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路况
最大汽车公众号, 每日为您提供最新的新车资讯、驾车小技巧、保养维修,用车视频演示!查路况、查违章、路况预报、路况定制等服务, 无需下载,只要关注即可使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电动汽车网  ·  挑灯夜战——激光雷达 PK 视觉智驾 ·  2 天前  
大家车言论  ·  10万级的车,为什么要标配智驾? ·  2 天前  
大家车言论  ·  只开了1公里,我就喜欢上它了 ·  5 天前  
汽车最前线  ·  7年烧光1000亿,欧洲电车最后的希望也倒了? ·  5 天前  
芝能汽车  ·  芝能车市周报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路况

出神入化的抗日名枪—驳壳枪

微路况  · 公众号  · 汽车  · 2016-09-14 11:34

正文

不管是说书唱戏,还是雷人神剧,驳壳枪都是出镜率最高的武器之一。一直以来大名鼎鼎的它非常神奇,在中国战场上大放异彩,可这两年有的观点认为它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好……

记得小时候许多书籍、影音作品中英雄们用的都是驳壳枪:李向阳、双枪老太婆、杨子荣、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而且他们用起驳壳枪来出神入化!

先看一段驳壳枪真实射击的小视频

“驳壳枪”有好多名字

最早它叫“自来得”(哈哈哈,想起来八十年代的“易拉得”领带,还有“自来水”……)

有一份北洋政府陆军部1912年9月的文件,: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签约, 购买: “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 就是说“自来得”手枪这名字, 在民国元年即已使用。

曾用名:盒子炮、匣子枪、快慢机、二十响、大肚匣子、大镜面、插梭盒子、长苗盒子、二十响长苗大镜面……其实这些大都是“驳壳枪”各种改型的俗名,根据性能特点或者是外观起得,如果把这些俗名都加到一起得有几十种。



独特的枪盒接驳


毛瑟手枪原设计可以将木制枪盒(枪套)组合到手枪把上,作为枪托可肩射,在全自动射击时,能改善枪口上跳,但组合操作较复杂。


出身

其实所谓的“驳壳枪”原来是指德国毛瑟兵工厂M1896式(又简称为96式)手枪。后来包括毛瑟兵工厂自己的改进型,还有其他国家兵工厂的“高防”版本,再加上各类作坊土造的“山寨”版本,型号众多。但是,大家都习惯把它们称作“驳壳枪”。

山寨

其实西班牙仿制的几型“驳壳枪”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价格还比毛瑟的产品便宜。比如,西班牙人抢在德国人前面,1928年率先推出能全自动射击的M901冲锋手枪,可以“突突突”了~~(毛瑟M1896是半自动手枪,不能连发)。这等于是高仿超过了原版,价格还有优势,卖得能不好么?毛瑟公司在商战中失利,于是在中国的德国军事顾问贬损西班牙手枪的质量,但是它依然热销……德国毛瑟这才痛定思痛,1931年推出了M1932式毛瑟冲锋手枪。

咱们国内呢?正规的兵工厂就有11个生产这个系列的手枪,比如: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大沽造船所、 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重庆武器修理所、 衡阳军械局等。另外,一些地方军阀的工厂甚至是手工作坊也在仿造,性能、质量就参差不齐了。甚至我们根据地生产的土造手枪也是仿造“驳壳枪”的外形。


口径

绝大多数是7.63毫米,其次是9毫米、11.43毫米,还有7.65毫米、7.62毫米的。


传说中的优点

许多人认为它威力大、打得准、隐蔽性和携行性好,不过它体积大、太胖!基本型毛瑟M1896全枪长312毫米,重1.25千克——二斤半!后期的M712型重量达到1.352千克,太原兵工厂的民国17式驳壳枪“体重”达到了1.8千克——三斤六两!

