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我们继续探讨“试炼中得荣耀”系列的第二部分。今天的题目是“在异教世界中实践信仰(四)”。
今天我们再读《彼得前书》第
2
章
13~25
节。这段经文具体地教导基督徒如何作仆人。经文指出基督徒所面对的一种矛盾现象,或他们所拥有独特的自由。基督徒是自由的仆人,这一点与非基督徒不同,事实上非基督徒是被奴役的自由人。基督徒不是被奴役的自由人,而是自由的仆人。我会读出《彼得前书》第
2
章
13~25
节,并且从这段经文指出两个有关作仆人的重要原则。现在,让我先读出《彼得前书》第
2
章
13~25
节。
13
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
14
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
15
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
16
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或作:阴毒),总要作神的仆人。
17
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
18
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
19
倘若人为叫良心对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这是可喜爱的。
20
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
21
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祂的脚踪行。
22
祂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
23
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
24
祂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祂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
25
你们从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却归到你们灵魂的牧人监督了。
这是上帝的话语。
我想从这段经文指出两个重点。基督徒奉命作自由的仆人。换句话说,基督徒蒙召作一个既生活平衡又热心的仆人。我们可以从第
16
节找到关键的经文。你看到经文的句子结构吗?经文说:“
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总要作神的仆人。
”经文说我们要作上帝自由的仆人。这个责任摆在我们面前。我认为这是基督徒最难以履行的责任,但上帝凭着祂的智慧藉着十字架刑罚和胜过罪,祂既表明祂的愤怒,也表明祂的爱,并吩咐我们要作自由的仆人。一方面,自由的仆人不只是一个仆人,他不是一个奴隶,不是一个卑躬屈膝的人,不是一个懦夫,也不是一个需要有人辖管自己的人。另一方面,自由的仆人不只是自由的,而是一个仆人。这是什么意思?至少包含以下的意思。
一、作“自由的”仆人
首先,经文指出权威的需要和本质。经文说:“
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
。
”我认为这样的教导对城市人来说并不受欢迎。经文说:“
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
……
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
”这意味着什么呢?
今天的西方社会充斥着巨大的反权威思潮。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法国,一群心理学家合著了一本书,后来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这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书,名叫《权威人格
/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这本书指出有些人必须坚强,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软弱。由于那些人感到自己很软弱,所以他们要辖管其他人。他们不得不从人身上获得权力。这本书指出,有权威的人建立另一些有权威的人,特别是他们的孩子和身边的人,那些人要么必须成为一个有权威的人,要么就需要有权威的人来辖管他们。这本书极具影响力。在
20
世纪
60
年代,这本书背后的论点为很多父母的效能训练奠定了基础。从
60
年代起,不断有大量育儿书籍出版。那些育儿书籍指出,父母教养子女的时候不应该运用权威。父母不应该对子女说:“因为我是你的父母,所以你要这样做。”总不要这么说。父母要讲理由。父母要尝试说服子女。千万不要运用权威。权威已经过时了。
