假的大朋友们,是不是工作群一屏蔽,内心也跟着悸动了起来?
并没有!

每年春节,都是打扫屋子、买年货、贴春联、包饺子、拜年收红包、看春晚…… 面对着电视屏幕,嚼着大韭菜馅儿饺子,就着绿翡翠似的腊八蒜,感觉还是缺点内味儿——




以前过年为什么有年味?人们都会做什么?
贴年画啊!甚至是自己动手做年画。在没有网络、没有Wi-Fi的时代,年的氛围离不开装点,这是过年很重要的一件事呢。










“每逢此时,我会把一些画挂在墙上。一是几幅珍藏多年的古版杨柳青年画。比如道光版的《高跷图》、咸丰版的《麟吐玉书》和《满堂富贵》等等,我喜欢从这些老画上感受昔日的风情。

冯骥才《新年八事》



1
家有年画 啥也不怕


年画是什么?
是过年时张贴出来的画吗?
对呀!
要是向外国朋友介绍时怎么说,New Year Picture(年画), you know?
“年画”一词正式出现在清光绪年间,在农历春节时张贴,供一整年使用,漂漂亮亮地贴的满哪都是,增添了节日气氛,祈求新年的美好愿望。

为什么要在家里贴上这些花花绿绿的纸?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很多自然现象人类无法解释,有很多自然灾难、人为灾难无法避免,我们的祖先也无能为力,便借助神话和巫术,用一些凶狠可怕的图像驱邪祈福。现在人们依然通过年画来祈求幸福和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别小瞧年画,它可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

年画都有什么样的?
遍布中国各个地区的年画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色和风韵。


天津杨柳青 年画 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技法和戏曲舞台的表现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来制作,既有版画的刀刻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充满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

杨柳青木版年画 《孟母择邻》



苏州 桃花坞年画 在印出墨线后由人工填色而成,色彩夸张,气氛热烈,曾广泛流传于江南和全国,还远渡重洋到了日本、英国和德国,对日本的“浮世绘”有相当影响,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桃花坞木版年画 《武松血溅鸳鸯楼》



山东潍坊杨家埠 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河北武强年画 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常常加入灯谜。

武强木版年画《猿猴托印》


四川绵竹年画 轮廓用线版印制,套色全靠人工彩绘,不用色版制作,有大写意风韵的色彩浓艳。

请根据上面这幅绵竹年画代表性作品《三猴烫猪》,猜猜“烫”在四川当地是: 点击下方查看答案

A

用开水烫

B

与……打麻将

C

戏弄

D

尊重


福建漳州年画 多以红黑色打底,多为神话和佛教故事题材。


浓艳的红色视觉冲击预警!


护好眼睛了吗?


3

2

1




除此以外还有 山西临汾年画 陕西凤翔 汉中年画 广东佛山年画 湖南滩头年画 等等,这些不同地区的年画丰富了中国年画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使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年画上画的都是谁?看起来凶凶的,好怕怕哦。
以前人的家里每个房间都会挂不同的神仙。
古时候,人们认为凡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如家中的门、灶、床等都有神灵在里面。在古人看来,门主出入,在整个房子中占重要的地位。所以古时有五祀的说法:门(两扇门板)、户(一扇门板)、井、中溜(窗户)和灶。


贴在 房子大门 上的CP,你知道是哪两位门神吗?

门神细分三种:文门神、武门神、祈福门神。


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身穿铠甲,手持兵器,一副你不交寒假作业甭想出去玩的严厉表情。为了镇住恶魔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爪、铛棍槊棒等,长相也自然不会慈眉善目,不然怎么吓走在门口徘徊的妖怪。


武门神们有 神荼 郁垒,尉迟恭和秦琼,这些CP千万不要配错对哦,这样才能辟邪消灾,保佑家人平安。


《神荼和郁垒》


文门神是身着朝服的文官,最有名的人物有魏征、包公、海瑞和文天祥,还有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等。他们通常头戴纱帽,身穿朝服,皮肤白白,脸蛋粉粉,抱着笏板或者吉祥器物。


陕西凤翔年画《文门神》


祈福门神即为福、禄、寿三星。

古时的厅堂,也就是现在的 客厅 ,墙上会贴福字、寿字、牡丹花,象征家庭和睦。


苏州桃花坞 木版年画 《福字图》


卧室 贴啥呢?

新婚夫妇的卧室会贴“麒麟送子”、“百子图”,寓意多子多福啦。要是现代的丁克家庭呢?贴上画着龙凤的年画就可以。


苏州桃花坞 木版年画 《百子图》



孩子的卧室 贴呢?五子登科,以前可以象征考中状元,现在就祝你们期末考试100分啦。


苏州桃花坞 木版年画 五子登科》



厕所 也是要贴年画呢,没想到吧?

三姑夫人是厕神,可以占卜吉凶,能知祸福。


向三姑夫人跪拜问卜


以前大户人家的账房(管理钱财的屋子)贴财神。财神手捧金元宝,今年财运一定好!


