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集币在线”,与17万钱币爱好者一起分享藏币乐趣
说起面值最小的钱币,大家想到的肯定都是一分钱,但是半分钱,你听说过吗?
宋钱
政和通宝,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铸造。
大观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铸造的年号钱。钱文为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铁画银钩,隽秀非常。
▲北宋 大观通宝背半分钱
元钱
“交钞半分”史籍无载,泉界普遍认为,是蒙古汗国时期所铸,大约在1206—1271年期间。大概是受到南宋的“交子”和金的“交钞”影响而铸行。
也有钱币学者认为,这是元朝顺帝(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在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铸。 此钱是元初铸还是元末铸,目前在钱币界尚有争论。
新世纪之前“交钞半分”有少量出土,亦属珍稀品之一。
▲
交钞半分
支钞半分,可能与交钞同时发行并流通,用以代银支付,或为支付凭证。
▲ 元代 支钞半分
“打小风流”花钱,古人真是好有情趣~
▲ 元“打小风流”花钱,背半分
元代的至元通宝四体文钱,是元顺帝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1340年)铸造的。
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85年至1294年也曾铸造过至元通宝钱,但只有汉、蒙两体小平至折三共六品。而元顺帝所铸造的至元通宝版式繁杂,变化无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异文及供养钱等。
▲元朝 至元半分 背“文”
民国
民国的一种辅币,该币铸造时间达四年之久,即民国二十五至二十八年。目前所见有铜、铝、铅等各种材质。
▲民国半分铜币
▲民国28年半分铜元 (铝样)
▲民国28年半分铜元 (铅样)
▲
民国28年半分铜元 (白铜样)
▲
民国28年半分铜元 (黄铜样)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的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北平伪“临时政府”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名义上隶属南京汪伪政权,实际上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此票在1940年汪伪成立前,为华北地区的中央银行性质,1940年以后,则下降为地域性银行。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停止发行,印刷数量巨大,后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大量印刷纸币,纸币泛滥,影响恶劣。
直至日本投降,中联纸币依然在发行。由于“联银券”的滥发,造成当时物价飞涨,人民苦不堪言,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财富被日本侵略者掠夺,华北人民将此券称为“汉奸票”或“走狗票”。
▲
伪联合储备银行发行的半分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