但事实上,后来又有很多研究出现。正如美国小说家托马斯·伍尔夫(
Tom Wolfe
)所说:“我们正在重新发现人们从多个世纪以来直到
1950
年代已知道各种有趣的事情,这实在令人神往。”现在人人都说:“研究报告指出孩子们需要权威。研究报告指出我们不应该过度借贷。研究报告指出我们不应该彼此说谎。研究报告指出我们要忠于婚盟,等等。”这种现象真的叫人欣慰。其中的一项早期研究发表于
1950
年代。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艾弥尔·涂尔干(
Émile Durkheim
)写了一本书,名叫《自杀论
/
Suicide
》。当时是
1950
年代。涂尔干说:“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自杀呢?青少年的自杀率比二十年前增加了三到四倍。”涂尔干在
1950
年代发表了这番言论。他问:“为什么呢?”涂尔干进行研究,并且指出青少年正面对无规范的问题,他称之为“失范”。“失范”的意思是指无法纪、无权威。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他们感到没有人教导他们对与错。涂尔干说,孩子们缺乏权威,他们渴望有权威。
事实上,正如这段经文所说,人的一切制度是上帝设立的。经文说:“
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
”上帝设立人的一切制度。上帝设立地上的权威。你在教会看到权威。你在政府看到权威。你在家里看到权威。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权力体系。为什么呢?我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权威。请想象一下。乐团里的乐手是不是很了不起呢?但如果他们不跟着同样的音调去演奏,情况会怎样呢?如果他们决定不跟从作曲家、编曲者或指挥的指示,情况又会怎样呢?无论你是参与一个游戏,还是你在红灯前停下来,抑或是你参与乐团演奏,你都要顺服权威,否则混乱的情况就会出现。有人说:“我喜欢没有领袖的群体。这样的群体中没有任何人有权威。”那么,这个群体就会成为权威了。除非你让这个群体和群体的利益成为权威,凌驾于个人的需要之上,否则混乱的情况必然会出现。圣经告诉我们,上帝设立人的一切制度。若没有人的权威,我们就无法发挥功能。
一方面,基督徒明白人的权力并不是阻挡人得自由的障碍,若使用得当,人的权力可以带来自由。因此,基督徒知道在父母的权威背后、在政府的权威背后、在一切的权位背后,无论它们是好是坏,这一切权威背后是上帝的权威。很多人说:“并不是这样的。”例如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
Rousseau
)曾说:“人的权力、政府的权力只是人民所赋予的。”但圣经说不是这样的。这段经文就告诉了我们人的权力是上帝设立的。让我来给大家证明这一点吧。
在我所看过的关于权威的书籍和文章中,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作品,当作者给权威下定义的时候,他们总是说:“权威融合了合法性和权力。如果你不具备合法性和权力,那么你就不是权威了。”例如,胡安·卡洛斯(
Juan Carlos
)多年来都是西班牙国王,他拥有合法地位。他被佛朗哥(
Franco
)赶走,佛朗哥不让他回去。他拥有合法地位,却没有权力。因此,他并没有权威。合法地位是不错的,但如果没有权力就没有了权威。正如当纳粹的势力在欧洲蔓延的时候,他们拥有权力,却没有合法地位。人人都知道纳粹控制了法国、荷兰、比利时,以及多个他们占领的国家,但谁会说他们有权力呢?没有人这么说。没有合法地位的权力并不是权威,没有权力的合法地位也不是权威。人人都知道这一点。但请你看看,如果卢梭的理论是正确的话,如果现代自由主义的理论是正确的话,如果卢梭的著作《社会契约论
/
The Social Contract
》所指的人的权威是由人民决定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话,那么人的权威背后就没有上帝的权威,这样我刚才所说每个人都明白的定义也就土崩瓦解了。
让我来解释一下。例如,当纳粹占领了荷兰,他们自称有权威,但当地人会说:“啊,但你们拥有的并不是合法的权威。你们没有权进入我们的国家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恣意破坏。你有权力,却没有权威。”纳粹分子可以如何回应呢?他们并没有这么说。他们不够聪明说这些话,但他们可以如何回应呢?那些相信卢梭的主张的人、那些不相信圣经的人、那些不肯定上帝是否存在,但认为权威是由人民决定的人会这样响应:“你说的是谁的价值观呢?谁可以判断对与错呢?”曾经有某个国家在国际大会中提出警告说:“我们会停止对那些进行种族清洗的国家施予援助。这样做是错的,如果那些国家继续这些暴行,我们会停止施予援助。”那些国家如何回应呢?他们说:“不要将你的价值观强加在我们身上。谁可以判断对与错呢?那只是你们西方国家的价值观。这是本国的处事方式。我们进行种族清洗。谁可以判断对与错呢?”
