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渐近投研
顺势而为,循序渐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物资集团北方云景接入DeepSeek ... ·  4 天前  
理想国imaginist  ·  直播预告|任剑涛教授空降,现场亲签 ·  3 天前  
理想国imaginist  ·  直播预告|任剑涛教授空降,现场亲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渐近投研

注定的货币宽松

渐近投研  · 公众号  ·  · 2024-03-20 19:30

正文

几句话、几张图,一些有意思的趋势、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1、北向资金两个月净买入超1000亿,还是那个熟悉的“墙头草” 之前总有投资者问,北向资金的流出会不会导致市场长期走熊,这里面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北向资金是“因”,市场变化是“果”,这是一种典型的误读。虽然看上去北向资金流出的时候市场的确在跌,但其实这两件事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都只是基本面和估值面变化导致的结果而已,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同步的。也就是说,你只能用北向资金去观察市场、解释过去,但很难用北向资金去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势,尤其是中长期走势。


和所有的资金一样,北向资金也只是“墙头草”,而并不是“水晶球”。 当市场下跌、北向资金流出的时候,不用过度恐慌,好像A股被外资抛弃了,因为当市场自身好转、反转向上的时候,北向资金比谁买的都积极。每一次周期都是如此,比如2022年下半年疫情反复、市场下跌,北向资金恐慌出逃,四个月时间净流出近1000亿,当时很多论调说外资要撤离中国,但结果是11月疫情防控调整后,外资迎来了近年来最强的一波流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净流入2400多亿。


当下的情况也不例外。去年下半年经济和市场下行,北向资金也是明显外流,半年时间大幅流出2200多亿。甚至有一些机构还高调关闭中国业务,所以又有很多“外资放弃中国”的声音出来。这从短期看好像没错,因为任何配置资金都有周期性的调整,但如果把它放大成一种长期趋势,那就大错特错。当时我们就讲过,等市场企稳反弹的时候,外资怎么卖的还得加倍买回来。果不其然,今年1月中下旬开始,北向资金就开始随着市场的企稳积极回流,在过去两个月已经净流入1000亿以上,而且依然有流入趋势。



本质上,不管什么资金,谁都不会和钱过不去。如果一个资产真的有价值,那谁都会愿意买,再唱空、再悲观都拦不住。反之,如果一个资产真的没价值,那大家都会选择卖出,再鼓吹、再乐观也无法改变。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千万不要过度纠结于资金层面的分析,而要更多的关注基本面和估值面,这才是真正决定市场结果的核心内因。


2、日本时隔17年首次加息,货币宽松再次被证明是有效的。 美国2022年3月开始加息,欧元区2022年7月开始加息,现在轮到日本了。3月18日,日本央行宣布结束长达8年的负利率,将政策利率定在0-0.1%,这是日本央行近17年来首次加息。加息不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安倍时代开启的“第三支箭”完成了历史使命。继欧美之后,又一个核心经济体通过货币宽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经济增长来看,日本经济过去十年实际GDP增长了7.3%左右,比大放水前十年的5.8%加快了1.5个百分点。这个效果看上去不明显,但如果看人均GDP,过去十年增长了10%,比前十年的5%快了差不多一倍。资本市场也一扫二十年的阴霾,走出十年长牛,日经225指数从8000多点一路涨到4万点以上,时隔30多年再创历史新高。


当然,货币宽松必然带来通胀攀升的副作用,但整体来看,这种副作用非常有限。日本的通胀仍保持在温和水平,核心CPI过去十年的平均涨幅从-0.57%提升到0.45%左右,并没有产生多少负面影响。



这对我们中国经济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那就是:在特殊时期,用货币宽松对冲经济下行完全可行,而且很有必要。 在正常状态下,货币宽松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直接刺激需求,但可能会带来通胀和债务风险,所以长期来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然不能依靠放水,货币政策务必要谨慎。但当经济遇到困难,尤其是类似疫情或者2008年金融海啸这种危机的时候,货币宽松是稳定经济的不二之选。这个时候再去谈通胀和债务风险就有点分不清主次了。


举个例子,退烧药有副作用,低烧尽量不要用,但如果真是高烧到40度以上,当然是毫不犹豫的用退烧药。否则把脑子烧坏了,或者引起其他并发症和后遗症更是得不偿失。


当下的中国经济也面临这种选择。在2022年之前,我们的货币宽松实际上比较谨慎,主要是当时经济还不错,但随着房地产等长期结构性问题的爆发,经济下行的压力显然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周期性下行,这种情况不靠大力度的货币宽松是稳不住的。所以从去年底以来,我们能看到宽松明显更积极了。典型的就是今年1月份的25BP降息。


所以,我们不仅不会跟随海外加息,而且可能还要把落下的“宽松课”补一补,进一步降息。 核心逻辑:第一,房地产问题不同以往,目前4%的利率依然没能稳住需求,还贷潮仍在继续,利率有进一步下调的必要;第二,现在不仅不用担心通胀,反而要担心通缩,PPI已经连续17个月负增长,这为降息创造了条件。 到最后你会发现,放水的确不是一个最佳选择,但如果别人放水你不放水,那绝对是一个糟糕的选择。


3、在 我们的宏观投资框架中,从自上而下的视角投资一个行业和自下而上去投资完全不同,在看准行业方向的基础上,一定要选对投资方式。从自上而下的宏观视角出发,投资一个行业有三种方式,它们适用的场景各不相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