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课
杜骏飞老师的课外辅导,一千零一次人文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AI+医疗:给AI发检查单,AI就能给出详细 ... ·  昨天  
视觉志  ·  顶流凉了,青春黄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课

儿童清单(杜课775期)

杜课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9-01-10 23:52

正文

全文共 2566 字,阅读大约需要 15 分钟


目录

1、《童年清单》

2、 杜课第一读者评论



《童年清单》


杜骏飞


今天,我要为了我的朋友薛彭生,讲一节课。

几天前,他不幸因病去世,身后留下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4岁多。彭生的妹妹告诉我,今年8月份,彭生病重回徐,把孩子也带到徐州生活了几个月。孩子们此刻还太小,还不是太懂事。他们也许还不明白,父亲的去世意味着什么。

所以,这节课是写给彭生的孩子们的。

自然,我也要把此课推给所有的家长们。 也许,还有一群人也应该看看,他们已不是孩子,也还没有做家长,但是他们可以看看自己的童年错过了什么.....

我要讲的,是一份清单,里面的内容是由德国的教育研究部进行的一项“7岁儿童认知世界”教育项目的研究所得。

主持人多纳塔·艾申波茜博士与她的同伴走访了德国的一大批成年人,涵盖各种不同的年龄、社会阶层以及教育背景。他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比较得出了一个7岁的孩子应该具备的认知世界的经验清单。

读者评论说: 清单内容涉及实际生活,社会经验,情感体验和美感感受,却没有一条关于孩子应该记住多少词汇,背多少诗文,能做几位数的加减法 ……因为在这份清单里,它们根本不是重点。

至于我自己,很后悔看到的晚了一些年,没有让我的孩子经历过这个清单上列出的所有美好体验。

但是,我更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现存的教育体系和观念,基本上是与它背道而驰的—— 不是某一个家庭或学校,而是社会文化的整个系统。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的青少年时常不快乐,不活跃,缺乏激情和想象,也不爱交际和创新,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又是多么大的损失!

今天起,我要陆陆续续地把这些,讲给彭生的孩子们听。



《儿童体验清单》


1.  体验过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少了你”等称赞的话语。

杜骏飞按: 孩子,最需要记住的是——你是不可或缺的!

2.  既有赢的意愿,也能承受输的结果。

杜骏飞按: 记住,输是赢的常态,犹如跌下是跳高运动的常态。

3.  体验过压抑的心情。不会把饥饿误认为是愤怒,把劳累误认为是悲伤。懂得一些心理因素之间的基本联系与影响,诸如情绪波动有可能导致尿床等。

杜骏飞按: 放松,要坚决地对自己说:没关系!我还好......

4.  原谅过成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杜骏飞按: 这样,当你长大后,你就不会像他那样了!

5.  知道表示情绪波动的形象比喻。例如,“像一只气球‘砰’地一下炸了” “像水满得从桶里溢了出来”。

6.  有过情绪体验。例如,自己学习进步曾引起周围人愉悦满意的情景。

7.  有过亲情体验。看过父亲刮胡子。

杜骏飞按: 孩子,如果父亲不在,看看他的照片和视频吧。想象一下,他在天上正对你作示范......

8.  曾与父亲一起做过家务。例如,做饭、擦桌子、铺床、做手工;曾单独与父亲度过整整一天的时间;生病时得到过父亲的悉心照顾。

杜骏飞按: 你的父亲很爱你们,这些,可能他都做过,每当心情不好时,请好好回忆吧。

9.  有过身体体验。体会过人体在水中的浮力;会荡秋千,体会过身体与秋千之间相互的作用力。

10.  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即与1人或若干人把枕头扔来扔去地疯玩。

杜骏飞按: 打雪仗也行。互相泼水也行。放肆地、开心地、全身心地玩吧,怎么都好!

11.  冬季堆过一个雪人,在沙坑里挖过一个沙碉,在小溪中搭过一个水坝;掌握在野地里生火及灭火的技巧;尝试过做风车和风灯。

杜骏飞按: 要学会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你能学会——现在就能,以后更没问题。

12.  有关于厨房的基本常识。例如,什么是味道浓厚;什么是食物发霉;什么食物有害于身体;掌握基本厨艺;搅拌、切碎、削皮、揉面,用筛子过滤;懂得烹饪用语(松脆、煸炒、生食、熟食),能把握“少许”盐的用量。

杜骏飞按: 学会做饭菜给自己,将来,还要为妈妈下厨,将来,还要为你自己的孩子下厨。

13.  有过旅游的体验。在变化了的环境中感受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体验舒适方便与将就凑合的反差,体验过在家和在外奔波的差别;能粗浅地意会一些概念,如思乡、迁移、借宿、无家可归。

杜骏飞按: 体会惆怅吧,去理解思念吧,那也没什么不好。所有不安的思绪,失落的内心,都是作为人的感觉,也是作为人的感情,更是作为人的感悟!

