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谢栋
一、保证合同的成立(15则)
1. 融资租赁案件三种保证金的性质甄别及回购价格确认
参考案例 某某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诉闫某、北京某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
2024-08-2-112-003 / 民事 /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 2012.03.19 / (2012)沪二中民六(商)终字第30号 / 二审
1.回购型融资租赁业务牵涉到出租人、承租人、出卖人、回购人等四方主体的不同权利义务,往往存在租赁保证金、回购保证金、合作保证金等三种保证金形式,每种保证金在涉诉后的处理又会关涉回购价格的确定。
2.涉及回购价格计算的保证金处理应当回归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保证金条款的解释,融资租赁交易习惯,商事交易原则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对三种保证金性质合理甄别,准确处理争议点,计算出较为公平适当的回购价格。
2023-07-2-104-001 / 民事 / 保证合同纠纷 /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 2020.12.29 / (2020)京0105民初36603号 / 一审
差额补足承诺并无明确的法律性质,通常作为资管计划、私募基金、交易所挂牌产品、委托理财等商事交易的增信措施,为金融产品提供信用保障。认定此类差额补足承诺的性质需要结合合同全文,以还原当事人的本意为基础,坚持约定优先原则,如通过条款文义可以判断差额补足承诺为保证或债务加入的,按照约定处理。如差额补足承诺的性质约定不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查:一是名称表述,通过差额补足承诺的文件名称、是否含有保证、债务加入字眼、追偿约定等予以判断。二是是否具有独立性,补充性、或然性承诺可能推定为保证,独立性、确定性承诺可能推定为债务加入。三是是否约定追偿权,如约定了追偿权,则为保证。四是是否约定了保证期间,若是,则为保证。五是若约定不明,难以确定为保证还是债务加入时,按照法律举轻以明重的原则,认定为保证。六是若既不符合保证又不符合债务加入性质,则构成独立的合同责任。
参考案例
王某诉某物权融资公司、刁某、张某、某物业公司民间借贷纠纷案
2023-16-2-103-042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 2020.11.17 / (2020)黑民再68号 / 再审
以原债务人是否继续承担债务为标准,债务承担可以分为免责式债务承担和并存式债务承担。债务承担人与债权人约定债务承担时,未明确约定原债务人是否脱离债权债务关系的,构成并存式债务承担。债务加入与保证的本质区别在于,债务承担人并非从债务人,而是共同债务人,与原债务人无主次之分,而保证人则是在主债务迟延履行时方承担责任。
参考案例
嘉兴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诉陈某买卖合同纠纷案
2024-08-2-084-008 / 民事 / 买卖合同纠纷 /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 2012.09.17 / (2012)沪一中民一(民)终字第2111号 / 二审
1.当事人承诺承担他人还款义务,如果对于债务的加入具有自己直接的经济利益的,应认定为并存的债务承担。
2.保证应当有明确的意思表示。如果相关协议中无明确的保证意思表示的,应当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立法目的出发,认定是否构成并存的债务承担。
2023-07-2-104-002 / 民事 / 保证合同纠纷 /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 2020.12.25 / (2019)京0105民初34308号 / 一审
债务加入并不能使原债务人脱离债务关系,而是增加了一个新债务人,具有担保债权实现的功能。在缺乏明确债务人的前提下,判断第三人承诺的性质构成保证、债务加入还是新的合同义务,应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前提下,结合保证合同的定义,探究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审查第三人的承诺是否具有从属性、附条件性及可追偿性。在约定不明的情况下,举重以明轻,认定为保证。
6. 涉嫌伪造质押合同附件印章的犯罪事实不影响金融借款合同关系和保证合同关系的成立
参考案例
某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诉某开发总公司、某工程项目管理海安有限公司、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借款合同纠纷案
2023-08-2-103-029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最高人民法院 / 2021.06.30 / (2021)最高法民终654号 / 二审
在金融借款合同关系中,担保人与债权人签订应收账款质押合同,并承诺在质权未设立或无效情形下,担保人作为出质人对债务人在主合同项下的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债权人起诉要求债务人及担保人承担还款责任,担保人主张质押合同附件中的《应收账款确认函》存在涉嫌伪造印章的犯罪事实,因《应收账款确认函》的确认方是担保人的债务人,与担保人(出质人)的债权人(质权人)无关,故该涉嫌犯罪事实并不影响应收账款质押合同的成立,故人民法院应当继续进行审理,同时将涉嫌伪造应收账款的债务人印章的犯罪线索移送侦查机关处理。
7. 私募资管业务中差额补足等增信措施的性质和效力认定
参考案例
某银行股份公司诉某资本投资公司其他合同纠纷案
2023-08-2-483-001 / 民事 / 合同纠纷 /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 2021.06.04 / (2020)沪民终567号 / 二审
1.私募资管案件中,差额补足等增信措施的法律性质是案件审理中的焦点和难点,学理上存在保证担保、债的加入以及独立合同等不同学说,实践中也存在不同的认识。法律定性不同,将导致法律效果的不同。如果差额补足协议被定性为担保合同和债务加入,则可能因未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履行内部决议程序而导致无效;如果差额补足协议被定性为独立合同,则无需受制于公司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差额补足义务人需按照承诺文件履行义务。《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91条规定,信托合同之外的当事人提供第三方差额补足、代为履行到期回购义务、流动性支持等类似承诺文件作为增信措施,其内容符合法律关于保证的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当事人之间成立保证合同关系。其内容不符合法律关于保证的规定的,依据承诺文件的具体内容确定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并根据案件事实情况确定相应的民事责任。故对于差额补足等增信措施是何种性质,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确定符合保证规定的,理应按照保证担保处理。如果属于其他法律性质的,则应当按照差额补足的实际性质认定法律关系确定法律责任。
