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关于建立移动物联网相关要求,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窄带物联网、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其中的中速率无线通信技术Cat.1。
以5G通信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基建”国家战略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在蜂窝连接的市场分布中,高速连接占据10%的份额,中速率连接30%,低速率占比60%。国家战略上着力深化4G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在建设多层级广覆盖的无线信息网络中,不同速率级别的物联网通信技术部署尤为重要,未来将以NB-IoT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以Cat.1满足中等速率物联需求和话音需求,以5G技术满足更高速率、低时延联网需求。
Cat.1的全称是LTE UE-Ca
te
gory 1(UE是指User Equipment),是对于LTE网络下用户终端设备的无线性能的一种分类。根据3GPP的定义,UE Category是一系列的在上行/下行中可变的无线性能参数的集合,包含了很多的无线特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用户设备支持的速率,它已被划分为1-15共15个等级,其中,Cat.1-5由2009年3月3GPP发布Release 8版本定义。各种“UE Category”和支持速率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UE Category
|
最大下行速率(Mbps)
|
最大上行速率(Mbps)
|
Category1
|
10
|
5
|
Category2
|
50
|
25
|
Category3
|
100
|
50
|
Category4
|
150
|
50
|
Category5
|
300
|
75
|
Category6
|
300
|
50
|
Category7
|
300
|
150
|
Category8
|
1200
|
600
|
...
|
...
|
...
|
从表1可看出,Cat.1是4G LTE网络中最低版参数配置的用户终端等级,此外,
Cat.1的技术特点还包括:所需总带宽20MHz,电力需求低,全双工模式,23dBm发射功率等级,拥有跟Cat.4相同的毫秒级传输时延,支持100KM/H以上的移动速度等。
二、Cat.1基础网络状态
由于Cat.1隶属于4G系列,完全可以直接复用4G LTE网络资源。2019年底全国4G LTE基站总数近567万个,其中中国移动280万、中国电信152万、中国联通135万。虽然2019年也被称为5G商用元年,但同年新建4G LTE基站超过91万个,占4G LTE基站总数近16%,建设力度远超往年,这为Cat.1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中国移动在全国拥有280万个4G基站,覆盖98%的区域,包括广大的农村区域,服务超过7亿用户。三大运营商都提出了5G+4G协同发展,4G网络作为主要的业务承载网将进行持续不断的优化,打造4G精品网络。因此,发展Cat.1网络及相关产业,对于补齐物联网主要场景需求很有意义,Cat.1将有望承接蜂窝中速率占比达30%的庞大市场。
三、Cat.1优势及物联网应用场景
1、Cat.1具备的成本优势
Cat.1除了自身技术特征适应移动物联网终端通信,还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网络建设成本方面,Cat.1可以无缝接入现有4G LTE网络当中,无需针对基站进行软硬件升级,网络覆盖成本低;
(2)芯片成本方面,经过系统优化后,模组的硬件架构更简单,集成度更高,外围硬件成本更低;
(3)模组成本方面,模组的硬件架构简单,外围硬件成本更低,市场玩家众多、竞争激烈,模组价格不断被拉低。
图1. Cat.1模组应用场景
Cat.1主要覆盖中低速和语音需求的市场,涉及公网对讲、新零售、金融支付、两/四轮充电桩、电力、光伏/储能、资产追踪、共享类硬件等12类市场。在某些原来由Cat.4负责的应用未来将会迁移至Cat.1,例如玩具机器人、玩具对讲机等传统采用4G Cat.4做语音交互的场景等。此外,在面向智能家居、智慧农业、工业制造、能源表计、消防烟感、物流跟踪、金融支付等重点领域也有不错的市场应用需求。
2、Cat.1产业链上游主要玩家
Cat.1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芯片及模组,其中技术核芯在于芯片,相关的主要厂商如下:
芯片厂商:目前Cat.1芯片供应商主要有高通、紫光展锐、翱捷科技ASR三家。
高通的芯片型号为MDM9207-1,这是高通在2016年发布的一款专门针对IOT物联网应用的芯片,支持LTE Cat.1,最大下载速度10Mbps。紫光展锐春藤8910DM,是全球首款Cat.1bis物联网芯片平台,支持Cat.1bis和GSM双模,终端产品已经实现量产,已经在全球45个国家和157家运营商实现了规模场测和认证。翱捷科技(ASR)推出了ASR3601型号,具备多制式、高性能、低功耗、集成语音/视频/拍照等多媒体功能。
图2. 紫光展锐春藤8910DMCat.1bis物联网芯片
模组厂商:与Cat.1芯片厂商数量较少不同,中移物联、移远、日海智能、广和通、有方、域格等十多家模组厂商推出Cat.1模组。
其中紫光展锐已经与包括中移物联、广和通、有方、合宙等厂商展开合作,翱捷科技也与移远通信、日海智能、域格等多家厂商展开合作。
陈志辉,博士,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综合管理部技术交流合作主管。
期待上海“新基建”走出PPP模式新标杆
政策性银行支持智能制造业务创新方式1-融资租赁
政策性银行支持前沿科技领域业务创新方式2-供应链金融
政策性银行支持前沿科技领域业务创新方式3-组合金融产品
智能制造的创新范式及新一轮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怎么看智能制造国产化?
智能制造是需要政府、企业、人才各要素协同的系统工程
德国视角:智能制造更要依靠观念转变与文化创新
“芯”病为什么这么难治?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新一轮数字经济的驱动力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 ——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梯
从政策变化看上海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重点与方向
技术商业化系列3:低功耗广域物联网技术路线之争
中国窄带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上海窄带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本文不代表微言创新观点。欢迎投稿、转载和商务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
上海科学院与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出品,专注产业创新领域研究。
言微意未尽,集智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