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初,《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并不轻松的美国高中教育
”的
文章,并指出--
而根据美国国土安全局学生和交换学者的数据显示,那年仅仅是“美高热”的开端--
2014年
2.5
万
人
2015年
2.9
万
人
2016年
3.4万
人
2017年
3.5万
人
2018年
3.2
万人
文章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
“中美两国的教育出现差距,始于高中教育”
。直到今天这个差距仍然存在,但中国家庭对于美高的热情却出现了断崖式下滑——2023年一共仅有9000名中国大陆学生就读美高(以4年来算,每年2250人左右),数量仅为最高峰2017年的25.6%,暴跌74.4%。
去年,美国有至少4所寄宿美高,12所走读学校面临倒闭,其中有一所是位于波士顿的百年私校Mount Alvernia High School,令人惋惜。
上个月,“爸爸真棒”连线了低龄留学第三方搜索平台
FindingSchool创始人张溪老师
,讲座开始,这张美高走势数据图就让很多家庭和行业内从业者惊掉下巴:
中国家庭申美高人数下滑,为何顶尖美高还是越来越难进?
和美高降温皆然相反的,是美高的每年上升的学费,劳伦斯维尔、加州韦伯寄宿生学费破7.6万美元,安多福、霍奇基斯、迪尔菲尔德也接近7万,而美高仅仅是开始,未来的美本美研费用加上去,一旦孩子确定了美高赛道
,准备一千万教育消费并不夸张。
因此很多家长也非常好奇:
以上低龄留学家庭最关心的问题,我们将讲座整理成文字,方便家长来转发收藏。
*为方便阅读,本文以第一人称表述
中国学生读美高人数暴跌,
前面说到中国大陆学生读美高人数“跳水”了,那么亚洲其他国家的情况呢?基本上都是在疫情3年里面下降至历史谷底,
但不同国家/地区的表现还是有所区别
。
比如:
2014年为8531人,2023年达到最低点2554人,同样是
跌了7成
多。
在疫情期间2021年跌到仅有388人,2024年却已经
恢复到比疫情前还要高的水平
,602人。可以猜测,其中有一部分是从大陆移居到香港的家庭。
读美高人数一直在下降,从2014年的1055人,下降到2024年的408人。此外,日本、新加坡同样
处于低位,但
相对稳定
;
越南的“美高热”
要比其他国家晚几年,2018年有一个小高峰,4448人赴美读高中,经历疫情的下滑后如今,又升温恢复到2014年的水平,
按照趋势还会有所增长。
根据美国联邦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的数据,2023年来自印度的生源首次超过中国,总数达到37.76万人,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
但是从低龄留学的数据来看,虽然跌到只剩疫情前的1/4,总人数还是遥遥领先第二名韩国。印度甚至没有进入前5名。
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家长会关心,
现在国内读美高人数是过去10年的低谷,那么未来5年,10年会涨回来吗?
接下来是Amerigo Education Group去年11月的研究报告--
但,即使按照乐观趋势,
中
国大陆美高留学的人数,也很难恢复到黄金时期3.5万人的巅峰了。
FindingSchool也做过内部测试,一般认为中国家庭还是会维持在1万左右的申请人数,可能在1万到1.2万之间波动,美高的中国市场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说到底
,中国大陆美高人数的流失,并非中国家庭美高意愿的流失。
中国家庭对于中学阶段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一直是非常大的。只不过,这其中有三个关键变量:
有一部分家庭可能
并非通过中国大陆的身份
申请美高了;
还有一部分家庭同样选择低龄留学,但是去了
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澳洲等国家
作为跳板,选择更加多元化了;
当然过去10年也是中国国际化学校的黄金时期,北上广深都有非常强的国际高中,很多家长不一定要出国读美高,而是
留在国内读完再出国
了。
此外,美高流失的中国学生中,绝大部分是流失在走读学校,我们知道2016、17年美高校代、Homestay代理机构非常风光(当时由于走读学校中国学生量大,很多学校会委托代理机构来招生、管理学生),而疫情以来这些机构经营遭遇困难,甚至有倒闭的。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美高申请人数下降,但是我们身边准备美高的家长的体感却是:
想要进顶尖美高越来越难了。
美高热潮褪却,
但为什么进顶尖美高却越来越难?
寄宿美高一般招5-25个人一届,就算中国学生最多申请的200所学校,总共也就能容纳4000-5000人。这对于申请美高的9475人总数而言,仍然是不够的(假如全部申寄宿美高)。
其实从FIndingSchool后台的浏览量来看,
部分知名学校“热度”不降反升。
比如加州韦伯、史蒂文森、Emma Willard School、Cushing Academy等,在2023年就读人数谷底的时候,搜索量却达到了高点。
换句话说,从申请端来看,寄宿美高的申请人数并未明显下降,尤其是热门寄宿美高。而从招生端来看,
至少前50美高面向中国学生的招生名额却减少了。
理由也非常简单,一方面中国整体市场的迅速下滑(不再是增长市场),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间,有很多家庭拿到录取却放弃入读,或读了一年半载回国了,安全稳妥起见,
美高招生官急需寻找其他国家作为生源补充,而不是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中国市场这一个篮子里。
比如前50美高中北野山、肯特中学等,都或多或少表示在调整中国区名额。
当然,美高名额的下降是循序渐进慢慢调整的,不会今年招10个明年砍半招5个,但即使是每年少2个名额,对于中国学生个体来说,冲击仍然是很大的。
那么这些中国学生“失去”的名额去了哪里呢?
