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坑旧村改造项目航拍 图/广州高新区发布
一直以来,“手续繁、拆迁慢、建设难”等痛点困扰着三旧改造,每个现象背后又牵扯到无数纷繁复杂的利益症结。如何探索城市更新新路径,也成为城市肌理再造的最大悬念。
作为全国首个区级“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同时坐拥广州市城市更新改造规模总量的“半壁江山”,黄埔正转变旧改思路。
文冲城中村改造项目,图为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及安置房
近日,黄埔正式对外发布“城市更新10条”政策,
一口气提出“快批、快拆、快建”目标,时间流程从1年半压缩到最快3个月内办成
,多项突破性举措将为全省“三旧”改造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
此次出台的“城市更新10条”,内容由“强化快批”、“聚焦快拆”、“保障快建”、“严格监管”四个板块组成。其中:
快批、快拆、快建,先签约、后批复、统一全区各片区旧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方案、鼓励重点区域连片成片改造
等,是本次出台政策的亮点部分之一。
➤
亮点:拆迁速度加快、统一安置补偿方案
一是搭建“一个架构”:形成科学完善的区级城市更新管理架构
二是绘好“一张蓝图”:编制全区城市更新总体规划,重点推进开创大道、广汕路、黄埔东路、九龙大道沿线等重点区域的“三旧”改造,
形成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黄埔港、广州国际生物岛“四片联动”的城市更新蓝图。
三是列明“一份清单”:首创城市更新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机制,
对改造条件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予列入实施计划。
四是整合“一片空间”:鼓励重点区域连片成片改造
五是制定“一本地价”:统一编制全区网格化旧村改造融资楼面地价报告
六是新增“一种模式”:
“商改商”项目参照旧厂改造政策执行
七是明确“一种标准”:
编制全区各片区旧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统一标准模板,避免恶性攀比。
八是优化“一套程序”:旧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有固定流程步骤,
试行旧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先签约、后批复”
;优先将涉及重点拆违整治和复建安置物业、公建配套设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的地块划入先行实施片区,实现“签一片、拆一片、建一片”;
九是兑现“一次奖励”:“三旧”改造奖励用地指标分配与拆迁进度紧密挂钩
十是强化“一起监管”:制定重要事项的全流程监管措施
此外,
对极少数被拆迁人为谋求不当利益阻挠拆迁损害大多数被拆迁人利益的行为,村集体可制订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对其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涉及违法违纪的,村集体应及时移送线索交由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进一步解决项目拆迁协商难度大的问题。
➤
“三旧”改造年度考核 连续三年排第一
3月萝峰旧村、沙步旧村,6月大塱村旧村,7月汤村旧村……据了解,今年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三旧改造捷报频频,迄今已有四个旧村获批改造实施方案。
这座热气腾腾的新兴之城,正从并区之后的迅猛扩张,慢慢转变为重塑空间格局。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采取全面改造、局部改造和微改造相结合的方式,旧村、旧厂、旧城多种类别改造齐头并进。
城市更新投资总额、已批项目、开工面积等主要指标连续5年领先全市其他行政区,连续三年在市政府组织的市级“三旧”改造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一。
截至2019年7月,全区已批复的全面改造项目44个,其中旧村改造项目16个,旧厂改造项目27个,旧城改造项目1个;微改造项目55个。
2019年新批旧村改造项目4个,旧厂改造项目7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14个。
同时,已开工的全面改造项目25个、微改造项目13个,开工面积约67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约356万平方米,累计竣工安置房面积75.7万平方米、6925套;
旧村改造项目累计完成签约户数17070栋,累计拆卸房屋7850栋,其中2019年旧村改造项目新增签约6173栋。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0亿元,完成房地产销售面积267万平方米,其中201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5亿元,完成商品房销售68.3万平方米;2019年1-7月城市更新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
城市更新同步解决了全区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截至2019年7月,规划公配建筑面积约157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约22万平方米,含中学、幼儿园、消防站、变电站、公交站、邮政所、文化服务中心等设施,打通市政路网约20公里,极大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
省级“三旧”改造试点项目亮点纷呈
肩负试点区政策体系创新和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两大使命,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从改造模式多元的城市更新实践中孕育出一批覆盖多种改造模式的代表性改造项目。
在旧村改造方面,以打造2.0升级版模式为目标,萝峰、沙步、汤村等项目实施“软硬改造”,既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公建配套,打造宜居生活社区,同时按现代化管理规范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将改造后集体物业纳入全区的主导产业发展平台统一招商运营,打造区域经济与村民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
文冲城中村改造项目古建筑文化广场
丰乐北路沿线“散乱污”整治及旧村改造项目,通过建立区重点项目征拆与“三旧”改造联动机制,半年时间内收回69宗地块共1020亩,拆除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关停搬迁“散乱污”企业99家,清出低端经营户183家,并推动了姬堂社区旧村改造,启动了黄埔创新中心、湾区科创走廊1号等产业孵化器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