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周“主题说”:核心科技的三重思考
1、事件:近期国家领导人及各部委多次强调核心科技的重要性,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关于市场上关注度较高的核心科技主题,我们在上期基础上提出三重更深层次思考:1)当前时点,为什么要强调核心科技重要性?2)中美核心科技横向对比如何?3)如何寻找中国未来核心科技产业路径?
3、主题策略层面,建议继续重点关注政策扶持力度高、渗透空间大、迫切性高的国产替代产业路径,包括集成电路、创新药、军工(北斗、大飞机)、信息安全等。
近期国家领导人及各部委多次强调核心科技的重要性,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思考1:当前时点,为什么要强调核心科技重要性?从深层次原因入手,核心科技是突破全球产业链分工瓶颈、公司做大做优做强的关键所在。
思考2:中美核心科技横向对比如何?美国目前在半导体、生物技术、IT、新能源车等高科技领域发展迅猛。中国则在高铁、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思考3:如何寻找中国未来核心科技产业路径?1)技术视角:从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出发,重点关注AI、数字化平台等;2)政策视角:从政策及资金支持出发,重点关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3)一级市场视角:PE/VC投资“剩者为王”,重点关注AI、Fintech、医疗健康等。
主题策略层面,参考上期观点,我们认为美国制裁中兴事件有望强化国产核心科技自主可控替代趋势,建议继续重点关注政策扶持力度高、渗透空间大、迫切性高的国产替代产业路径,包括集成电路、创新药、军工(北斗、大飞机)、信息安全等。
1.1 当前时点,为什么要强调核心科技重要性?
近期国家领导人及各部委多次强调核心科技的重要性,具体包括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软件等领域: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支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4月24日,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全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工作座谈会表示,全力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月25日,工信部总工程师陈因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加快推动集成电路核心技术突破。(资料来源:新华网)
当前时点,为什么要强调核心科技?从短期因素看,4月16日美国制裁中兴事件侧面反映出我国核心科技国产自主可控替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深层次原因入手,核心科技是突破全球产业链分工瓶颈、公司做大做优做强的关键所在。
深层次原因之一:宏观视角——全球产业链分工变化。对我国而言,过去全球产业链分工一直处在微笑曲线中低端部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传统资源禀赋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加上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制造业“逆向回流”,我国面临向先进制造业等高附加值领域“高端跃升”瓶颈。在工业4.0背景下我国应抓住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新趋势中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使得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协同发挥作用。
深层次原因二:微观视角——美国高市值公司变迁的“启示”。回顾美国科技产业发展史,20世纪90年代,以微软、英特尔为首的IT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思科、甲骨文等软件公司的配套服务收入稳健,安进等医药公司不断投入生物医药研发领域;进入21世纪,苹果、谷歌借IOS与安卓系统的开发及相关电子设备成为IT新巨头,高通则在手机芯片市场另辟蹊径,成为继英特尔之后的芯片新龙头。美国具备核心科技能力的公司长期占领市值排名前列反映出:1)核心科技是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可持续驱动力;2)产业升级不变的是核心技术创新与突破。
1.2 从产业革命历程对比中美核心科技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共发生了蒸汽机、电气、原子和计算机三大产业革命,本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科技动力升级,中美两国核心科技发展历程有所不同:
对美国而言,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20世纪中期,以电子计算机发明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扩大了美国与其他欧洲国家技术差距;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向以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科技产业转型和升级。当前美国在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半导体、互联网软件与服务、新能源车等方面技术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推动相关产业链全面升级。
对中国而言,我国直到第三次产业革命才开始追赶一流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当前我国在高铁、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已经成为世界“领跑者”,但在更多核心科技领域仍处于“跟跑者”位置。为了迎接第四次产业革命,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十三五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先进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等,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核心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美国通过积极的政策支持、持续的科研投入以及美国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大力推动科技革命,目前在半导体、生物技术、IT、新能源车等高科技领域发展迅猛。以生物技术为例,目前,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美国高技术产业的核心动力之一,美国拥有世界上约50%的生物医药公司和生物医药专利,生物医药产品销售额占全球生物医药产品市场的50%以上。美国的生物技术在转基因农产品、制药、生化仪器和医疗服务等领域居世界前列,并在基因和分子生物学上占据科技的制高点,形成了波士顿、洛杉矶、纽约、费城等9个较大的生物技术产业集聚区。
谁在引领中国核心科技?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曾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发展至今,高铁、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高铁为例,中国高铁发展迅速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截至2017年底,全国高铁超2.5万公里,稳居世界首位,惠及180余个地级市,370余个县级城市;根据高铁网数据,中国高铁列车平均速度达到300公里/小时,是实际运行中高铁速度最快的国家。