《财神爷》


厨房 贴啥呢,当然是灶王爷/灶神。


山东潍坊年画 《灶王爷》



灶王冷静一眨眼,丰衣足食最保险。下面就讲讲你没听过的灶王爷故事,今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的时候,你也可以讲给家人听听。





2

爱吃甜食灶王爷

搬弄是非三彭神


灶王爷是哪里来的呢?关于灶王爷的来历说法有很多, 《淮南子·汜论》 记载“炎帝作火,而死为灶”。黄帝、炎帝、神农都曾做过“灶神”

听起来灶王爷跟火有关呐。没错, 《释名》里记载“灶。造也,创食物也。” 从火的发明到用灶煮食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我们的祖先相当崇拜火和做饭的灶台。



古代有的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在一座距今5500年左右的仰韶中晚期遗址中,出土了一件人面形泥质灰陶器。这件陶器放置于半地穴式房屋。东壁正中有灶,灶的北边搁置着一件“人面形器物”,这是首次发现的远古时期“灶王奶奶”的形象。

灶神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善恶的神灵,每家派一个。他们(的画像贴纸)高高地挂在灶台上,监督人家的一言一行。



樱桃 11岁


锅台边,风箱侧,灶王爷在烟熏火燎中,盯着每家每户春夏秋冬的一日三餐,嗅着饭菜的香气。人们围着锅台吃饭时,我们瞅灶神,灶神瞅我们,哈哈,就馋他。



昱辰 11岁


灶神的左右有两个随侍的神,一个捧“善罐”、一个捧“恶罐”,随时将这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等到灶神升到天上,向玉皇大帝报告这家人的善恶。
对于一家人来说,灶神的嘴可是太厉害了,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轻微的也要少活三天,所以谁也不敢怠慢。



小乔 8岁


每到腊月二十三日(在不同地区,灶神上天的日期并不相同,北方为腊月二十三,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灶神升回天庭时,家家户户更加隆重地欢送,在灶台上摆上各种供品,如糖瓜、汤圆、年糕、麦芽糖、猪血糕、酒糟等,目的是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



子熙 8岁


典典 10岁



猪头肉被炖得软软烂烂,鱼烧得既鲜美可口,豆沙做得甘甜细美,糕点和团子做得粉粉嫩嫩。年(与“粘”谐音)糕是为了把嘴给粘住,灶神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还有人拿酒糟涂在灶上,好让灶神醉酒,醉得东倒西歪,昏昏欲睡,也就没有说坏话的机会了。


小贝 10岁


人们对着灶神烧香叩头,把旧灶神画像揭下烧掉,就是送灶神上天了。烧时要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好给灶神在路上喂马。这一送灶神的仪式就成为了“祭灶”、“送灶”。
送灶神上天之后做什么呢?人们要准备打扫房子。为什么呢?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神——三尸神/三彭神。


潆兮 9岁


灶神在天上总是为人间说好话,玉皇大帝难免怀疑。他想另派其他神到人间看看,监督灶神是否说了实话。暗访任务就交给了三彭神。
道教中认为人体有上中下三个丹田,各有一位神灵在里面,统称"三尸"。据说,三尸神姓"彭",上尸名"踞",中尸名"踬",下尸名"跷"。他们像影子一样跟随人类的行踪,喜欢搬弄是非,打小报告。
三彭神来到人间,总听人抱怨,“老天爷不睁眼,庄稼收成不好,日子怎么过~”。三彭神一想,你们还敢抱怨玉帝,就在这些人的房子做了记号,然后飞上天去汇报了。
玉帝听了三尸神添油加醋的消息,怒火中烧,决定在除夕那天去惩罚这些人。
灶神听了三彭神的汇报后连忙回到人间想办法。他找到了做的记号,摇身变成一个老汉,告诉人们“快把墙上的灰尘掸去,把地上的垃圾打扫干净。”
除夕那天到了,玉帝雄赳赳地下凡,准备惩罚说他坏话的人,但三彭神怎么也找不到曾经做的标记了。一怒之下,他们被玉帝革职查办。
这件事传到民间之后,人们害怕极了,每年腊月二十三之后就勤劳地打扫房间,生怕被做记号惩罚。这就是民间扫尘的来历。

佑佑 7岁


灶神上天什么时候回来呢?有的地方是除夕,有的是初四。人们准备好水果甜点、焚香烧金纸、放鞭炮恭迎灶神。

3
年味儿回来了?

这些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东西不需要在过年才能实现,任何时候都可以吃到想吃的大鱼大肉,穿上新衣服,到了过年时,仪式感反倒减弱了,年味儿不如儿时记忆中的热闹和令人激动。
这不, 熊亮老师的艺术课带领小朋友赶在春节前,重温春节传统民俗艺术——年画。 年味儿在孩子们的绘笔和刻刀是不是又回来了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