2.案涉主要争议焦点在于某资本投资公司提供的《差额补足函》的性质和效力的认定。生效裁判在对《差额补足函》是否真实并合法有效、某银行股份公司是否系《差额补足函》的权利主体、《差额补足函》的法律性质如何界定、差额补足义务的支付条件是否成就、差额补足义务范围如何确定等方面,进行全面严谨分析的基础上,认定某资本投资公司出具《差额补足函》的目的确系为某银行股份公司投资资金的退出提供增信服务,但不能认为凡是增信性质的文件均属于保证。增信文件是否构成保证,仍需根据保证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进行具体判断。因《差额补足函》中并无明确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意思,也没有担保对象,故《差额补足函》并非担保,而是某银行股份公司和某资本投资公司之间独立的合同关系。《差额补足函》系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为合法有效。
8. 第三人承诺在借款未获清偿时收购案涉抵押物和质押物成立“非典型保证”及其责任的认定
参考案例
某资产管理公司诉某水产公司、某海洋产业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2023-10-2-103-003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青岛海事法院 / 2021.05.27 / (2020)鲁72民初2175号 / 一审
金融借款合同法律关系中,借款人以其海域使用权设定抵押,借款人的股东以其所持借款人的股权设定质押,担保人向银行出具的关于借款人未按约履行还款义务时,其对已设定的抵押和质押,将以不低于未获清偿借款本息的价格收购的承诺,实系提高抵押物和质押物变现能力的增信措施,具有担保案涉债权实现的作用,其性质应认定为“非典型保证”,可依据《民法典》担保司法解释第三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判令该担保人对主债务人、抵押人、出质人、保证人均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9. 诉讼保全责任险作为财产保全担保方式时保险人对保全申请人担保追偿权的司法认定
参考案例
某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诉常某某追偿权纠纷案
2024-08-2-143-001 / 民事 / 追偿权纠纷 /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 2021.12.30 / (2021)苏02民终5952号 / 二审
1.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作为财产保全担保方式时,保险人与保全申请人、保全被申请人之间存在保险和保证双重法律关系。在保险人依据其与保全被申请人之间的保证合同关系向保全被申请人履行保证责任之后,保险人享有对保全申请人的担保追偿权。如果保全申请人在诉讼保全责任险中的保险金给付请求权成立,则保全申请人对保险人的保险金给付请求权与保险人对保全申请人的担保追偿权构成抵销,保险人无权主张担保追偿权。
2.保险人担保追偿权成立的前提是保险金给付请求权不能成立。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是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的法律后果,保险人不具有合同解除权或者没有解除保险合同的,不得以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义务为由拒绝赔偿,在此情况下,保全申请人的保险金给付请求权成立,某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全申请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对保险人而言,若认为保全申请人存在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等情形,应及时行使合同解除权,以此免除其在诉讼保全责任险中的保险金给付义务,进而确定一旦承担诉讼保全赔偿责任,保险人对保全申请人的追偿权得以成立。
参考案例
某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诉上海某某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某某工贸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纠纷案
2024-08-2-103-001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 2021.09.28 / (2013)沪二中民六(商)终字第187号 / 二审
“保兑仓”交易是以银行信用为载体,借助银行对货权的控制实现融资方贸易需求,并辅之以供应商差额退款等增信措施的特殊融资模式。该模式涉及银行、经销商、供应商三方法律关系,各交易主体在不同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及责任形式并不相同,应作区分认定。而不可以交易主体在某一法律关系下对于义务违反的无过错作为其在另一法律关系下的责任阻却事由。以经销商对发货义务的违反无过错作为免除其担保责任的抗辩属于典型的混淆形式。
11. 指导性案例168号: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行诉陈志华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2021-18-2-103-001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最高人民法院 / 2019.12.09 / (2019)最高法民再155号 / 再审
以不动产提供抵押担保,抵押人未依抵押合同约定办理抵押登记的,不影响抵押合同的效力。债权人依据抵押合同主张抵押人在抵押物的价值范围内承担违约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抵押权人对未能办理抵押登记有过错的,相应减轻抵押人的赔偿责任。
2023-10-2-483-001 / 民事 / 合同纠纷 /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 2022.01.26 / (2021)闽民终475号 / 二审
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认定应以探明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为基础,综合合同背景、目的、条款、履行情况等加以判断。存在通谋虚伪表示的,应根据隐藏行为所对应的法律规则判断该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及效力。
参考案例
唐某诉李某、上海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民间借贷纠纷案
