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验药物简介
伯瑞替尼是
c-Met 抑制剂。
本试验的适应症是
ZM
融合基因阳性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
2.
试验目的
评估伯瑞替尼治疗
ZM
融合基因阳性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总生存期(
OS
),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PFS
)和客观缓解率(
ORR
)
3.
试验设计
试验分类:
安全性和有效性
试验分期:
II
期
设计类型:
平行分组
随机化:
随机化
盲法:
开放
试验范围:
国内试验
试验人数:
84
人
4.
入选标准
1 18
≤年龄≤
65
周岁,性别不限
2
经组织学证实的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3
经分子病理检测证实
ZM
融合基因为阳性
4
既往接受过放射性治疗及替莫唑胺治疗后出现肿瘤复发的患者
5
入组前
5
天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入组前
5
天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稳定或降低
6 KPS
≥
60
分,可吞咽药物并保持口服给药
7
预期生存期≥
3
个月
8
育龄期女性必须在首次给药前
7
天内行妊娠试验且结果为阴性,并且承诺在整个研究期间以及最后一次接受研究治疗后
3
个月内使用至少一种可被接受的避孕措施(即使用宫内节育器、含杀精剂的屏障法、避孕套、任何形式激素避孕药或禁欲)
9
入组前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
(1)
血常规:血小板计数≥
75
×
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1.5
×
109/L
;血红蛋白>
90g/L
;
(2)
血生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SGOT
)≤
3
×
ULN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
SGPT
)≤
3
×
ULN
;总胆红素≤
2
×
ULN
;血清肌酐≤
1.5
×
ULN
;尿素氮≤
1.5
×
ULN
;血清淀粉酶≤
1.5
×
ULN
或
1.5
×
ULN
<血清淀粉酶≤
2
×
ULN
但无胰腺疾病证据;血清脂肪酶≤
1.5
×
ULN
或
1.5
×
ULN
<血清脂肪酶≤
2
×
ULN
但无胰腺疾病证据;空腹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2.5
×
ULN
;
(3)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
2.0
10
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理解并遵守研究的各项要求
5.
排除标准
1
研究入组前
30
天内接受过抗体类肿瘤药物治疗者
2
既往接受过卡莫司汀缓释植入剂治疗或脑病灶内植入放疗者
3
无法进行颅脑
MRI
检查者
4
入组前经颅脑
CT
或
MRI
扫描发现有活动性出血者
5
有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后收缩压>
150 mmHg
和
/
或舒张压>
100 mmHg
6
入组前
3
个月内出现过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NYHA
分级为
III
和
IV
)、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持续性且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
7
入组前
4
周内受到过影响目前抗肿瘤治疗的严重外伤或感染
8
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
NCI-CTCAE 5.0
)有
3
级及
3
级以上慢性毒性反应(不包括脱发)
9
入组前
4
周内进行过重大手术;筛选前
7
天内进行过骨髓活检、开放性活检、颅内活检者
10
抗
HIV
(
+
),或
HBsAg
和
HBV-DNA
均为(
+
),或抗
HCV
和
HCV-RNA
均为(
+
)
11
近
5
年内患有其他恶性肿瘤且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但宫颈原位癌、皮肤鳞状细胞癌或局限性基底细胞皮肤癌除外
12
需要长期持续使用造血生长因子(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击落刺激因子,或白介素
-11
)或血小板输注来保持血小板计数≥
75
×
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1.5
×
109/L
者
13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在本研究期间内计划怀孕者
14
研究入组前
30
天内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5
研究者判断不适合参加本临床试验者
6.
主要研究者信息
序号
|
机构名称
|
主要研究者
|
国家
|
省(州)
|
城市
|
1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邱晓光,李文斌
|
中国
|
北京
|
北京
|
2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毛庆
|
中国
|
四川
|
成都
|
3
|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屈延
|
中国
|
陕西
|
西安
|
4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魏新亭
|
中国
|
河南
|
郑州
|
5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李刚
|
中国
|
山东
|
济南
|
6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尤永平
|
中国
|
江苏
|
南京
|
7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于如同
|
中国
|
江苏
|
徐州
|
8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杨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