同时期的德国P08鲁格手枪长223毫米,重0.87千克(比驳壳枪轻了将近1斤)。比利时M1903式FN-勃朗宁手枪,长203毫米(比驳壳枪短了100毫米),重0.91千克。


中间这位就是驳壳枪上肩的状态,可见接驳上枪盒的大小

英姿飒爽的中国女兵持驳壳枪

持加装了枪托的驳壳枪行肩枪礼的中国女兵

指向性差、精确瞄准困难

二十响的驳壳枪连续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射弹散布极大,不易控制射击精度,谈不上准头。

即使是单发射击驳壳枪也非常不好掌握,因为它采用的是古老的匕首柄式设计,握把短而圆,舒适度不佳。

再有就是采用了前置弹舱设计,全枪重心过于靠前,如果没有相当强的腕力抬枪都困难,更别说精确瞄准了。

快速装弹太费劲

早期的驳壳枪采用前置固定弹舱,桥夹装填10发子弹(上装弹)型。桥夹装填满子弹也称为“一梭子”。拉开枪机,把装有子弹的桥夹插到机匣装弹口中,然后向下用力把子弹压进弹仓中,压完后再把空桥夹抽出来。过程复杂,费时费力,战场上容易贻误战机。

后期一些型号采用了可以拆卸的前置弹匣设计:有10发、20发、甚至70发的弹匣。但是,装、卸仍然比较费力,落后于时代。其它型号的手枪大多数换弹夹的动作可以一气呵成,迅速快捷,比驳壳枪方便多了。

构造复杂,环境适应性差

驳壳枪工艺精细,各部件配合紧密,不需要螺丝联结,单凭彼此之间的凹槽突起就可以严实合缝地结合到一起。

但是精密设计相对就比较娇气,一战的时候,德军就发现驳壳枪根本就不适应泥泞的战壕……



杨子荣与驳壳枪

传说侦察英雄杨子荣牺牲就和驳壳枪有关——1947年2月23日夜,正在侦察匪情的杨子荣和他的战友们,在一个窝棚周围发现了残匪的踪迹,他一马当先冲进窝棚,将手中的驳壳枪对准欲反抗的匪徒,但他扣动扳机时,手中的驳壳枪却没有打响,反被匪徒回击的一枪打中左胸而牺牲。

有人分析这是因为驳壳枪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屋内后,空气中的水气凝结在温度较低的枪身上,当枪再次被带到室外后水气结成了冰霜,将最精密的枪机部件牢牢冻住,导致击发失灵,因此造成了英雄牺牲的遗憾。

造价高昂

毛瑟M1896刚推出的时候定价25美元,当时35美元就能买28克(1盎司)黄金。三十年代中期,全自动M712驳壳枪在中国的售价是200块大洋,可是当时毛瑟M1924步枪也就27-30块大洋,日本38式步枪还不到20块大洋,已高价著称的捷克ZB26机枪才150块大洋……(小编突然觉得水果7手机不辣么贵了)

中国人用枪出神入化

在实战中,咱们中国人就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弥补了驳壳枪的先天不足:

驳壳枪射击时枪口跳动比较明显,一般连续射击时,第一枪以后的子弹就越来越不着边了,中国人创造了枪身横置(将枪身水平)射击,这样无论枪口怎样跳动,发射的子弹都处于水平方向,不会打飞,只会横扫一大片。

枪手如果是右手持握驳壳枪,那就手心向上举枪,伸向左前方,扣动扳机,枪口的上跳作用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手心向下举枪时从右前方扫射至左前方;枪手左手持枪时完全相反!

手枪连、手枪旅

本来驳壳枪在西方不太收欢迎,连原产国德国也木有批量装备,其它国家也没有作为制式武器装备。但是人家欧洲军队大都有了冲锋枪部队,20年代的中国没能大规模进口冲锋枪,所以就让驳壳枪执行类似的任务。

一开始是手枪排、手枪连。后来,阎锡山的晋绥军一度建立过团级的毛瑟手枪部队,冯玉祥甚至用驳壳枪装备了一个手枪旅,该旅每人两把驳壳枪、一把大刀。

磨掉准星

当年有不少枪手携带两把以上的驳壳枪,一只放在木制枪套里,另一只为了便于快速拔枪射击就插在腰带上,要为了避免拔枪时受到腰带的影响,就特意将这支枪身管上的准星磨平。


虽然是影视作品,但请注意其中的细节:电影中李向阳右手所持的驳壳枪就是磨平了准星的!


杨靖宇将军

最为悲壮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将军殉国前,身上携带了三把驳壳枪:一把9毫米长身管的(长瞄匣子),一把9毫米标准身管的(大号匣子),一把7.63毫米短身管的(小号匣子)。

最后孤身作战,与关东军讨伐队激战数小时,英勇牺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