2024-08-2-103-007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 2014.11.04 / (2014)浦民一(民)初字第14813号 / 一审
借贷双方通过P2P网络借贷平台达成借贷合意并交付借款,借款人、出借人和网络借贷平台三者共同构成了网络借贷法律关系,其中包含了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的借贷合同关系、借贷双方与网贷平台之间居间合同关系、通过平台钱款流转而形成的网络服务合同关系等多种法律关系,如因逾期还款产生纠纷,在不同经营模式下,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属性和权利义务不尽相同。如网贷平台在其撮合的平台用户借款关系中仅参与提供平台、审核信息,其地位应为居间人,而非借款方或保证人,对于借款逾期的还款责任应由实际借款人承担,出借人请求网贷平台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法院不予支持。
14. 优先级受益人与劣后级受益人之间差额补足协议的性质及效力分析
参考案例
某银行诉山东某石化有限公司、某信托公司合同纠纷案
2024-08-2-483-001 / 民事 / 合同纠纷 /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 2021.07.26 / (2020)津民终1307号 / 二审
在涉及结构化信托合同纠纷的案件中,要充分考虑结构化信托的特点,即结构化信托通过将信托受益权进行分层设计,使具有不同风险承担能力和意愿的投资者,通过投资不同层级的受益权来获取不同的收益,并承担不同的风险。劣后级受益人以受托人变现信托计划持有的非现金资产为代价,放弃投资机会后,信托计划约定的投资目的已不能实现,优先级受益人依据劣后级受益人在信托合同之外另行作出差额补足承诺,要求劣后级受益人向信托计划账户承担补足责任的诉讼请求不应予以支持。
15. 独立保函与保证的区别认定及保函有效期性质的认定
参考案例
安徽某股份公司诉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支行合同纠纷案
2024-08-2-358-001 / 民事 / 独立保函付款纠纷 /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 2019.07.01 / (2019)苏05民终4820号 / 二审
裁判要旨
1.独立保函与保证的区别认定问题。保证合同为从合同,具有从属性,独立保函的独立性是其与保证的最根本区别。独立保函虽为保障基础交易的履行而开立,但一经开立,即与基础交易以及申请合同关系相分离,开立人的付款义务独立于基础交易关系及保函申请法律关系,其仅承担相符交单的付款责任。
2. 独立保函有效期不适用一般保证或连带保证规定,也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独立保函有效期,指的是合同载明的可以提交书面申请要求承担独立保函项下付款义务的期限,也即行使权利的期限,与主债务履行与否无关。而且,独立保函的有效期是权利除斥期间,期间经过,实体上的付款请求权消灭,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延长等规定。受益人提交相符单据时如已超过独立保函规定的有效期,保函上的实体权利已消灭,开立人无需再承担付款义务。
二、保证合同的效力(6则)
1. 债务人资不抵债时对外提供担保行为能否撤销的标准
参考案例
某某基金公司诉南京某某有限公司等债权人撤销权纠纷案
2023-08-2-078-002 / 民事 / 债权人撤销权纠纷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 2020.01.16 / (2018)苏民终51号 / 二审
债权人撤销权作为债权的保全制度,旨在合理维持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从而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债务人负债超过资产,仍对外提供大额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在债务人和其相对人不能说明担保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亦不能说明担保决策过程和交易过程合理性的情况下,债权人要求撤销上述担保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 分公司以登记在其名下的财产对外提供担保的,应由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作出决议
参考案例
甘肃某融资担保公司诉甘肃某生物科技公司、甘肃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
2023-08-2-103-027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 2021.03.29 / (2020)甘民终115号 / 二审
分公司对外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依法由公司承担。分公司以登记在其名下的财产对外提供担保,应当适用公司法第16条的规定,由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作出决议。
3. 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时,法院需依职权主动审查是否构成越权担保
参考案例
某信托公司诉某建筑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2023-08-2-103-022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 2021.10.18 / (2021)京0102民初7664号 / 一审
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债权人负有对公司章程、公司权力机关作出的担保决议等与担保相关文件的合理审查义务,否则担保合同对公司不产生效力。在担保人未对担保合同效力提出异议的场合,法院仍需要主动依职权审查债权人对公司对外担保尽到合理审查义务,主要理由为:
1.无论担保人公司是否到庭参加诉讼,公司作为组织机构的属性并未变化,在诉讼中未提出异议,并不能当然视为公司整体及公司的所有股东在签署担保合同时同意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法院仍然需要主动审查公司组织机构的意思表示。
2.法院主动审查担保合同签订时债权人是否尽到合理审查义务系查明案件事实的需要,因为查明案件基本事实是法院的职责,即使担保人未提出抗辩,法院也需依职权主动审查。
3.法院主动审查担保合同效力有助于保护公司和中小股东权益。担保的无偿性特点决定了担保权人在获得担保债务清偿时无需支付任何对价,而公司其他债权人在获得债务清偿时系基于对待给付义务。因此,即使担保人未对担保合同效力提出异议,人民法院也应对债权人是否尽到合理审查义务进行主动审查,以平衡保护债权人和公司、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
4. 新三板挂牌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应作出决议并对外公告
参考案例
