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超大规模操作手册:在 GPU 集群上训练 ... ·  3 天前  
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  ·  今起,呼和浩特开通临时公交专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99%靠着直觉生活的人,都得不到想要的人生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8-08-14 17:48

正文

坐在咖啡馆码字,听到隔壁三个女孩子的聊天。很明显其中一个正在发出千万人的天问——为什么没人追我呢?为什么好男人都看不上我?

她的两个朋友正在竭尽全力试着解答这道送命题并试图不伤害她的自尊,可惜最终还是给出了一个看似挑不出错但毫无用处的结论:

只要下决心好好努力,认真减肥再加上美容保养,一定会有好男人出现的,闪婚也是有可能的。那么,瘦脸按摩,美甲SPA,吃饭逛街,统统来一遍吧,保持心情愉快一切都会好的。

把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按部就班地过日子,面包会有的,爱情会有的,一切都会自动来的。”不就是那句鸡汤,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么。

可是鸡汤之所以为鸡汤,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就在于它犯了一个逻辑错误——把必要条件当初了充分条件。

如果A能推出B,那么A就是B的充分条件。这个运用到生活中,就是一些“如果……那么……”,”只要……就……“。

例如:“只要好好努力读书的话,成绩就能名列前茅;在重点中学名列前茅,就能考进好大学;只要读了好大学,出来就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其他什么也就跟着来了,老婆孩子热炕头……”

听着好像有道理,但其实完全忽视了“努力学习”只是“成绩好”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好文凭也只是好工作和好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全都不充分。超级拼命但用错方法,吃错了苦,事倍功半的人多得是。

这三个年轻女孩因为不懂逻辑,说着说着自己都信了,就这么不厌其烦喝下彼此的鸡汤,蹉跎了岁月。

解决她这个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向她反问更重要的问题

你的自我定位是什么?目标对象人群又是什么样的男人?他们需要哪些素养?他们会在哪里出现?你如何在这些方面快速改善并增加与他们接触的机会?

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国式应试教育缺少的重要一环,直接导致我们从小被一些简单而含糊的答案所蒙蔽,不懂得去寻找人生发展和事件解决的关键点,人云亦云,让很多不可逆转的机会流逝而不自知。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只是逻辑体系中小小的一个点,已经能解决很多困惑。

最近阿明发现“在行一点”上,有一位清华毕业的郭兆凡小姐姐开设的“ 实用逻辑训练营 ”。跟死板地教学逻辑课不一样,她能把抽象的理论跟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结合起来, 帮你从细微中见真章,解决困扰你多年的逻辑偏差,改变底层思维习惯。

这是一门打开思维的局限,学了之后能直接用得上的课程。

  • 当你需要表达自我,比如面试新工作的时候,在电梯里碰到大领导问你对公司的看法的时候,做全新项目计划书的时候,被上级给予机会在项目会议上做REPORT的时候, 你就能从容不迫地拿出清晰的行文体系和利落的表达,给他人留下好印象。

  • 当你需要解决生活问题,或者被人求助的 时候, 底层逻辑好的人才能一眼看到问题的关键点,不再人云亦云。

  • 当你和别人讨论问题时,无论是日常对话、课堂讨论, 还是与领导同事交流工作, 就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条分缕析、逻辑严密。

  • 说句大实话,逻辑差是很多夫妻、情侣吵架的致命问题。你一句我一句,但其实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讲什么重点,所谓的“不讲道理”其实是鸡同鸭讲,白白伤害感情。




微软的下水道井盖面试题,究竟在考什么鬼?


微软有一道大名鼎鼎的面试题: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如果让你尽可能的猜测它的答案,你会想到的是什么呢?


因为圆井盖不容易掉进下水道,各个方向尺寸都一样。


大部分人能想到的也是这个答案。因为这样的答案比较符合常规。 但正确率达到80%的答案是无法拉开人与人的差距的。

我们来看看那些拉开了彼此差距的优秀答案:


原因1:圆井盖更方便使用 。方井盖用时候可能还要调整角度,对准4个角,圆井盖则不用。

原因2:圆井盖可以滚动 ,理论上搬运比方井盖方便。

原因3:要和圆形的下水道配合 ,大概因为周长相同的图形,圆的面积最大,所以挖洞常常都是圆形的。
......


最神奇的是,还有面试者坚持认为方井盖也行,并给出合理理由说服了考官,最终成功入职微软。

所以微软究竟在考什么鬼?