1.3 寻找中国未来核心科技产业路径:技术、政策与一级市场视角
借鉴美国产业革命历史经验,并结合当前中国核心科技发展现状,我们建议从技术、政策、一级市场三大视角出发,寻找未来中国核心科技重点产业路径:
1)技术视角:从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出发,重点关注AI、数字化平台等
Gartner根据分析预测来推论各种新科技的成熟演变速度及要达到成熟所需的时间, 2017年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揭示了全球未来5-10年技术趋势,主要包括人工智能(AI)、数字化平台(区块链、物联网等),细分核心技术待突破的重点领域包括商业生态扩展类技术(如区块链)、融合类技术(如脑机接口)、商业自动化技术(如承载货物与服务的商业无人机)、安全类技术(例如软件定义安全)等。
2)政策视角:从政策及资金支持出发,重点关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
我国政府针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顶层设计规划,并通过政府产业基金等资金支持,大力推动集成电路、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核心科技的发展:
政策维度:国家战略性高度支持先进制造业。从政策路线看,我国于2015年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2016年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7年发布《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同时,目前我国已针对集成电路、通用航空、生物医药、云计算、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产业的发展制定了细化政策,从顶层设计到执行即将全面铺开。
资金维度:政府引导基金和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助力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1)医疗、生物医药等核心科技领域是政府引导基金关注度最高的行业。根据清科数据显示,2017年政府引导基金已经达到1501只,总规模超9.5万亿元。2)以集成电路为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推动芯片技术突破。基金第一期在2014年9月成立,第一阶段共融资1400亿元人民币,截止2018年3月31日,该投资基金对外投资52家公司,一期有效决策超过62个项目。根据工信部,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期募集资金,预计筹资总规模为1500亿-2000亿元。
3)一级市场视角:PE/VC投资“剩者为王”,重点关注AI、Fintech、医疗健康等
在国内一级市场投资趋于理性的大背景下,资本开始向应用性更强以及与实体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的行业集中,通过对一级市场大额融资案列进行整理,建议重点关注AI、Fintech、医疗健康等资本比较集中的核心科技领域。
人工智能:1)从投融资规模看,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股权投资总额达10.3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151%,主要由于大数据、云计算、模拟识别技术等应用层发展迅速;2)从投资方向看,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垂直应用领域的投资热度较高。在中国,大数据、智能制造和云计算的投资案例数位居前三。
金融科技(Fintech):1)从投融资规模看,根据零壹智库数据,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共649笔融资,融资额达1397亿元,其中中国融资额796亿元,占比57%,居全球首位;2)从投资方向看,2017年以来理财领域的投资热度出现明显下降,从2016年的497亿元下降至2017年的72亿元,而保险、支付、区块链、证券等领域的投资占比均有所提升,其中保险科技B2B模式投资提升空间较大。
医疗健康:1)从投融资规模看,2017年医疗健康行业VC/PE融资金额相比16年有所提升,投融资总金额达到74.92亿美元,同比增长89%,案例数达到284起;2)从投资方向看,医药行业融资规模居首,超过27亿美元。
1.4 主题策略:继续重点关注核心科技自主可控产业路径
近期国家领导人及各部委多次强调核心科技的重要性,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思考1:当前时点,为什么要强调核心科技重要性?
从短期因素看,4月16日美国制裁中兴事件侧面反映出我国核心科技国产自主可控替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深层次原因入手,核心科技是突破全球产业链分工瓶颈、公司做大做优做强的关键所在。
思考2:中美核心科技横向对比如何?
美国通过积极的政策支持、持续的科研投入以及美国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大力推动科技革命,目前在半导体、生物技术、IT、新能源车等高科技领域发展迅猛。中国则在高铁、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思考3:如何寻找中国未来核心科技产业路径?
借鉴美国产业革命历史经验,并结合当前中国核心科技发展现状,我们建议从技术、政策、一级市场三大视角出发,寻找未来中国核心科技重点产业路径:1)技术视角:从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出发,重点关注AI、数字化平台等;2)政策视角:从政策及资金支持出发,重点关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3)一级市场视角:PE/VC投资“剩者为王”,重点关注AI、Fintech、医疗健康等。
主题策略层面,我们参考上期《解构自主可控产业路径——一周“主题说”2018年4月第3期》观点,认为美国制裁中兴事件有望强化国产核心科技自主可控替代趋势,建议继续重点关注政策扶持力度高、渗透空间大、迫切性高的国产替代产业路径,包括集成电路、创新药、军工(北斗、大飞机)、信息安全等。
2一张表读懂近期主题事件
近期重要主题事件包括:5月8-9日2018(第六届)先进制造业大会(先进制造业)、5月9-11日2018第六届全球云计算大会(云计算)等。
具体标的及详细推荐逻辑请参考报告《核心科技的三重思考——广发策略一周“主题说”5月第1期》
我们的前期观点请参考以下报告:
【广发策略】解构自主可控产业路径——一周“主题说”2018-4-22
【广发策略】海南自贸港的三层要义——一周“主题说”2018-4-15
【广发策略】军工主题内生驱动再透析——一周“主题说”2018-4-1
【广发策略】BATJ 为鉴,“独角兽”上市的案例分析——广发策略一周“主题说”2018-3-25
【广发策略】解构“独角兽”上市制度——广发策略一周“主题说”2018-3-18
【广发策略】审视“独角兽”:制度映射与一级市场映射——广发策略一周“主题说”2018-3-11
【广发策略】军工主题:融合、创新与改革——广发策略一周“主题说”2018-3-4
【广发策略】四大主线布局两会——广发策略一周“主题说”2018-2-25
【广发策略】2018年地方两会释放了哪些信号?——广发策略一周“主题说”2018-2-11
【广发策略】“一号文”布局攻坚“乡村振兴”——广发策略一周“主题说”2018-2-4
【广发策略】资本视角看新零售的“三大提升”——广发策略一周“主题说”2018-1-30
【广发策略】军工改革“多管齐下”——广发策略一周“主题说”2018-1-22
【广发策略】“一号文”临近,聚焦“三农”——广发策略一周“主题说”2018-1-15
【广发策略】再论“精准脱贫”主题价值——广发策略一周“主题说”2018-1-8
【广发策略】产业映射强化的2018,主题投资并不悲观——广发策略一周“主题说”2018-1-2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