某仓储公司诉某物流公司、香港某投资公司、某货运代理公司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案
2024-10-2-084-004 / 民事 / 买卖合同纠纷 /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 2023.11.24 / (2023)鲁民终634号 / 二审
关于新三板挂牌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应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本案系涉港商事纠纷,各方当事人均同意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法律为解决本案实体争议的准据法。公司法第十六条系对公司担保的一般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八条系公司法第十六条的三种例外情形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九条系对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控股子公司及新三板挂牌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特别规定。根据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法律适用原则,新三板挂牌公司为其全资子公司提供担保应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九条的规定。
5. 非上市公司未经公司决议为其间接持股100%的公司开展经营活动提供担保的合同效力认定
参考案例
重庆市某盛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诉重庆某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某创西南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
2024-08-2-483-008 / 民事 / 合同纠纷 /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 2022.07.27 / (2022)渝05民终5682号 / 二审
1.票据开具、使用、流通等过程中,主体多元、环节众多、不同法律关系交织,并非只要涉及票据的纠纷都属于票据纠纷。只有基于当事人行使票据权利或者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引起的纠纷,才属于票据纠纷,适用票据纠纷相关案由。
2.非上市公司为其间接持股100%的公司开展经营活动提供担保,实质与为自己提供担保无异,即使未经公司会议决议,担保合同也对公司发生效力,相对人请求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6. 公司为被执行人提供执行担保的,执行法院应对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是否符合公司章程进行形式审查
参考案例
佛山甲公司、佛山乙公司与某某公司执行复议案
2024-17-5-202-007 / 执行 / 执行复议案件 / 最高人民法院 / 2022.09.29 / (2022)最高法执复31号 / 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的规定,执行和解协议约定担保条款,且担保人向人民法院承诺在被执行人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时自愿接受直接强制执行的,执行法院可以依申请执行人申请及担保条款的约定,直接裁定执行担保人的财产。但同时,担保行为以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机关的决议作为授权的基础和来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公司为被执行人提供执行担保的,应当提交符合公司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公司章程、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据此,执行法院需对担保人提供执行担保的效力予以一定程度的审查认定,主要涉及对决议机关及表决程序是否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进行形式审查。如决议机关及表决程序不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则该执行担保的形式要件欠缺,执行法院不应据此直接执行担保人的财产。
三、保证的方式(2则)
1. 第三人作出的债务人不能履行义务时承担债务的承诺是一般保证,不是债务加入
参考案例
某投资管理公司诉某电气公司、某电气公司甘肃分公司合同纠纷案
2023-07-2-483-001 / 民事 / 合同纠纷 / 最高人民法院 / 2021.04.16 / (2021)最高法民终344号 / 二审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在主债务人不能承担债务时才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具有补充性,只有在主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之时,保证人方需承担责任;而债务加入并不具有补充性,债权人可以直接要求新债务人履行债务。
2. 指导性案例120号:青海金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上海金桥工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青海三工置业有限公司执行复议案
2019-18-5-202-004 / 执行 / 执行复议案件 / 最高人民法院 / 2017.12.21 / (2017)最高法执复38号 / 执行
裁判要点
在案件审理期间保证人为被执行人提供保证,承诺在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财产不足清偿债务时承担保证责任的,执行法院对保证人应当适用一般保证的执行规则。在被执行人虽有财产但严重不方便执行时,可以执行保证人在保证责任范围内的财产。
四、保证期间(2则)
1. 约定的反担保保证期间与保证期间相同时不应一概视为反担保保证期间没有约定
参考案例
某担保公司诉某公司、某经销处、朱某某等追偿权纠纷案
2023-08-2-143-007 / 民事 / 追偿权纠纷 /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 2023.07.13 / (2023)吉民再178号 / 再审