是检验思维质量,在面试过程中突然抛给你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不是为了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考查你能不能迅速从多个方向寻找合理答案。

而思维质量的根基,则是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思考, 然而我们很少去想「应该如何思考」 。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的思维都基于惯性,但未经训练的思维惯性往往很难做出正确判断。



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圆形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使圆形井盖有什么优势?井盖不能是方的吗?——方形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不是真对应一些缺点,这就是这道题背后的逻辑链条。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凭感觉做事人人都会,真正拉开差距的是逻辑


你可能觉得上面的例子太远,去微软面试的毕竟是少数,但其实职场、生活处处需要逻辑,你可能在这方面已经吃过不少亏。




1.明明觉得不对,却又无力反驳


比如工作中遇到争论,你明明感觉同事的方案和理论都不合适,却没法有理有据地反驳和说服他;看到ayawawa的理论很不爽,却又无法一针见血指出错在哪儿。


其实只要掌握论证的基本原理,熟悉常见的逻辑谬误,就不会觉得反驳无力了。


2.明明肚子里很多货,却表达不出来


比如开会2小时,你辛辛苦苦整理了数千字的会议记录,老板看完却说你没重点、没逻辑;再比如轮到你发言或演讲时,你明明感觉自己有很多想法,但开口却不知从何说起,只能眼巴巴看别人口若悬河有理有据。

其实只要练习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就很容易抓住重点了,记住主论点、分论点、论据一层一层支撑的结构就行。


比如你要向老板汇报某个课程卖得不好,只要抓住下面这个金字塔,怎么讲都不会散:

(金字塔示例,点击可放大)


3.逻辑是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第二层思维”


每个人有两种思维模式:


直觉: 遇到问题急于找到一个「答案」,往往凭直觉就作出判断,反思和复盘时往往说不出决策背后的逻辑;


逻辑: 利用科学的思维模式进行结构化地思考,在全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数人习惯基于直觉思维模式做事,缺乏对逻辑的刻意练习,导致抓不住问题的本质,于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浪费在无用的地方。


而聪明人常常能透视问题,直指核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往往是因为他们跳出了直觉,运用了 逻辑这种“第二层思维”。


不管学习、工作还是沟通交流,有逻辑的人总能专注于和目标相关的问题,因此效率远超常人。


如何构建清晰的逻辑,改善自己的思维习惯?


跟清华学霸学逻辑,提升你的底层认知能力


这一次,我们邀请到郭兆凡和她的C计划团队,和你一起学习逻辑思维、提升底层认识能力。


郭兆凡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团队成员也均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巴黎政治学院等国内外顶尖名校。


她发现中国和美国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思维教育方面, 在美国的基础教育里,不同年级会对逻辑思维有具体要求,就像要求词汇量一样,而中国教育的这一块一直缺失 ,这才创建了致力于思维教育的创业项目C计划。


为了打磨出一套实用的精品逻辑课,在过去2年中, 郭兆凡带领团队花费了超过5000小时制作课程,开展近20轮的授课-反馈-修正,还先后接受了超过30000名学员的学习检验,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 。与此同时,她和团队更读遍了市面上关于逻辑、结构性思考、批判性思维的上百本高分书籍,其中很多甚至还没有中文译本。


这套课程将引导你运用科学和逻辑的原则拆解日常问题,你可以直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职场中去,帮助自己更有效率地思考。



课程特点



互动交流: 郭兆凡和C计划团队学霸团队, 会在整个21天全程陪伴 ,为你答疑解惑


贴近生活: “不要按兴趣找工作,会毁了兴趣”,“什么年纪干什么事,到30就该结婚生子”,很多人都在说的“人生经验”,真的靠谱吗,逻辑漏洞在哪里? 课程会真正基于日常生活讲解逻辑知识 ,不照搬西方教材和大学课程


简单有趣: 不需要你有任何基础, 连高中生都能听懂 ,从零开始,1天1个台阶,在21天内轻松跟进,切实提升自己的逻辑力


精选练习: 不只是干巴巴地讲课,还会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带你一起练习逻辑思维, 用坐公交、等外卖的碎片时间就能完成



学员好评



这是郭兆凡的第二期实用逻辑训练营,上一期学员普遍表示郭老师的课 “实用性好” “对初学者友好,对实用派有料” “这是学校和长辈教不了的东西” “学会了另一种思维模式” 等等。


如果你对这节课还是有些犹豫的话,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些来自于我们上一期学员的真实评论,然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