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通
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通

出生婴儿的大脑“版图”会影响成人大脑高级发育

生物通  · 公众号  ·  · 2017-07-21 1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哈佛医学院的Michael Arcaro和Margaret Livingstone证明,灵长类动物大脑在出生几天后就已经形成了大脑分区的原始“版图”,随着年龄和经验增长,版图内部再被逐渐填充。

几十年来Livingstone一直在努力破解大脑视觉系统组织功能。在他们新近发表的文章中,她和Arcaro让4只10天大的猕猴看场景和面孔等不同图像,同时用功能磁共振扫描仪监视它们的大脑活动。

但是,这项工作随后陷入了巨大困境。“我们需要解开束缚让小猴子们处于舒适放松的状态,然而像所有典型婴儿一样,它们闭上眼睛睡觉去了,”Livingstone说。“这让我们十分抓狂。”


研究人员只好趁猴子醒来时获得少量数据,大部分数据来自睡眠阶段。为了不浪费任何信息,Livingstone实验室的博后Arcaro尝试着分析了没有直接视觉系统输入(因为睡着了)的磁共振扫描数据。结果令人惊奇的是,即使动物正在闭着眼睛睡觉,视觉系统的多个部分也会相互连接。例如,初级视觉皮层(脑后部)的一个主要信号往往还与枕叶、颞叶和后顶叶皮层信号(与视觉输入或眼球运动有关的其他视觉系统)有相互关系。这些发现暗示,可能存在一个功能性组织可以连接所有区域。


于是,在接下来几年中,研究人员继续与同一只猕猴合作,定期对它进行图片观察和脑部扫描。研究人员发现,当初绘制的原始“版图”仍然存在,只不过内部逐渐被填充,变得更加复杂了,而且与婴儿时期不同,成年后的猕猴还能对特定刺激做出反应。


年长猕猴的视觉系统活动似乎被排布分为“腹侧流(ventral streams)”和“背侧流(dorsalstreams)”,分别用于物体识别和视觉引导的两个重要区域。也有所谓的视网膜组织,伴随不同视觉系统区域还能被上、下、左、右不同视觉区的输入信号激活而做出相应反应。


但是,当猴子长大后,反而丢失了某些特征。例如,对应面部视觉刺激,梭状回(fusiform gyrus)中缺少神经元簇。这种神经的选择性在猕猴宝宝出生200天后开始呈现。


“通过创建一个早期版图,使大脑可以随后在指定位点插入更精确的信息,”Arcaro解释道。


在如此早的时间点发现这些组织机构,证明它们肯定在出生前已经被基因程序设计好了,而后来的细化则是根据经验修正。


考虑到猕猴与人类遗传关系密切,这项研究对人类也具有广泛影响。


Livingstone认为,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经常出现一些心理失常症状,如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共同特征人脸恐惧,原因可能是大脑无法构建完整版图,使得长大后仍无法具体化和响应刺激(包括面孔刺激)。


神经生物学家早就知道,早期视觉经验对儿童知觉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这项新研究进一步强调,早至刚出生时就及时纠正任何视觉缺陷的重要性。例如,先天性白内障治疗,不仅要着眼于预防失明,还要注重视觉和认知功能的高级发育。


总的来说,这项成果表明,高度复杂的视觉系统起源于一个相对简单的大脑“版图”。“我们的结果显示,你可以通过一些非常基本的原则使视觉和大脑发育变得复杂起来。”Arcaro说。


原文标题


A hierarchical, retinotopic proto-organization of the primate visual system at birth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