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与反担保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一致的,不一定属于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情形。当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在约定的保证期间内时,不属于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情形,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视为对反担保期间没有约定,应当按照反担保保证合同约定确定反担保保证期间;当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在约定的保证期间之后时,属于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情形,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视为对反担保期间没有约定,反担保保证期间为保证人向债务人或连带反保证人主张追偿的合理宽限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 反担保的保证期间应受保证债务履行期和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双重约束
参考案例
甘肃某生化科技公司诉甘肃某担保公司等追偿权纠纷案
2023-08-2-143-008 / 民事 / 追偿权纠纷 / 最高人民法院 / 2021.12.15 / (2021)最高法民申5421号 / 再审
反担保是为保障主债务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后追偿权的实现而设定的担保,适用担保的相关规定。当事人约定的保证合同的保证期间与反担保合同的保证期间相等时,依据原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2条第1款(民法典第692条第2款)的规定,应视为对反担保期间没有约定,反担保的保证期间为自保证人适当履行保证责任之日起6个月。
主债权人与保证人协议对主债权的履行期限和保证人的保证期间展期,未经反担保人同意的,依据原担保法第24条、原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0条第1款(民法典第695条第1款)规定,展期对反担保人不发生法律效力,反担保人仍在原反担保期间内承担反担保责任。
五、保证责任(13则)
参考案例
连云港某商业银行诉江某、金某、连云港某餐饮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2023-16-2-103-044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 2018.12.18 / (2018)苏民再316号 / 再审
1.司法解释规定的“以新贷偿还旧贷” ,与新贷、旧贷的借款人是否为同一民事主体无关。从目的解释看,《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九条第一款是就主合同当事人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情形下保证人是否承担保证责任所作的规定,因借款用途是保证人据以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和决定提供保证担保的重要甚至关键考虑因素,而相较于生产经营等其他借款用途,为用于“偿还旧贷”的借款提供保证担保,客观上增加保证人代主债务人承担还款责任的发生风险。主合同当事人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而保证人对此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的,保证人基于对其他借款用途的信赖而愿意提供保证担保的缔约基础不复存在,故司法解释规定此种情形下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申言之,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是因为“偿还旧贷”的借款用途增加了保证人代主债务人承担还款责任的发生风险,而与新贷、旧贷的借款人是否为同一民事主体无关,与新贷、旧贷的出借人是否为同一民事主体亦无关。
2.在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情况下,以新贷偿还旧贷的保证人仍应承担保证责任。借新还旧的结果是围绕旧贷形成的主合同及保证合同权利义务终止,保证人不再负有旧贷的保证责任。但对于新贷与旧贷同一的保证人而言,即使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在同等金额担保范围内,与其原负担的旧贷保证责任相比,为新贷提供保证未加重其保证责任,故该保证人应当在旧贷同等金额担保范围内承担对于新贷的保证责任。
2. 第三人向债权人承诺代为偿还债务,未明确免除原债务人的清偿义务,债权人亦不认可债务已经转移,应认定构成债务加入
2024-10-2-103-002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广东省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 2019.09.26 / (2019)粤52民终421号 / 二审
第三人以自己名义与债权人签订还款协议,约定第三人分期代为偿还债务人欠债权人的借款及利息,但“代为偿还”一词不能当然说明债务已转移。在没有改变原借款合同内容和债权人没有明确表示免除原债务人的清偿义务情况下,且债权人明确表示不认可债务已经转移,应认定第三人对“代为偿还款项”构成债务加入,债务加入不影响担保责任的承担,第三人应与债务人、连带责任保证人共同向债权人承担清偿义务。
3. 保证人上诉主张应在判决主文中列明承担保证责任后享有追偿权的,应在判项中予以明确
参考案例
某乙公司、某丙总公司、某丙西南分公司等诉成都某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
2023-16-2-103-001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最高人民法院 / 2021.04.28 / (2020)最高法民终1177号 / 二审
人民法院判决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赔偿责任的,应当在判决书主文中明确保证人享有法律规定的追偿权利。
2024-16-2-103-003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 2022.04.28 / (2022)沪02民申159号 / 再审
民法典施行后,应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五条区分借款支付账户变更对债务的加重或减轻,于变更不可分加重债务情形,应适用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条合同基础丧失规则。变更致可分加重时,免除加重部分保证责任的理由是他人处置禁止;变更致不可分加重时,免除全部保证责任的理由是交易基础丧失。变更对保证负担无影响时,亦不影响保证责任范围。
参考案例
王某诉河南某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2023-08-2-103-025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汝南县人民法院 / 2022.06.08 / (2022)豫1727民初2523号 / 一审
