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时报
☆人民日报主管,环球时报主办,一份具有国际视野的大众健康周报。 ☆每天教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一用就灵的养生知识,做你值得信赖的“家庭医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时报

肚子越「软」生病越少?肛肠科医生尤其赞同

生命时报  · 公众号  ·  · 2022-11-17 13: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民间有句老话:“腹部软如绵,百病不来缠”,意思是肚子柔软,身体的抵抗力相对更强。

在肛肠科医生看来,这句话有一定道理,腹部的软硬程度与健康有多重关联。



《生命时报》 (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 采访专家,解读肚子软硬如何影响健康,教你通过按揉提高腹部的“软实力”。

受访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 宾东华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社会医学院公众健康医学系客座教授 闫爽


腹部软硬为何关联健康?


腹部就像内脏的外部“保护膜”,包裹着胃、十二指肠、肝、胆、胰、脾、肾、大肠、小肠、输尿管和卵巢等多个器官。


在这些器官中,胃、大肠、小肠、肝胆等都要参与消化。所有人体摄入的食物,都要依靠它们运作,并为机体提供充足养料。



  • 消化器官运行正常 :肠道会及时排出食物残渣,腹部触摸感表现为柔软如绵;

  • 消化器官运行异常 :肠道蠕动功能下降,大便长久堆积在肠道,形成干结,腹部摸起来就偏硬。

除此之外,肚子柔软也能说明体内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相对流畅,如果摸起来过硬,提示要留意内脏功能。

当腹部存在肠道肿瘤,就会阻碍粪便排出,腹部的硬感更加明显,人体往往表现出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

因此,腹部的软硬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健康。

肚子硬,多种慢病风险都会升高


面对逐渐发福的肚子,一些人常常不以为意。事实上,啤酒肚一旦发硬,十分危险。


辨别啤酒肚软硬程度,可以根据以下方法:从侧面拍一下肚子,如果手感像拍打水袋一样偏软,产生“水波纹”,这种啤酒肚就属于水软型,脂肪相对好减。

如果热量严重过剩,体内脂肪堆积在腹部,引起皮下脂肪过厚,久而久之,肚子就会比别人硬。


这类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都比较高。



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很难做到“肚子软”,这和以下因素有关:

  • 随着年龄增加,人体肠道蠕动功能有一定程度下降;

  • 生活水平提高让老人的饮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如动物性食物、精米精面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吃得少,导致肠道蠕动缓慢,引起便秘。

学套按摩法,让腹部更“软”一点


按摩作为一种体表外的“人工运动”,可以帮助加快血液循环。前提是手法一定要轻柔,尤其是按摩包含肚脐的腹部区域。

以下两套手法,可以促进肠道运动,平时可以适当按摩:

揉法

用指腹或手掌紧贴腹部做来回按摩。揉脐腹时,两掌相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按揉,速度要柔缓,用力要均匀。

推法

双掌从两肋乳根处开始,从上往下推向小腹,掌根用力,反复推拿。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皮肤病、腹腔肿瘤、感染或出血病症的人不适合做腹部按摩。

建议肚子“发硬”的人,日常做到以下几点:


  • 多补充植物膳食纤维,如根茎类及绿叶蔬菜、菌菇类及海藻类食物等;


  •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最佳时间为每日晨起后或早餐后;


  • 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过快,注意食物荤素搭配,温度合适,进食半小时后可适量活动,不要久坐。


一般情况下,改善饮食结构、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坚持按摩能帮助腹部变得柔软。


如果上述方法并不见效,建议去肛肠或胃肠门诊,排查是否发生器质性病变。▲


期编辑:张宇

等等,右下角 点个 在看 再走 👇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转载咨询:010-65363791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点击下方图片
购买《生命时报》电子报↓↓


喜欢,就点个 “在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