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有乾景文化
文艺创作;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工艺美术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绘画技术培训。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企业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工艺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吉林果粉天天报  ·  吉林市两所学校揭牌成立 ·  2 天前  
吉林生态环境  ·  来啦 !吉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平台正式上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有乾景文化

国博新增展品!倪瓒、沈周、王翚、何绍基作品亮相

大有乾景文化  · 公众号  ·  · 2020-01-23 10:45

正文

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专题展览

新增四件套展品

倪瓒、沈周、王翚、何绍基“出场”

有没有心动

要再刷一遍展

展厅现场摄影 | 庞道琼

“中国古代书画”专题展览

此次除充实展品外

在展厅布置上也下了许多功夫

欢迎大家来国博,看展览

去发现更多新变化

新增展品先睹为快

请看

“元四家”之倪瓒

36岁时所绘江南秋色

倪瓒《水竹居图轴》

元至正三年(1343),纸本设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倪瓒(1301—1374),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幻霞子,别号荆蛮民、幻霞生等,无锡人。擅山水、竹石,且水墨居多,少设色。山水初师董源,后法荆浩、关仝。自创“折带皴”,在画史上别具一格。与黄公望、王蒙、吴镇称为“元四家”。

此图绘于倪瓒三十六岁时,为目前所见具倪瓒年款最早的作品,是倪氏根据友人所述景州城东有水竹之胜景而绘制的江南秋色。全图取“平远”之法,结构紧凑,寓变化于平整之中,主次得当,节奏分明。图中以“披麻皴”表现山石结构,有较多五代董源、巨然笔墨,并以青绿敷染,为倪瓒早期山水面貌。是图有元代良琦、明代文徵明及董其昌、清代乾隆帝等人题跋,收录于清宫《石渠宝笈》,流传有绪。

吴门画派开创者之 沈周

43岁时所绘“桃花书屋”

沈周 桃花书屋图轴

明成化六年(1470),纸本水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自称石田翁,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擅山水,少承家法,四十岁之前师王蒙,中年后以黄公望为宗,晚年则醉心吴镇,兼参夏圭笔意。早年多小帧,晚年为大幅,有“细沈”与“粗沈”之分,为吴门画派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此画为沈周四十三岁时所作。全图兼采“平远”、“高远”、“深远”之法,山石、溪水、树木、茅舍错落,精密有致,系典型的文人绘画。图中山石皴擦细腻,“披麻皴”及远山“矾头”,宗五代董源、巨然之法,且有黄公望笔意,整图笔风细密,为典型的“细沈”风格。

“虞山派”王翚

古木晴川图

王翚 古木晴川图轴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纸本设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王翚《古木晴川图轴》(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王翚(1632—1717),字石谷、臞樵,号乌目山人、耕烟散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自幼嗜画,秉承家学,深受董其昌“师古”理论影响。20岁结识王鑑、王时敏后,摹古技法日益精进;中岁融汇南北宗,集古之大成,又能师法自然,自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择以唐人气韵”;晚年尽脱前人窠臼,笔墨自如。王翚画风宗学者甚多,形成“虞山派”。

此轴为王翚晚年作品,全图青绿重色而兼工带写,层次丰富。山体坡石既有披麻皴造成的松软,也有小斧劈皴所表现出的陡峭坚实质感,虽干笔皴擦居多,但施以薄淡之色,滋润明快。涌动的水流,及烟云笼罩的古木,更显气势不凡。虽称“仿荆浩笔意”,但已化古为新。

何绍基四屏行书

节录关于苏轼记载

行书节录《过庭录》四屏

清 何绍基,纸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