越南是美初招生官非常感兴趣的市场,因为它出于上升期。之前就有招生官做完面试表示:
学生非常优秀,但很可惜他是拿中国护照的,如果他拿的是越南护照,我们当下就可以把学生招进来。
可见美国中学对于越南市场的看重。
此外还有
几个非常热门的区域
,一个是中东地区,一个是南美比如墨西哥、巴西,还有一个是印度,不过印度的美高基数太少了才几百人。当然欧洲例如德国西班牙学生,读美高的热情还是非常高的,不过是以交换生为主。
除了部分学校中国大陆招生名额的下降,还有3个变化,申请寄宿美高的家庭需要注意:
顶尖美高面试要求提升。
比如劳伦斯维尔、Concord、Middlesex School等学校开始要求在正式面世前提交第三方在线面试,比如维立克面试、InitialView等,这也是对于学生英语沟通表达能力的再多一层要求;
招生多元化。
除了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之外,招生官会
主动寻找二三线城市的优秀生源
,这些学生带来更多元化的校园环境。
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学生区别度在慢慢减少。
以前学校会完全区分为两个池子,现在招生官慢慢把香港的学生和内地学生放在同一个池子考虑。
10年近千万的投资,
相比于10年前的美高狂热时代,现在的家长无疑是越来越理性的。
对于家长而言,送孩子读美高,并非说一两年的体验,而是至少8年(美高4年+美本4年),每年至少80万打底的长线投资,那我们的孩子能不能“回本”呢?
衡量美高值不值,
家长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或许就是升学。
根据“爸爸真棒”今年美本放榜数据统计显示,今年藤校+Top10大U录取的800多位学生中,有55%来自海外生源,这其中美高仍是“扛把子”,占到海外高中生源的74%。
而从美高官方的Annual School Profile公布的数据来看,过去3年来,
前10寄宿美高藤校录取率在16%-17%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年级有100个毕业生,那么差不多16、17个孩子能进藤校。
前25能够保持在13%左右,如果你进了前50美高,基本上一半的概率能够进前50美本了。
这还是学校整体的数据,亚洲学生或者中国学生的比例会更高。
这两年,美高头部学校进顶尖大学的绝对优势在缩小。
今年我们也听到一些特别顶尖美高的孩子,其实录取并不是很理想。反而部分就读于五六十名美高的中国学生,甚至70名左右,反而拿到了“哈耶普斯麻”录取。
这和美国大学的一个招生原则有关——
希望看到学生如何利用高中的资源,并且做到最好。
假设你就读于一所50名以后的美高,学校的资源相对有限(相比于头部美高),但是你却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并且发挥优势成为学校前10%的学生,那么你进Top20大学甚至爬藤的机会是很大的。
而在升学这个因素之外,
美高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过去“爸爸真棒”采访过很多美高的孩子,其中还有不少人拿到了哈佛MIT等顶尖大学录取,
但是在名校光环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成熟。
在经历4年美高生活之后,孩子不仅独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会更强,还有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是他们目标笃定,尤其是在申请时,为什么要选某个专业,为什么要申某所学校,他们已经考虑得非常清楚。他们已经完全准备好成为一个大学生了。
这也和美高的性质有关,很多美高普遍叫自己是pre college、college、pre school,接近于大学的预备学校,不论是学术还是能力、心态的衔接,相比于国内高中,
美高肯定是更甚一筹的
。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要不要读美高的问题。
美高是消费而不是投资
,如果美高对你而言,是要勒紧裤腰带,卖房才能供得起孩子读书的,那么就果断放弃,国内国际高中至少学费还是便宜很多。
美高的确资源更丰富,也没有国内顶尖国际高中这样内卷(或纯卷学术)。虽然北京上海也有非常全人教育的学校,但相比较而言还是少数。如果孩子有体育艺术上的特长,美高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没有目标爬藤,觉得Top30也很好,国内又已经在不错的国际学校,其实真不一定要花一大笔钱来读美高。
美高是一场马拉松而并非短跑,家长一定要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孩子的独立性、沟通能力、文化适应能力等等,谨慎作出决定。
美高之外,
还有哪些低龄留学的选择?
这几年FindingSchool也开始慢慢关注加高、英高、瑞高等其他国家低龄留学的数据。
今年
英国私立高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总人数破万
,达到了10,375人,相比于2023年增长了18.7%。与之同时,随着英国工党发布的预算公告,自2025年1月1日起,征收20%私立学校学费增值税以及取消私立学校慈善税率减免。
未来英国私立学校势必会需要大量的海外生源,主动到亚洲国家进行招生,门槛是否会下降?会不会更加热门?
其次,
如果家长有移民计划的,也可以考虑加拿大高中,
虽然在全球认知度上和美高英高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是加拿大不论是文化友好包容,还是移民政策来说都是相对宽松的。
还有瑞士高中。
如果家长想要追求非常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对于学习又相对宽松的话,瑞士是一个非常好的留学目的地。
美国学校经常说diversity(多元化),但其实校园里70%-80%都是本土孩子,但是瑞士真的是全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校园里,是孩子开拓国际化视野非常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