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陆手机厂商波导公司走出的竺兆江,是传音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一手打下传音非洲江山的关键人物。
竺兆江生于浙江奉化,1996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进入了当时被称为“手机中的战斗机”的波导公司。
他从销售传呼机的小业务员做起,三年后,晋升为波导华北区首席代表。2003年前后,竺兆江成为波导销售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
后来,他主动提出开拓波导国际业务。当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要做成品牌难度较大,走遍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竺兆江常常看到一些日韩品牌的广告,却很少在国外看到中国手机的广告,于是他立志做一款让全世界瞩目的手机,希望有朝一日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也能在国际上受到关注。
2006年,竺兆江成立了传音科技,专业从事移动通信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初期,传音为了生存也干过代工,早年给一些印度和东南亚的手机品牌做贴牌(ODM)。
2007-2008 年的时候,竺兆江发现国内的手机竞争太过激烈,如果再挤进去很难分到一杯羹。事实证明,竺兆江的策略是极具前瞻性的。
经过考察,竺兆江发现非洲市场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底子虽薄,但发展潜力巨大。在他看来,非洲是仅次于中国、印度的全球人口第三多的市场,人口数达到10亿等级,“而非洲市场的发展又比大陆慢,如果能够运用大陆的技术与资源,推出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应该会有不错的机会。”
当一些人对非洲的印象还停留在贫穷、原始、野蛮、战乱、封闭时,竺兆江观察到非洲手机市场只有三星、诺基亚等少数品牌,当地人用手机就像中国人早年使用“大哥大”一样是身份的象征。看准了这个市场大而竞争不激烈,竺兆江决定“转移阵地”。
2007年,传音试水非洲市场,利器之一就是在国内市场并不稀奇的双卡手机。当时的非洲市场只有单卡手机,“传音的想法也很简单,非洲不同运营商之间通话很贵,一部双卡手机等于两部单卡手机,这对消费者来说更划算。”一位了解传音的人士称。
有了产品,初来乍到的传音如何让黑人兄弟心甘情愿付钱呢?竺兆江选择了打广告。打广告的方式就是“不停的刷存在感”,除了在电视上做广告,还在路边电线杆上贴广告,甚至直接用油漆在墙上刷广告。从内罗毕的机场道路到坎帕拉的贫民窟,从肯尼亚的边境小城Kisii到卢旺达的旅游城市Rubevu,只要有墙的地方,就少不了传音旗下手机品牌Tecno的涂墙广告。
除了打广告,服务也得跟上。在这个市场,Tecno设有专门的办公室,随叫随到,负责销售及售后维修。
有别于山寨机厂商追求快钱,抄袭成风、手机质量欠佳、操作不规范或走货不正规的做法,竺兆江从一开始就走正规路径铺货做品牌,他希望一点一点将渠道做扎实。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做法之一就是紧紧地绑住了非洲的手机代理商。
竺兆江选择以化整为零的各级代理商作为渠道,加快现金流的流通,这更适应在非洲大陆的销售工作。传音有很多小批量发货的客户,为了方便彼此的运输,节省物流成本,他们还找上了当地的仓储物流系统。此外,他不但在大城市的市场里卖手机,还让销售员把手机装进大箱子,直接带到乡下去销售。
大手笔的广告营销,灵活的分销系统,也让传音有了足够的话语权:代理商只能代理传音的手机,同时代理商需要向传音交一定的押金,用于制约排他性。
即使传音如此强势,可依然有很多代理商争抢着代理传音的手机。
根据IDC集团数据,传音在非洲卖出的手机绝大部分是带物理键盘的非智能手机,其中最便宜的售价不过10美元。传音在非洲主打的机型,大多售价在100美元(约合人民币670元)左右。
竺兆江对传音的定位很明确:“收入最高的有钱人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那些人一般会去选择苹果或者三星。”
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突然有一天,已经卖出2亿台手机的竺兆江发现,传音竟然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非洲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入口。2011年,传音的Tecno被誉为“非洲双卡手机第一品牌”,距离传音正式进入非洲市场不过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