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业在哪里?
志愿填报,毫无头绪的时候,常见操作是考虑一些热门专业。这分为两方面,一个是院校是否关注,一个是考生家长是否看好。
院校是否关注,体现为近年来的新增专业数量——大学需要面向就业市场调配资源,撤销发展一般的专业,新设颇为看好的专业。这反映了总体社会需求。
每一年,教育部都会公示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通过统计近五年公示的9527个新设专业,可以发现,“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位居前列。
其中,“人工智能”最受欢迎,全国院校近五年新增了502个专业点。随着人工智能概念从2023年起持续升温,预计今年依然是报考高峰。
总体而言,热门新增专业的“智能”与“数字”工科属性明显,甚至有些单一。
考生的志愿填报和录取位次情况,也体现了工科的火热。
所谓录取位次,可以理解为被这个院校专业录取最低的全省排名。假设,某大学2022年的人工智能专业只取全省前85000名位次录取,而去年涨到了44000名,就说明这个专业变抢手了。
以教育大省山东去年及前年理科的高考志愿为例,看看哪些专业受宠或者遇冷。
“航空航天”概念这两年很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金属材料工程就从前年的22万名,升至去年的10万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医学信息工程,录取位次一年上升5万名。
而短短一年,外语类专业集体“腰斩”。天津理工大学的日语从2022年的全省约6万名位次,滑落至约29万名。大连外国语大学的阿拉伯语,也滑落了23万名。
人工智能发展威慑小语种的价值,外语专业一片惨状。
这些专业是否是市场需求热门,另说。但体现出强烈的实用主义特点——虽然没有那么“高大上”,但看上去似乎是一门手艺,可以学。这是近年来志愿填报的社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