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微信推送模式又双叒叕变了!如果不想错过更及时、更优质的学术资讯,别忘了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和“赞”,“环球科学科研圈”每天与你相见ღ( ´・ᴗ・` )
· 求职就业
四川拟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调整公招年龄上限
1 月 2 日,四川省人社厅就《关于进一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针对招聘领域提出了较为重要的调整明确要求,按照统一部署,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认定限制,调整机关公招年龄上限;支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招聘年龄条件;鼓励企业放宽用工年龄限制。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投身城乡基层就业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住房保障、生活补贴等扶持政策。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加强求职就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 2 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此外,还针对事业单位编制、国企招聘、基层服务项目提出了多项优化措施。对于事业单位,要求全省公务员总量在行政编制限额内保持稳定,挖掘事业单位编制存量,支持有条件的单位满编运行。加大行政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推广“县聘乡用”模式,推动县级新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下沉乡村工作。对于国有企业,《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招工计划年度增量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按规定落实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针对基层服务项目,《征求意见稿》提出,将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招募。(四川省厅就业促进处)
· 学术出版
爱思唯尔回应“1 区期刊编辑集体辞职”:没有使用 AI 编辑论文
据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消息,《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的出版商爱思唯尔表示,该期刊在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人工智能(AI)。这与该杂志编辑委员会在12月26日发表的一则声明并不符合。当时,该杂志编辑委员会除了一名副主编之外,均宣布辞职。这些成员们在声明中表示,2023 年秋天,爱思唯尔在没有咨询或通知编辑的情况下,强行开始在制作过程中使用 AI ,导致部分学术术语和专有名词的格式不符。这些改变推翻了编辑修改之后格式正确,且可以被接收的论文。
爱思唯尔的发言人则表示,希望可以解决声明中的一个重要错误,特别是编辑们认为制作过程中 AI 的使用和格式错误之间的关联。其表示该期刊在制作过程中不使用 AI。该期刊曾尝试了一种生产工作流程,但该工作流程无意间引入了编辑提到的格式错误。目前,爱思唯尔已经根据编辑的反馈采取了行动,并于 2024 年初恢复了该期刊之前的工作流程。根据该杂志网站的新消息,三位新主编已被任命,分别是西班牙布尔戈斯国家人类进化研究中心的 Nohemi Sala,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邢松研究员,以及美国纽约大学人类起源研究中心的 Radu Iovita。(撤稿观察)
相关阅读:
中科院一区期刊编辑集体辞职,以抗议出版商 | 科研圈日报
· 人工智能
英伟达发布 RTX 5090 显卡:性能提升两倍,渲染能力提升 8 倍
图片来源于英伟达官网
北京时间 1 月 7 日上午 10 点半,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拉斯维加斯 CES 2025 展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涉及到的话题包括 GPU、AI、游戏和机器人等等。在展会上,黄仁勋发布了英伟达最新的消费级 GPU——GeForce RTX 50 系列,该系列 GPU 由 Blackwell 架构驱动,集成了第五代 Tensor Cores 和第四代 RT Cores,实现了在 AI 驱动的渲染方面的重大突破。RTX 5090 作为系列中最强大的 GPU, 拥有 920 亿晶体管、3352 AI TOPS(每秒执行万亿次运算次数)、380 RT TFLOPS(每秒执行万亿次浮点运算次数)以及 125 Shader TFLOPS(着色单元)。RTX 50 系列引入了 DLSS 4 技术,通过多帧生成功能,将性能提升至传统渲染的 8 倍,并首次在图形行业中应用了 Transformer 模型架构,以提高游戏场景的稳定性、细节和抗锯齿效果。此外,NVIDIA Reflex 2 技术通过 Frame Warp 减少了游戏延迟,提升了玩家的响应速度。RTX 50 系列还支持 RTX 神经元着色器,能够在实时游戏中实现电影级的材质和光照效果,RTX Neural Faces 技术则能够实时渲染高质量的数字人脸。该系列 GPU 不仅在台式机上表现出色,还将在笔记本电脑中提供卓越的图形能力和能效,Blackwell 一代的 Max-Q 技术可将电池续航延长至多 40%。
此外,英伟达还推出了基于 Llama 的一系列模型,以及运行在 RTX AI PC 上的基础模型,支持数字人、内容创造、生产力和开发等任务。英伟达还发布了世界模型 Cosmos 平台,旨在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等物理 AI 系统的发展。Cosmos 平台提供生成大量基于物理的合成数据的简便方法,以训练和评估模型。英伟达还展示了 Project DIGITS AI 超级计算机,采用全新的 Grace Blackwell 超级芯片,提供 PFLOPS 级 AI 计算性能,使 AI 超级计算更加触手可及。