让我来解释一下。除非在人的权威以上有更高的权威可以判断一切,除非在人的权威以上有更高和绝对的道德标准,除非在人的权威背后有更高的权威,否则权威和威权主义并没有分别。两者根本没有分别。你不可以说法国的合法政府被那个从德国来的不合法征服者推翻了。谁可以判断什么是对呢?谁可以判断什么是错呢?一旦你开始谈论合法性,一旦你说:“这是错的。他们进行种族清洗,这是一个糟糕的政府。”其实你正在假定有一个更高的神圣权威。你正在根据一个更高的判断标准去指责那些人。如果卢梭的主张是正确的,如果圣经的教训是错的,那么每个人在本能上的认知便土崩瓦解了。人人在本能上都知道合法的权威和目无法纪的权威主义之间的分别,也知道暴政和合法的权威之间的分别。但如果你不相信圣经的教训,这种直觉就根本没有任何依据。你知道这一点,但你的价值观并没有依据。你明白吗?圣经说合法的权威和威权主义之间是有分别的。《使徒行传》第
4
章记载,宗教领导禁止使徒奉耶稣的名讲论教训人。彼得怎样回答?他说:“
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
”换句话说,彼得要说的是:“在你们以上有更高的权威。”
这是一个十分平衡的观点。作自由的仆人是多么奇妙。基督徒并不像西方的激进个人主义者,基督徒相信人的权威背后还有权威。基督徒尊重官员,也尊重父母,即使是那乖僻的也尊重,因为我们知道他们背后还有权威。我们尊重有权位的人。基督徒怀着忠诚和尊重的态度。基督徒不会草率行事。基督徒不会怀疑权威,我们知道若没有权威我们便无法运作,因为上帝正是这样设立人的一切制度。人的权威背后还有神圣的权威。另一方面,我们对权威作出有批判性的认可,因为我们可以判断权威。如果你相信上帝曾藉着圣经向人说话,如果你相信有启示从真正的权威而来,好叫我们可以判断人的权威,你就成为一个能独立行事的人。你明白吗?这使我们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
对基督徒来说,种族文化、家族传统、流行的观点、专家的意见,大都没有意义,因为我们会察看这一切,并说:“这些观点是否合乎圣经的教导?我们并不在乎大多数的人是否抱持这观点,不在乎我们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是否这样看,也不在乎所有的专家是否这么说。”我们会问:“这是圣经的教训吗?”没有人像基督徒那样如绵羊般温顺,他们明白人的权威之上有更高的权威。彼得说:“要作自由的仆人”,就是这个意思了。这是一个平衡的观点。基督徒明白所有权威背后都有更高的权威,因此基督徒比其他人更尊重人的权威;但另一方面,基督徒认识那更高的权威和权威的话,所以基督徒有批判的思维。我们会斥责人的权威。我们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屈从让步。在保守主义的社会中,基督徒看起来总是像自由主义者。为什么呢?因为基督徒知道人的权威背后有更高的权威,基督徒不会把地上的政府奉若神明,因此基督徒看来像自由主义者。而在西方崇尚世俗和个人主义的社会中,基督徒则看来十分保守,因为基督徒知道有绝对的道德标准。基督徒知道个人的需要并不是最重要的,上帝的旨意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以俄罗斯著名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Alexander Solzhenitsyn
)为例。我并不是说他是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但我可以告诉你,他的思想和写作有点像基督徒。他在俄罗斯的时候写了一本书,指出极权主义的问题在于把国家的地位视为绝对的权威,并且不承认有高于国家的道德权威。当索尔仁尼琴到了西方,人人都推崇他是一个英雄,是一个反对极权主义的自由派思想家。当他到了美国,他说:“你知道美国的问题是什么吗?美国的问题是人们把个人的需要推崇备至,把它置于绝对的权威和最崇高之处,没有任何道德权威凌驾个人的需要。”索尔仁尼琴说:“当然这意味着西方和东方面对截然不同的问题,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都做同样的事情。他们都做同样的事情。他们都不承认人的权威之上有神圣的权威,在东方,被奉若神明的权威是国家;在西方,被奉若神明的权威是人的感觉。这两种情况都产生混乱。这两种情况都造成破坏。”