14.  曾在别人家里过夜。接触过不同的家庭文化,能意识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

杜骏飞按: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独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独特。记住,永远不要为自己而害羞——我们每个人都生而独特。

15.  认识家庭的亲戚朋友。能初步理清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干女儿……

杜骏飞按: 也希望你能认识我们这些伯伯叔叔阿姨,你父亲的朋友们。也许,我们也是你父亲人生的一部分。

16.  有过施舍行为。曾把钱放进乞丐的帽子中,放进街头艺人的琴盒中,放进公众的捐款箱中。

杜骏飞按: 记住,这世界上永远有境遇不如自己的人们。不要悲伤,帮帮他们!你会发现,帮了他们之后,你会更有力量,也会更坚强!

17.  有过一些心理体验。比如,自己提出的一项修改建议曾经被他人或集体采纳,自己在那一时刻像一个拯救者。

杜骏飞按: 你不会一下子就有用起来,你的建议也不会一下子就被人接受,但是,相信我,第十次一定可以!

18.  能回答基本的医疗护理常识。比如,呼吸时感到疼痛,应当静卧还是活动?懂得抚摸对稳定情绪有益;学会初步的按摩手法;懂得休息对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保养眼睛、耳朵、皮肤和脚;体验过什么是鸡皮疙瘩。曾为自己战胜疾病而感到自豪,懂得生病在生活中在所难免的道理。

杜骏飞按: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它们就像是天气,有艳阳满天,也有刮风下雨。记住,艳阳满天时好好待它们,刮风下雨时好好保护它们!

19.  听过童话故事。通过故事和寓言知道受难和安逸。

杜骏飞按: 孩子,你应该知道,再美丽的童话故事里,也有受难和安逸。你更应该知道,再大的艰难困苦,也无非是更大、更曲折的童话!

……

(夜深了,课还没有讲完,请等着我,我会回来继续)



杜课第一读者评论


理想家养的猪:

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他的理解和感受没那么重要,或者家长,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哭泣和欢笑,孩子们究竟在表达什么。其实一个7岁左右的儿童,对于讨厌和喜爱的表达方式,有可能都是陪在某一个对象身边,多说话,不停的“骚挠”他。甚至有的孩子,怒吼,嚎叫,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也用原始的跳跃,大叫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激动!所以,你确实需要有一天,去和自己的孩子,好好的聊一下,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家长没有经验,他们再此之前唯一的关于带领孩子成长的经验有可能就来自于自己的父母,所以学习育儿的一些知识是必要的。


山:

粗略看了一遍,基本都是孩子自身在接触这个世界,并通过自身的尝试去理解、去感受、去感悟,孩子作为行为主体,父母更多的是他们的伙伴,陪同者、倾听者。

孩子不是被动的在接受,被灌输思想,而是通过自身去感受这个世界、自然、自身。


清单


1、自己去商店购置需要的物品。

2、会向周围的人表达自身的感受和意愿。

3、用自己的脚步爬一次名山。

4、看一次日出。

5、表达自己的意愿,征求父母的意见。

6、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位。

7、清理卫生,定期大扫除。

8、父母做一件相关事情时,需要要征得孩子意见,并取得孩子同意、理解,再进行 衣食住行,井然有序,作息规律等等。


无限能力者:

孩子的可塑性是极高的,尤其在是在认知阶段,他们才开始认识这个世界,你告诉他们世界是美好,他们就认为世界是美好的。如今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家长带领他们去认识这个世界。以前会有寒门出贵子,但现在的高校越来越不容易再出寒门子弟了。在当前这个纷扰复杂的社会,如果没有富有智慧和知识的父母指引孩子,他们很容易迷路。通往未来的路太多了,可以是享受生活,或是平淡的度过余生碌碌无为,努力付出又没有结果,这么辛苦的路谁愿意去走?但只有成功过的人,取得过成绩的人,才知这里面的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江流儿:

非常感动,其中有很多认知我都做过,但都是在生命的不同阶段,而不是在七岁,我认识很慢,但是充满感受力,很多认知是我长大之后自己刻意摸索刻意训练的。看到体验亲情:看过父亲刮胡子。这一点我很感动,我虽没看过父亲刮胡子,却和父亲一起洗过脚,合作烧过红烧肉,父亲还认真指导过我的课业。所以长大后我能和父亲保持良好的沟通,因为他,我也想成为一个善良和温柔的人。但是更多深层次的与身体和心理相关的认知,我都是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通过阅读和回忆重新体验的。


幼儿教育对人性格的形成,尤其是感受这个世界的能力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德国教育如此细致,真正做到关注人本身,在这一点上,中国教育真的很畸形。让孩子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懂得一定的控制和发泄,也懂得如何与他人和世界相处,以及如何自处。这都是我长大后才懂得的,不过幸好,还不晚,我还可以改变。


洛九儿:

看完之后真的觉得温情满满,印象里好像七岁的时候,家长会把小孩们放在一起,看谁的算术做得更快。说真的,那次算数没有另一个小男孩快的记忆,一直深深的映刻在我的脑海里。中国的教育一直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觉得望孩normal也挺好的,没有大病没有大灾,知足常乐。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推荐



人物: 最后一个士大夫 三十周年忌日读沈从文 如果自由有回声——殷海光


视频 杜课导言 新闻理想 元旦的晚餐


文字: 欢乐七语 我们就是那少数人 论沉默 视角训练


关注 那一场行尸走肉的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