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wuqiong0927
说起最强,这两年的企业级 SSD 市场真的是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前有小海豚的 PBlaze7 7940,中有忆联的 UH812,后有美光的 9550、Solidigm 的 D7-PS1010,它们都在竭尽所能发挥 PCIe 5.0 接口极限,可见企业级市场对于存储性能的要求之高。
今天点评的这款产品,同样来自忆恒创源 Memblaze,也就是小海豚最新发布的 PBlaze7 7A40。官方虽然没有自诩这款产品为“最强”,但从我的实际测试来看,它确实有叫板“最强”的实力,至于缘由,且看下面的测试内容。
产品看点
作为一款来自咱们国内品牌的企业级 PCIe 5.0 SSD,PBlaze7 7A40 主要有以下几个看点:
-
采用 阿里平头哥镇岳510主控、长江存储 X3-9070 NAND,加上小海豚自己研发的固件,不负国产之名,情感方面拉满;
-
凶悍的性能参数,其中 4K 随机写的稳态性能达到100万 IOPS,确实也是目前所有同类产品中最高的;
-
非常低的功耗,顺序读功耗13瓦,顺序写功耗18瓦,跟 6536 相比,功耗加一丢丢,但性能却翻了好几倍;
-
支持预读功能,可以在小压力下大幅提升顺序读性能,对于大文件读取、游戏加载等有帮助。
综合以上特征,高性能、低功耗、有预读,让 PBlaze7 7A40 同样非常适合个人用户使用,就是不知道是否容易买到。
PBlaze7 7A40 账面参数:
根据小海豚官方介绍,目前 PBlaze7 7A40 提供 U.2 形态,3.2TB 到 15.36TB 容量点,性能最好的是 6.4TB 容量点,我拿到的是 7.68TB,可通过调整命名空间当成 6.4TB 使用,二者性能相同。也许后续还会有 E1.S、E3.S、AIC 产品形态,要看市场需求。
郑重声明,本文只做性能测试,并不做最终推荐。一款 SSD 的好坏应该以最终市场的真实反馈为准。
外观解析
PBlaze7 7A40 使用了小海豚的家族化设计语言,外观和 PBlaze7 7940 几乎相同,如果不拿来直接对比,很难发现其中差异。
产品同样使用单 PCB 的设计,因此在 15mm 的 U.2 壳体上可以进行更多的散热设计,如大量的散热鳍片、两端开孔,以加大 SSD 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降低多盘部署下对服务器进风的影响。
单 PCB 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实现更高的容量和密度。此前,PBlaze7 7940 就已经在单 PCB、TLC NAND 的基础上实现了 32TB 物理容量,2U 服务器满配为 30.72TB × 24盘,即 737TB 物理容量;E1.S 单盘容量做到 15.36TB,1U 服务器可以部署32盘,就是 491.5TB 容量。
SSD 使用 SFF-8639 物理连接器,也就是 U.2,目前国内大部分应用场景都还是 U.2 的产品形态,但国外已经开始更多的使用 E1.S 和 E3.S,暂不清楚 7A40 将来是否会做 E3.S 规格,也要看市场需求。
SSD 尾部为诊断接口,用于厂商运维的,用户无需关注。
其余没有太多可说的,整体而言,PBlaze7 7A40 外壳用料比较扎实,全铝的壳体也很有“份量感”,内部 PCB 展示在小海豚官网上有,我就不拆了。
条件有限,我的测试平台为台式机,配置不高,各位将就看。
-
CPU:i5-12600K
-
内存:16GB DDR5 4800 ×2
-
系统盘:120GB SATA SSD
-
显卡:CPU 集成
-
操作系统:Fedora Linux 6.10.6
SSD 基本信息
测试盘的一些基本信息如下,容量为 7.68TB,固件版本 710MB010,默认 LBA 为 512B。
SMART 信息如下,全新盘,可以看到有4颗温度传感器,当前 SSD 无工作负载,综合温度在 29℃,主控为 40℃,算是比较低的温度。