索尔仁尼琴的思想方式有点像基督徒。因此,在某些地方,他看起来像自由主义者,在另一个地方,他看起来却似乎十分保守。人们总是这样看基督徒。人们无法把基督徒分门别类。人们无法把基督徒放在自由和保守之间的范畴。基督徒令人感到惊讶。基督徒总是令人感到惊讶,因为基督徒是自由的仆人。不只是自由,也不只是仆人,而是自由的仆人。
二、作自由的“仆人”
这些都是头脑的知识。接着,彼得提出了实际的生活应用。彼得说:“
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
”他又说:“
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
”这是十分重要的。彼得说了很多教训,让我给大家概述一下。此外,彼得指出在生活中实际活出仆人的样式时,有两件事情十分重要。一方面,彼得说:“要尊重每一个人。”另一方面,他说:“当你受苦和遭受虐待时要忍耐。”如果你想要知道如何活出仆人的样式,我认为这两方面都是极其重要的。基督徒要作仆人。基督徒与其他人的心态并不一样。耶稣说:“
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我们明白自己是藉着耶稣死在十字架上而得救,因此他们的人生方向改变了。现在我们要建立一种不是受人服事,乃是服事人的关系。耶稣说,人们通常都是透过受人服事而进入一段关系或投入一项活动。你也是这样的。当你遇见某人,你马上会打量这个人,然后说:“我想跟这个人交往吗?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好地方吗?”当你走进一个房间,你会打量一番,心里想:“我值得花时间在这里吗?这是一个好地方吗?我想跟这类人交往吗?我可以在这里得到什么呢?”耶稣说,当你成为基督徒,你会抱持不同的态度。你进入一段关系时不会说:“我想受人服事。”你会开始说:“我想要服事人。我想可以有所作为。”如何可以做到呢?
1
、务要尊敬众人。
这是什么意思呢?彼得在这里所使用的希腊文(
timao
)有敬畏上帝的意思。这个字含有恐惧、战兢、敬畏和尊重的意思。这节经文实在很奇妙。经文要说的是:“如果你明白何谓作自由的仆人,你就必定会尊敬众人,必定会以尊敬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来讲解一下。你有仆人的心志吗?这是很难的事情。让我来问你另一个问题:“你曾遇过有仆人心志的人吗?如果你曾遇过有仆人心志的人,他们会让你有以下的感觉。”
第一,仆人给予肯定。仆人尊敬你。他们让你感到受尊敬。他们把焦点放在你的身上。你不会感到他们试图骑刧你的对话,然后转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上。你感到他们努力找出你感兴趣的事物和你的状况,然后把焦点放在那里。你可以认出一个仆人,因为仆人慷慨地给予赞美。有些人从自己的家庭或文化中学会说一些肤浅、含糊的话,例如:“你很了不起啊!”或“你很棒啊!”真正的仆人总不是多愁善感的。真正的仆人总是不含糊其辞的。真正的仆人确切地给予赞美。真正的仆人几乎能够感受到你可以成为一个怎样的好人。真正的仆人把你最好的一面发掘出来,他指出你最好的一面,也谈论你最好的一面。你感到被肯定。你感到被建立。你感到别人对你抱着希望。你感到仆人能够察觉你的潜质,并按着你潜在的样式对待你。仆人善于聆听。仆人先聆听后发言。
