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7月挖掘机同比+45%,稳基建、拉长景气周期
挖掘机七月销量同比增长环比下滑,下半年排产情况良好但销量或同比下滑:7月挖掘机销量11123台,同比+45%,环比-22%,增速持续放缓。工程机械下半年排产情况良好但销量或同比下滑。H1挖机销量12万台,预计H2挖机销量6-7万台,目前淡季排产不淡,月度销量存在上调可能性,预计全年18-19万台(+30%到+35%)。起重机、混凝土机械接力挖机高增长,起重机缺货将持续到Q3末(全年+50%)。
三一重工稳居第一,国产品牌市占率提升:从重点企业来看,7月份三一重工销量2795台,单月市占率上升至25.13%,龙头位置稳固;1-7月累计销量29283台,累计市占率22.31%。卡特彼勒、徐工、柳工紧随其后,单月市占率分别为15.54%、10.35%、7.51%。
本月国产品牌挖掘机市占率为57.58%,环比+3.26pct,国产品牌三一、徐工、柳工增速均高于行业增速。日系、韩系、欧美品牌挖掘机市场份额分别为13.77%、8.44%、20.20%,其中欧美品牌份额小幅上升,日系韩系品牌份额均有下滑,斗山、小松、日立增速均显著低于行业增幅。
出口数据亮眼,大挖增速小幅提升:7月挖掘机出口销量1786台,同比增长171%,占比上升至16%,三资企业是出口主力。2018年以来,挖掘机出口量同比增速始终维持在90%以上,数据不断创新高,出口正在成为挖掘机市场新的增长来源。
就销售吨位分析,7月小挖、中挖、大挖销量分别为4741台、4319台、2063台,分别占比43%、39%、19%,同比增长 34.5%、52.1%、59.6%。各机型占比较为稳定,中大挖销量增速高于小挖,大挖增速小幅提升。
下游房地产投资增速缓慢下行,预期基建下半年发力显著利好工程机械: 6月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上涨8.4%,1-6月累计同比上涨9.7%,涨幅小幅回落;房屋新开工面积单月同比上升15%,1-6月累计同比上升11.8%,房地产投资增速缓慢下行。
近期国家政策放松,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迎来反弹, 全年来看,预计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此外,我们预计政策层面对于农村基建、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结构优化增强了基建投资的韧性,抵消房地产投资下行风险,拉长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周期。
投资建议:持续首推【三一重工】: 1、全系列产品线竞争优势、龙头集中度不断提升;2、出口不断超预期、3、行业龙头估值溢价。其余推荐【恒立液压】:中国液压行业龙头,拓展国际业务绑定龙头增长性可期。建议关注柳工、中国龙工、中联重科。
【半导体设备】下游真实需求反映景气度高确定性
下游真实需求反映景气度高确定性,硅片涨价趋势延续到2021年。
硅片是IC设计后制造半导体芯片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目前 90%以上的芯片和传感器是基于半导体单晶硅片制造而成。且硅片在晶圆制造材料中的需求占比近 30%,是份额最大的材料。下游需求的火热传导到生产端需要一定的时滞,目前全球前五大半导体硅片厂商产能全开仍无法满足订单需求,供需呈现较大不平衡态势。唯一已明确宣布扩产的硅片大厂仅有日本胜高(SUMCO),预计2019年能实现12英寸硅片月产能提高11万片的目标。供应有限,需求大增,硅片价格自2017Q1起连续上涨,累计涨幅超20%。目前300mm硅片价格在120美元左右,根据SUMCO预测,目前市场20%的年涨幅将维持到2021年。
首批中国制造12寸硅片实现销售,未来有望减缓产能瓶颈。
根据CEMIA预测,中国2020年8英寸硅片月需求将达750-800万片,然而目前产能仅有每月23.3万片,供需严重不匹配,高度依赖进口。12英寸看,国内首批12英寸硅片近期刚刚实现正片销售(上海大硅片项目),目前月产能4-5万片,和原计划2017年底达到15万片/月的产能还有距离。目前国内至少有9个硅片项目在建,2018-2020年合计投资超520亿元,我们预计到 2018 年后总需求为110万-130万片/月。目前我国正在规划中的 12寸硅片月产能已经达到120万片,进展顺利的情况下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硅片缺货的问题,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进一步发展。
硅片设备需求空间大,核心环节已实现国产化突破。
拉晶、研磨、抛光工艺和质量控制是大硅片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关键。其中晶体生长设备直接决定了后续硅片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是硅片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占比25%)。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工艺设备以日韩为主,仅在硅片生产的核心环节——单晶炉已经有较大国产化突破,晶盛机电已经在8英寸单晶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12英寸单晶炉进入小批量产阶段。除此之外,后段切磨抛的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已经具备80%整线制造能力。我们预计,从硅片需求供给缺口的角度测算,2018到2020年国内硅片设备的累计新增需求将达到381亿元,CAGR为57%。目前多台国产设备正在进入验证周期,未来随着验证周期结束,设备国产化将提速。
投资建议:“纲要规划+大基金”助力半导体,看好国产设备商进口替代机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给率低,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推进设备材料端2020年打入国际采购供应链。产业基金一期重点在制造,二期重点在设计,筹资总额或过万亿,半导体设备厂商受益确定。推荐检测设备龙头【精测电子】、半导体级别晶炉龙头【晶盛机电】、半导体高端设备龙头【北方华创】、其余推荐【长川科技】。
【船舶】乍暖还寒,2018年前七月全球新接订单有所回落,关注LNG崛起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2018年1-7月新接订单量达3764万DWT,同比-1.3%。4-7月三大船型新接订单量的大幅滑坡中和了2018Q1的复苏势头;截止2018年7月,全球船舶合计在手订单量达19871万DWT,同比+2.4%,环比-1.5%。目前在手订单量仍处于历史低位,有助于缓解下游航运运力的过剩压力;造船完工量方面,受2016年新接订单历史低位的后周期性影响,2018年1-7月全球造船完工量为5147万DWT,同比-27.2%。根据往年数据规律,Q4是造船完工量全年低点,预计2018年造船完工量走低趋势将会延续。
目前受新船造价持续低迷、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造船产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部分中低端产能退出,但距供需平衡中枢尚需时日,行业期待结构性机会。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LNG船受益于LNG产业的蓬勃发展前景可期,未来有望并肩三大传统船型形成四大船队的格局。目前LNG船订单几乎被韩国垄断,截止2018年8月6日的30艘LNG船订单全数被韩国船企拿下。截至目前,我国能够建造LNG船的企业仅有沪东中华,中长期来看,借助于国内强劲的天然气需求,国内船企或将突破LNG造船技术和成本瓶颈,能够分得更大一杯羹。
投资建议
:全球来看,船舶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的调整期,未来仍期待结构性机会;对于国内企业,产能出清步伐仍在持续,产业集中度有所改善。建议关注持续受益集运业回暖的全球集装箱龙头【中集集团】、2018年港机订单出现拐点的全球港机龙头【振华重工】、此外关注【*ST船舶】、【中国重工】、【中集安瑞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