持续满速度顺序写情况下,SSD 的综合温度上升至 46℃,其中主控温度为 55℃,同样非常低。我的测试环境温度大约为 26℃,采用开放机箱,使用 利民 TL-B14B 为 SSD 进行辅助散热。
基准性能测试
基准性能测试,即,能不能跑出小海豚官方 Spec 值。测试在 Linux 环境下,使用 Fio 测试软件进行。
基于 7.68TB 容量,格式化 SSD,进行 128K 顺序写全盘2遍,再分别使用不同的 QD,测试 SSD 的 128K 顺序读和顺序写性能。整个预处理过程中,SSD 性能始终稳定,没有任何毛刺发生,性能始终处在 11GB/s左右。
由于预读功能的加入,PBlaze7 7A40 在 QD1 顺序读时便展现出了非常优秀的性能,达到 5957MB/s,在同类产品中属于比较高的水平。
128K 顺序写方面,PBlaze7 7A40 在 QD1 时性能为 6428MB/s,在 QD2 时达到峰值性能,为 11.3GB/s,并一直持续到测试结束。
4K 随机性能方面,先对 SSD 进行格式化,使用 128K 顺序填全盘1次,再基于 4K 随机写的 Spec 数值和 SSD 容量,计算出随机稳态预处理的时间,需至少随机写全盘2次。
在命名空间设定为 7.68T 的情况下,PBlaze7 7A40 的初始 4K 随机写性能为 2700K IOPS,约合 11GB/s 的写速,并持续了 806 秒,即,完整覆盖全盘物理地址一次。也就是说,如果你并不会把 SSD 写满,那么你始终可以获得 2700K IOPS 的 4K 随机写性能。
从806秒开始,SSD 完成一次全盘随机填充,此后 GC 强制介入,随机写性能开始下降,在大约 8000秒时 SSD 进入稳态。此时 PBlaze7 7A40 的 4K 随机写性能约为 530K IOPS,同样超过小海豚官方7.68TB的性能值。
PBlaze7 7A40 的 4K 随机读 QD1 性能为 20.3K IOPS,即 83.1MB/s,延迟 48.26 μs,在 TLC 企业级 SSD 中属于顶尖水平;随着 QD 的加大,SSD 性能呈线性上升,在 QD512 时达到 2961K IOPS,在QD2048时突破 3300K IOPS,最终为 3334K IOPS。
PBlaze7 7A40 的 4K 随机写 QD1 性能为 200K IOPS,同样也是顶尖水平,要知道,上一代 PCIe 4.0 企业级 SSD,如 6530、PM9A3,其最大稳态4K随机写性能也不过在 200K IOPS。随着 QD 的继续增加,PBlaze7 7A40 在 QD4 时达到最高稳态随机写性能,为 534K IOPS。
4K 随机混合性能,PBlaze7 7A40 同样不出意外突破 100万 IOPS,在 QD256 时达到 1277K IOPS。
将命名空间调整至 6.4TB,模拟 PBlaze7 7A46 6.4TB 的随机性能情况,看看它是否真的可以超过 100万 IOPS。测试前同样进行顺序填盘和4K随机填盘操作。
可以看到,QD8 开始,PBlaze7 7A40 6.4TB 的稳态 4K 随机写性能可突破 100万 IOPS,最高达到 1061K IOPS,是当之无愧的 TLC SSD 中的随机写性能王者。
相应的,4K 随机混合 7读3写性能也得到了相应提升,最高达到 1629K IOPS,同样为目前企业级 TLC SSD 的顶级水准。
功耗方面,可以借助标准 nvme 工具进行检查。忆恒创源是最早一批 nvme 组织规范成员,在 nvme-cli 工具中,通过 memblaze 命令可查看 PBlaze7 7A40 的功率、温度等信息。
在此之前,我已经对这块 SSD 进行了大量的读写测试,平均 PE 已经达到170次。SSD 记录的最大功率为 20瓦,低于我们熟知的所有16通道主控 SSD,最小功率只有5瓦。
使用 FIO 将写带宽拉满,SSD 的运行功率为 19瓦;如果是顺序读,最大带宽情况下,SSD 的功率为10瓦,和小海豚官方宣传的数字略有出入,写高1瓦,但读低了足足3瓦。导致差异的原因,包括预处理不同(填盘、数据分布不同)、硬件版本差异,并且可能受到固件版本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