第二,仆人遮盖别人的不足。仆人不会注视别人的怠慢和缺点。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你辨别一个真正的仆人和一个利用服事来使自己感觉良好的人。有些人十分懦弱。他们看来像个仆人。他们总是表现得很友善。他们总是给你帮助。他们总是做很多好事。他们很快会原谅你。他们总是掩护你,愿意忘记你所作的事。但他们总不会当面指责你。他们总不会告诉你的错处。当他们看到你陷入过犯之中,他们不会说出来。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仆人。如果他们是仆人,他们总会给你所需的东西,但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给你一些东西,因为他们需要这样做。他们需要感到自己是一个好人,他们心里说:“我是一个好人。我是一个有用的人。人人都依赖我。人人都爱我。”真正的仆人尊敬众人,意思是给予别人所需的东西。
第三,仆人不是殉道者。真正的仆人不只是乐于助人、有爱心、在一切人际关系和境况中都总是服事人,不受人服事。虽然有些人看来像仆人一样,乐于助人和有贡献,但人们总是无法为他们做任何事情。这些人不会接受人们的帮助,也不会接受人们为他们做任何事情。你知道原因吗?因为他们不是真正的仆人;我称他们为殉道者。两者是不同的。如果你总觉得自己为别人所做的,比别人为你所做的多,并因此自我感觉良好,那么你就是殉道者了。你透过服事人来得着自我价值。这成为你的动力。你心里想:“只有我服事人。没有人服事我。我就是这种人。”如果你不让别人服事你,你并不是真正的仆人。你是这样的吗?经文说:“
务要尊敬众人。
”尊重、敬重。你以敬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吗?每个人都是照着上帝的形象被造的。每个人都是上帝创造的。你是这样对待众人吗?这就是作仆人的意思。你认识这样对待你的人吗?他们都是仆人。只要他们能当面指责你,并且让你服事他们,你就知道他们是仆人。
第四,仆人不追求地位。经文说:“
务要尊敬众人
。”这意味着仆人让别人处于领先地位,并不会与人争夺领导地位。这是知道自己是仆人的另一种途径。这也是“尊敬”一词的意思。德国神学家潘霍华(
Dietrich Bonhoeffer
)说得很有智慧。他说当一个人遇见另一个人的时候,首先会有冲动去寻找一个胜过对方的战略位置。如果你是一个仆人,你知道你心里有这种冲动。如果你是一个仆人,你要留意这种情况。不要试图争夺地位。在《马可福音》第
10
章,雅各和约翰对耶稣说:“
赐我们在祢的荣耀里,一个坐在祢右边,一个坐在祢左边。
”耶稣说:“
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
”耶稣要说的是:“你们不明白吗?你们要明白我为你们所作的事。我自甘卑微。我本有崇高的地位,却没有抓住不放。我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我存心顺服,以至于死。如果你们明白我为你们所作的一切,便不会追求地位。”如果你争夺地位,正如潘霍华所说的,不约束心中的冲动,遇到别人的时候总是寻找胜过对方的战略位置,总要让对方知道你是多么见闻广博、聪明伶俐、老练世故,你对人生就会感到非常沮丧。
多年前,美京剧作家辛海默(
Cynthia Heimel
)在女性杂志“乡村之声
/
Village Voice
”的专栏撰写文章。她在文章中提及多位名人,我不肯定她对每位名人的描述是否正确,但她对于追求地位的看法正确,并且与圣经的看法相符。她在“乡村之声”中写道:
“我可怜那些名人。我可怜他们。我所认识的那些人在成为名人的那一刻便变成怪物。电影明星史泰龙、布鲁斯·威利和芭芭拉·史翠珊曾经是和蔼可亲的人,你可以跟他们休闲地共进午餐。但现在他们变得高高在上,也变得脾气暴躁。从前他们不是这样的。当上帝想要跟你开玩笑时,祂让你得到最渴望的东西,你开怀大笑,却突然意识到自己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史泰龙、布鲁斯·威利和芭芭拉·史翠珊渴望成名,比任何人更甚。他们辛勤工作,力争上游,不顾一切甚至踩着别人向上爬。芭芭拉·史翠珊心里想:‘如果我能够成名,人们就会敬仰我。’史泰龙心里想:‘如果我能够成名,我便春风得意,事事顺利。’布鲁斯·威利心里想:‘如果我能够成名,我就可以跟黛米·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