1.由于不良信用记录司法化具有从属性的特征,其启动程序也相应具有从属性,也应遵循给付之诉中法律确立的基本规则。但是并不是给付之诉都可以附带提起信用瑕疵确认之诉,启动不良信用记录司法化需要自身特有的条件。过错责任是启动不良信用记录司法化的先决条件,若利害关系人的损害是由于不可抗力或商业风险等不可归责的原因导致的,则不能启动不良信用记录司法化程序。也就是说,只有在过错责任的条件下才能启动不良信用记录司法化程序,而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不应适用不良信用记录司法化程序。过错推定本质上仍然是过错责任,应适用不良信用记录司法化程序。
2.该案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未向保证人主张过保证责任,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免除。保证人不用承担保证转让,是因为债权人的原因而不是保证人的原因,是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未向保证人主张过保证责任,对此,保证人没有过错,故法院对保证人请求债权人删除不良信息记录的,应予支持。
参考案例
揭阳某银行诉陈某、高某、某房地产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2023-16-2-103-018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广东省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 2023.10.27 / (2023)粤52民再6号 / 再审
在商品房按揭贷款交易中,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是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应当完成的义务,开发商已办理建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及案涉房屋不动产权证书并及时将该不动产权证原件交给了抵押权人即已履行其义务,此时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的条件也已成就。因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怠于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致使抵押权不成立的,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怠于履行的法律后果应由其自行承担,不应再由开发商承担阶段性连带保证责任,否则可能导致往后开发商不积极办理建筑物所有权登记及不动产权证书,不利于维护良好的房地产交易秩序。
参考案例
中国农业银行某支行诉来安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张某某借款合同纠纷案
2023-08-2-103-020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安徽省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 2022.03.29 / (2022)皖11民终231号 / 二审
预告登记权利人是否就抵押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主要审查是否办理建筑物所有权首次登记、预告登记是否失效两个要件。
人民法院在认定预告登记失效中九十日起算点时,应从预告登记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能够进行抵押登记之日起计算。
8. 保证人向借款人及其他保证人追偿法律关系的认定
2023-08-2-143-009 / 民事 / 追偿权纠纷 / 青铜峡市人民法院 / 2023.07.13 / (2023)宁0381民初2202号 / 一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承担了担保责任或者赔偿责任的担保人,在其承担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该解释承担了责任的担保人,应在其承担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现实中,代偿的担保人除了起诉其贷款的金额,还要求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该解释没有明确规定能否主张利息。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对当事人诉请利息的主张可以予以支持。 2.代偿的担保人可向其他担保人行使追偿权,但是应当根据其他担保人的人数确定追偿比例。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十三条第三款“除前两款规定的情形外,承担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请求其他担保人分担向债务人不能追偿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中“向债务人不能追偿部分”应理解为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或者无力偿还债务。
9.
债务加入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后无权向原债务人的保证人追偿
参考案例
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行诉杨某恒、杨某晓、陕西某实业有限公司追偿权纠纷案
2023-16-2-143-001 / 民事 / 追偿权纠纷 / 最高人民法院 / 2021.06.28 / (2021)最高法民申1642号 / 再审
债务加入人清偿债务的行为不构成债权转让,法律也未赋予债务加入人法定代位权,不能据此享有追偿权。鉴于其债务人地位没有变化,故无权向保证人行使追偿权。
10. 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保证人担保责任的认定
2023-16-2-104-001 / 民事 / 保证合同纠纷 /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 2015.05.15 / (2015)沪一中民一(民)再终字第7号 / 再审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某集团公司是否应当承担担保责任,应当审查其是否知道方某与周某之间借款用于借新还旧之用途。
2023-08-2-143-005 / 民事 / 追偿权纠纷 /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 2020.04.29 / (2020)京03民终5182号 / 二审