对于桌面用户,具有 3352 AI TOPS 的 GeForce RTX 5090 GPU 和具有 1801 AI TOPS 的 GeForce RTX 5080 GPU 将于 1 月 30 日上市,售价分别为 1999 美元和 999 美元。国行的 RTX 5090D 价格也已出,16499 元起,RTX 5080 是 8299 元起。(机器之心、英伟达)
颠覆传统!美国一中小学将完全线上,由 AI 授课
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特许学校委员会批准成立无界学院(Unbound Academy),这是一所完全在线的人工智能驱动学校,将于 2025 年 8 月开学,面向四至八年级学生,计划招收 250 人。无界学院每天安排两个小时的 AI 授课,核心课程涵盖数学、阅读和科学。学生使用由 IXL Learning 和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提供的个性化学习软件,AI 可以根据情绪、学习反应等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剩余时间用于培训学生的生活技能,如批判性思维和金融素养。人类教师则在教学中担任指导员角色。无界学院正在尝试“利用 AI 完成基础学科学习+人类导师引导生活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双轨制教育。
创始人麦肯齐·普赖斯(MacKenzie Price)提出,传统教育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AI 可以高效完成核心教学任务,为学生腾出更多时间来探索个人兴趣。目前类似的教学模式已在得克萨斯州的高端私立学校 Alpha School 推广。然而,这一模式也引发争议。批评者质疑 AI 教学的有效性,以及缺失人文关怀,同时担忧隐私安全、学术不端等问题。专家认为,AI 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通过政策引导和课程调整,使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科学网、Education Week)
· 生物防治
科学家正在给雌蚊“减寿”,以阻止它们传播疾病
在埃及伊蚊和冈比亚按蚊等物种中,只有雌性会叮咬人类,传播疟疾、登革热等至少 5 种疾病的致病病毒。为了精准地消除害虫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并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基因生物防治技术(GBT)在近年来得到了支持和推广,即对目标物种进行基因改造并释放到环境中,以达到减少危害的目的。近日,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名为“有毒雄性技术”(TMT)的新型生物害虫防治方法,通过改造雄性昆虫的基因,使其在精液中产生毒素,进而大大降低与之交配过的雌性昆虫的寿命。
研究人员以黑腹果蝇作为昆虫模型,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在雄性昆虫的生殖腺内表达了来自蜘蛛等昆虫特异性毒液蛋白,这种低分子量的毒性蛋白可以与精液蛋白相结合,穿过与之交配的雌性昆虫生殖道,最终进入雌性的循环系统(血淋巴),从而显著缩短其寿命及传播疾病的能力。实验显示,基因改造不会影响雄性昆虫的寿命和求偶能力,而与雄性转基因果蝇交配后,野生型雌性果蝇的寿命缩短了 37%~64%。此前的昆虫不育技术(SIT)或释放携带致死基因的昆虫(RIDL)等主要对害虫的后代产生影响,但 TMT 作为代内生物防治技术,可以直接抑制现有种群的数量,见效更快。研究进一步利用计算机模型预测,如果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埃及伊蚊,可将其吸血率降低 40%~60%。研究人员表示,该技术筛选出的毒液蛋白仅存在与无脊椎动物体内,不仅对哺乳动物无毒性,口服毒性也很低,不会“误伤”捕食这些昆虫的益虫,进而大大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论文已于 1 月 7 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麦考瑞大学)
· 论文引用
首发论文 8 年后,成为引用率最高作者的人数正在激增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消息,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人员队在预印本平台 bioRxiv (尚未经过同行评议)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研究基于近几年的出版记录,发现在职业生涯早期就成为高被引学者的人数,在过去几年急剧增加。研究人员使用 Scopus 引文数据库中的数据,并根据他们称之为考虑论文共同作者贡献的“综合引文指标”,编制了一份引用次数最多的研究人员名单。根据名单,那些被引指数位于其领域前 2% 或所有领域前 100,000 名的科学家,被认为是引用率最高作者。数据表明,在 2019 至 2023 年间,科研生涯早期就成为高被引学者的数量显著增加,"早熟"学者(首次发论文 8 年后成为高被引学者)从 2019 年的 213 人增加到 2023 年的 469 人,"超早熟"(首次发论文 5 年后成为高被引学者)学者从 28 人增至 59 人。相比之下,从首次发表到被引用最多的平均时间为 36 年。
这些学者发布了大量论文,平均每周超过一篇,同时他们的自引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在科学论文中平均自引率约为 13%,但一些早熟作者的自引率却高达 25% 至 50%。研究人员对比发现,31% 的超早熟作者比同领域 95% 的作者都更频繁地引用自己的论文,当去除自我引用时,有 20% 的作者会从高被引学者名单中掉下来。相比之下,从首次发表到被引用最多的平均时间为 36 年。研究结果还表明,其中一些研究者没有任何不规范的行为,但还有一些研究人员不仅大量在文章中引用自己已发表的论文,而且在相对较少的论文中积累了相对大量的引用。在一些国家,大学在招聘、发放资助、晋升时会考虑学者的高引用次数,这促使研究人员努力提高该指标。研究人员表示,这份“早熟学者”名单中包括了那些最好的科研学者,以及一些可能最差的科研学者,如何通过综合指标将他们区分,尚需进一步研究。(Natur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