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锦江区三官堂街上,两座居民楼之间颇为突兀地有一座青砖砌成的碉楼。可不要小看了这座近代历史建筑,它是目前成都市留存的最早的工业遗产之一。
1877年,四川机器局在成都创办,当时机器局东南西北四个大门旁各立一座碉楼,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位于东门旁的碉楼,碉楼下面两层有射击孔、瞭望孔,最上一层设有炮台,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与施工的建筑。
四川机器局的创办者是清末四川总督丁宝桢。1876年,丁宝桢任四川总督,督川十年,破旧立新。史载,他到任之后,“即严劾贪墨吏,澄肃官方”“裁夫马以恤民,革陋规以恤吏”。咸丰年间,由于战事需要,在四川广设夫马局,以便支应过境兵差、传递军事文书等。夫马局由地方官员委请当地士绅办理,按粮摊派到百姓头上。后来军务肃清、兵勇遣撤、战事停止,夫马局本应裁撤,但地方官员和豪绅仍以夫马局的名义,肆意征派费用,中饱私囊,导致百姓负担加重,民怨沸腾。且夫马局运作效率低、管理乱,其职能逐渐被其他机构取代,继续存在已无必要。丁宝桢到任后,果断裁撤了夫马局。
如果以上各项举措是破旧,那么在四川兴办洋务就是立新。面对列强的“船坚炮利”,丁宝桢认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机器精良,军储充裕,自可夺外人之长技,不致见绌于相形”。1875年,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任上创办了山东机器局。到任四川后,他从欧洲购买机器设备,创办了四川机器局,“仿照外洋枪炮之巧如法制造”,四川近代工业自此发端。
四川机器局早期主要生产机器、枪炮、火药等,后来还增加电灯等民用产品。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后,四川机器局制造的军械恰逢其时,有了用武之地,丁宝桢将这些军械装备了五营军旅,交鲍超统带,奔赴云南边疆驻扎。在战事吃紧的关键时刻,丁宝桢又用四川机器局制造的枪炮弹药接济抗法军队,发挥了抗御外侮的作用。
四川机器局还带动官僚绅商等投资现代工业企业,遍及矿业、印刷、纺织等二十多个行业,对云南等周边省区的现代工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不论是裁撤夫马局,大修都江堰,还是创办近代工业,贯穿其中的是丁宝桢的清廉报国。这也是他的家风所要求的。“人非圣贤无高下,世代忠良不可差。读书耕田不误时,精忠报国品自嘉。廉洁奉公身高洁,尊老爱幼在天涯。一旦蒙恩受命时,不负朝廷不负家!”这首丁宝桢先辈丁公俊以诗的形式留下来的家规,对丁氏家风的形成影响深远。丁宝桢以实绩传承家风,并使之发扬光大。
丁宝桢治家甚严。他与长子丁体常有频繁的书信往来。丁宝桢在家书中教育他为官“不可妄取民间一钱”“尔当于‘利’之一字,斩断根株,立意做一清白官,而后人则受无穷之福”“做官讲操守,必须穷而益坚,分毫不为外物所摇夺,斯为真操守”“凡一切节寿陋规,万不必受。若收受陋规,则无以自问,又何以对人”,可见他认为为官最重要的是要清白,不为私利所动,不因贪欲而失去原则和底线。
“家用务宜节省,肥浓易于致病,不如清淡之养人。华服适滋暴殄,不如布衣之适体。”丁宝桢劝诫丁体常要崇尚节俭,吃穿用度不奢华攀比、不铺张浪费。作为封疆大吏,丁宝桢并不贪图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相反,他过的是俭朴甚至清苦的日子,穿得最多的是布衣和已褪色的官服,吃得最多的就是家常菜。有趣的是,家常菜“宫保鸡丁”就是他发明的。“宫保鸡丁”得名于丁宝桢有功被追赠“太子太保”,人称“丁宫保”,于是人们就把这道菜命名为“宫保鸡丁”。
丁体常谨记丁宝桢告诫,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在仕途上有所成就,官至广东布政使。后人将丁宝桢与子侄们的大量书信整理成《丁文诚公家信》,涵盖励志、修身、治家、爱民、报国等内容,凝聚着丁宝桢为官处事的智慧,具有一定的价值。
1886年,丁宝桢卒于任上。令人大感意外的是,丁宝桢的家属竟无力办理其后事,“家贫不能举火,成都府供食数月,旧僚赠赙,始归葬”。
丁宝桢是贵州织金人,在织金的丁宝桢陈列馆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平远奇男抚东督川勇于任事惩恶扬善一身正气,晚清重臣爱国为民睿智超群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这副对联,字字千钧,概括了丁宝桢的功绩,褒扬了他的品德,折射出百姓对他的爱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