1.代偿的性质通常为保证或债权转让。判断代偿人代偿债务的性质是债权转让还是承担保证责任,一是要看双方合同约定内容,在合同没有担保之意时,代偿行为不等同于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代偿人代偿后取得债权人地位的情况下,代偿行为实为债权转让,债权转让后代偿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并取得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的从权利,包括担保权利。二是追偿权基于法定或者约定产生,法律不禁止当事人之间约定追偿,在合同明确约定为保证责任的情况下,代偿行为实为履行保证责任,代偿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追偿,此为法定追偿,无须约定;如代偿人向其他担保人追偿,则需具备追偿合意,如无约定,不可向其他担保人追偿。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第14条规定,担保人受让债权的行为应认定为承担担保责任,如双方签订了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代偿后受让债权人的债权,此时约定无效,代偿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无法基于债权转让取得债权人的地位。
12. 被担保的主债权无法确定或者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保证人的保证责任认定
参考案例
某重建机(济宁)有限公司等诉哈尔滨华某某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合同纠纷案
2024-08-2-483-004 / 民事 / 合同纠纷 /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 2022.06.30 / (2022)鲁民终590号 / 二审
1.只有当被担保的主债权合法有效且数额可以确定时,保证人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如果被担保的主债权无法确定或者处于真伪不明状态,则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也无从谈起。
2.保证期间,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作了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加重债务人的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3.股权转让后,原股东提供担保的基础已不存在,原股东虽作为保证人,但已与公司没有关系,不再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尽管股权转让后原担保并未撤销,按照合同约定保证人仍需承担担保责任,但此时保证人与公司已非利益共同体,而是构成纯毫无关联的第三人提供担保,故此时公司必须严格履行涉案协议及附件,才有权要求保证人承担担保责任。
13. 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签订担保合同未经有效追认时的效力认定与责任承担
参考案例
某信托公司诉李某平等借款及担保合同纠纷案
2023-10-2-103-002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最高人民法院 / 2021.02.26 / (2020)最高法民终881号 / 二审
1.我国民法上的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充分考虑了保护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利益和交易相对人信赖利益两种法益之间的平衡,并在制度构造上优先保护前者,仅在法定情形下才保护后者。已被宣告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阿尔茨海默患者从事签署巨额债务担保协议的行为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且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应当认定担保合同无效。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之所以规定“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是推定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时担保人具有过错,并且因其过错导致担保合同无效。当担保人因欠缺行为能力而担保合同被认定无效的,因担保人对提供担保行为的性质及后果不具有识别能力故不存在过错,担保合同无效亦非因担保人具有过错所致,故此时不能依据该条认定由“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规定的赔偿责任是以过错为基础。担保人对担保合同无效不具有过错,亦不应承担担保合同无效后的赔偿责任。
六、最高额保证(5则)
1. 指导性案例57号: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诉浙江创菱电器有限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2016-18-2-103-001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 2014.05.14 / (2014)浙甬商终字第369号 / 二审
在有数份最高额担保合同情形下,具体贷款合同中选择性列明部分最高额担保合同,如债务发生在最高额担保合同约定的决算期内,且债权人未明示放弃担保权利,未列明的最高额担保合同的担保人也应当在最高债权限额内承担担保责任。
2. 最高额保证合同项下每笔主债务保证期间的起算标准
参考案例
临沧某矿业公司诉西安某工程公司等保证合同纠纷案
2023-08-2-104-006 / 民事 / 保证合同纠纷 / 最高人民法院 / 2021.12.16 / (2021)最高法民申4914号 / 再审
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每笔主债务的保证期间单独起算,自该笔主债务约定的履行期届满之日起算两年。由于主债务合同未约定债务履行期限,后当事人通过协议确定了主债务的履行期限以及最高额保证责任。当事人起诉主张最高额保证的保证期间自当事人确定的每笔主债务的履行之日起分别计算两年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024-08-2-103-005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济南市钢城区人民法院 / 2018.04.12 / (2018)鲁1203民初89号 / 一审
因联户联保贷款所组成的联保小组以户为单位,故在最高额限度内承担责任时亦应以户为单位,而不能让每户的每个人均在最高额限度内承担责任,否则,将变相加重联户联保小组家庭成员的还款责任,背离联户联保贷款业务的初衷。
4. 指导性案例95号: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宣城龙首支行诉宣城柏冠贸易有限公司、江苏凯盛置业有限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2018-18-2-103-001 / 民事 / 借款合同纠纷 /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 2014.10.21 / (2014)皖民二终字第00395号 / 二审
当事人另行达成协议将最高额抵押权设立前已经存在的债权转入该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只要转入的债权数额仍在该最高额抵押担保的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即使未对该最高额抵押权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该最高额抵押权的效力仍然及于被转入的债权,但不得对第三人产生不利影响。
5. 当事人无明确约定的,最高债权的限额不限于本金,应包括债权本金、利息、实现债权费用等全部债权
参考案例
某合伙企业与某甲公司等执行实施案
2024-17-5-102-001 / 执行 / 恢复执行案件 / 胶州市人民法院 / 2023.03.23 / (2022)鲁0281执恢441号 / 执行
裁判要旨
具有“最高债权额”限度,是最高额担保区别于一般抵押权及一般保证的根本特征。对“最高债权额”的正确认定,决定着抵押权人基于该权利所能获得的优先受偿权的最高限度,以及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最高限度。如将“最高债权额”仅理解为债权本金,那么当债务人逾期时,合同实际产生的利息、违约金、实现债权费用等总额处于不确定状态,使得债权总额冲破最高限额的限制,实际上变成一种无额度担保,不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预期利益,亦与最高额担保制度设立的本意相悖。故当事人无明确约定时,则“最高债权额”即为包括债权本金、利息、实现债权费用等全部债权。
七、人保与物保并存时的处理(1则)
1. 债务人向担保人交付的履行原债务的保证金不能列入反担保责任范围
参考案例
某担保有限公司诉某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等追偿权纠纷案
2024-07-2-143-001 / 民事 / 追偿权纠纷 /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 2020.12.22 / (2020)黑民终211号 / 二审
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的,第三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在债务人向其提供反担保时,如果债务人还向第三人支付了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是独立于担保责任之外的一种独立担保,与反担保责任范围应属于并列关系。如债务人清偿债务,反担保保证自然解除,该履约保证金应当返还;如担保人履行保证责任,该保证金应作为承担违约责任的组成部分,而非在反担保合同约定的反担保责任中冲减。
八、破产程序中的保证责任(2则)
参考案例
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农业路支行诉许昌某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保证合同纠纷案
2023-08-2-104-008 / 民事 / 保证合同纠纷 / 最高人民法院 / 2020.06.22 / (2020)最高法民申1676号 / 再审
破产法规范的是破产债务人与债权人的破产法律关系,相对而言,债权人和保证人的保证合同属于外部关系,除非破产法有特别规定,担保人对破产债务人的担保责任应当适用担保法律规定,不受破产法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九十二条第三款“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保证人和其他连带债务人所享有的权利,不受重整计划的影响。”第一百零一条“和解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保证人和其他连带债务人所享有的权利,不受和解协议的影响”的规定,在破产重整或和解程序中,保证人的责任范围不受主债务减少的影响。法律赋予债权人程序上的双重救济权,既参加破产,又追索保证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债务人破产不应当构成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程序障碍。即不因重整计划中对债权人的债权数额、清偿条件的调整而受到影响,仍应按照原有数额和条件进行清偿。该重整计划的效力不及于债务人的保证人和其他连带债务人,其不能以重整计划来对抗债权人的权利主张。
2. 在重整程序债转股情况下,应当根据股权的实际价值确定担保人是否应当继续清偿
参考案例
甲公司与乙公司等执行监督案
2024-17-5-203-012 / 执行 / 执行监督案件 / 最高人民法院 / 2023.07.11 / (2021)最高法执监17号 / 执行
裁判要旨
1.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后,债权人请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担保债务自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之日起停止计息。
2.在重整程序债转股情况下,应当根据股权的实际价值确定担保人是否应当继续清偿。允许债权人对债转股抵债资产不足部分向担保人求偿,并不影响破产重整的效果。债权人不同意重整计划,虽然破产法院裁定批准,但债权人并未与债务人实际上就变更债务清偿方式达成一致意见。如果重整计划中每股抵债价格过高,明显偏离其实际价值,则可能损害债权人利益,违反公平原则,应通过评估、参照市场价等方式确定债转股股权实际价值,并确定担保人是否应当继续承担担保责任及继续承担责任的范围。
九、诉讼/执行程序(7则)
参考案例
某船务有限公司诉上海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保证合同纠纷案
2023-10-2-104-002 / 民事 / 保证合同纠纷 /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 2016.01.22 / (2015)沪高民四(海)终字第150号 / 二审
作为主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效力并不必然及于保证合同项下的争议。在纠纷发生后,债权人依照保证人单方出具保函中的仲裁条款提起仲裁之时,可认为债权人愿意接受仲裁条款约束,双方达成仲裁合意。仲裁条款具有独立性,合同中的有效仲裁条款对于当事方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争议仍然适用。
2. 担保协议中管辖协议条款对担保人追偿权的受让人有效
2023-01-2-143-001 / 民事 / 追偿权纠纷 / 最高人民法院 / 2022.04.20 / (2022)最高法民辖63号 / 其他
担保人与债务人约定了协议管辖,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后,将其对债务人的追偿权转让,受让人提起追偿权诉讼的,担保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管辖协议对合同受让人有效,但转让时受让人不知道有管辖协议,或者转让协议另有约定且原合同相对人同意的除外。
3. 指导性案例151号:台州德力奥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诉浙江建环机械有限公司管理人浙江安天律师事务所、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台州温岭支行第三人撤销之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