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意社
营销不停,创意不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强国  ·  每日一读 | 一个人内心强大的四种境界 ·  8 小时前  
松阳警方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昨天  
松阳警方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昨天  
宁夏药安早知道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昨天  
宁夏药安早知道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昨天  
为你读诗  ·  春宜练流瑜伽:顺应自然,温暖四肢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创意社

高调晒娃,“挖呀挖”黄老师又被审判了

创意社  · 公众号  ·  · 2025-02-22 18:00

正文

规则修改啦,以防止以后看不到 我们:
请您点击上方【创意社】→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
图片
作者:孙明
来源:营销报

近日, 挖呀挖黄老师已成早教王者 话题猝不及防登上微博热搜,把这位消失已久的网红再次拉回大众视野。


点进话题一看,原来是黄老师晒娃了。视频里,黄老师和宝宝温馨互动,脸上洋溢着初为人母的幸福。


图源:微博@起点新闻


但评论区的画风却有点跑偏了。部分网友言辞激烈,直指黄老师这是在刻意炒作,利用孩子为自己赚取更多的流量和金钱。


有人在冷嘲热讽:“一句话,作秀。”



这些负面评论如潮水般涌来,迅速在网络上扩散,引发了一场关于黄老师的舆论风暴。

黄老师的粉丝们自然不干了,纷纷在评论区反击,“她也是一个普通人,分享孩子的生活很正常,为什么要恶意揣测呢?”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使得这一话题的热度持续攀升,也让黄老师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而话题底下的首条热评早已道出了互联网的真相:当我们还在专注于心中的成见时,别人早已越过世俗的眼光成为自己人生的赢家。

其实,这已经不是黄老师第一次陷入争议了,自从凭借《挖呀挖》爆火后,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

一夜成名的童话
是蜜糖,也是砒霜

把时间拨回到2023年春天,黄老师还只是武汉一所幼儿园里的普通幼师,和其他年轻女孩一样,喜欢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谁能料到,一首简单的《挖呀挖》儿歌,竟然是打开流量大门的密钥。

黄老师甜美的嗓音、治愈的笑容,再加上朗朗上口的歌词,让这个视频在网络上疯狂传播,犹如病毒一般,短短几天就火遍全网。

一时间,黄老师成了全网最火的素人网红,粉丝量蹭蹭往上涨,直逼800万。各种广告代言、商业活动邀约像雪花一样飞来,黄老师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月薪几千的幼师,摇身一变成为收入百万的网红。

但俗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

黄老师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成名的喜悦,争议就接踵而至。

首先是关于她外貌的质疑,有人扒出她素颜的照片,和视频里的甜美形象简直判若两人,于是“美颜过度”“照骗”的帽子就扣了下来。

还有人质疑她的幼师身份,怀疑她是网红公司包装的“假幼师”。

面对这些争议,黄老师一开始还试图解释,但发现根本没用,网友们似乎更愿意相信那些负面传闻。

无奈之下,她只能选择沉默,关闭直播打赏,减少更新频率,试图让自己的生活回归平静。

可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黄老师又因直播带货卷入了新的争议漩涡。

本想着在网红经济的浪潮里分一杯羹,可没想到,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部分网友,他们觉得黄老师背离了初心,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幼师,而是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的“带货机器”。

紧接着,黄老师又被造黄谣。

一则毫无根据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疯狂传播,称她“下海”,还附上了一些所谓的酒店视频截图。虽然黄老师第一时间报了警,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这些谣言还是给她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去年12月,黄老师晒出的生日转场视频中,她开的车又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焦点。

有人猜测那是一辆迈巴赫,质疑她的财富来源,觉得网红赚钱太过容易,这让很多辛勤劳作却收入微薄的普通人感到心理不平衡。

虽然有网友指出那只是一辆奔驰威霆,但舆论的热度却丝毫未减。


从走红到现在,黄老师这一路走得磕磕绊绊,充满了争议和质疑。

她就像一个站在风口浪尖的舞者,每一个动作都被无数双眼睛盯着,稍有不慎就会被群起而攻之。

这就是流量的双面性,它能让一个普通人一夜成名,赚得盆满钵满;但也能像一把尖刀,把人刺得遍体鳞伤。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素人想要吃流量这碗饭,就得做好被大众审视、被舆论攻击的准备。

那些被流量选中的素人们
后来怎么样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像黄老师这样被流量选中的素人不在少数。 他们的人生,犹如坐过山车般,游历过高山,也会在低谷徘徊。

因一次偶然机会出圈的“反诈老陈”陈国平,便完整体验了一趟从巅峰跌入到谷底的滋味。

反诈老陈本是一名普通的警察,在反诈宣传的道路上默默耕耘。 在与主播“西厂雨化田”连麦直播中,独特的反差感和幽默的互动,让他瞬间走红网络。

那句“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 ”成为了全民熟知的口头禅,他也因此成为全民皆知的反诈英雄。

那时候的老陈,可谓是风光无限,其直播间人气爆棚,最高时有78万人在线,播放量突破1.2亿,“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下载量也跟着水涨船高。

但好景不长,随着热度的飙升,争议也接踵而至。

有人质疑他穿警服直播的合理性,认为有损警察形象; 还有人怀疑他怀有商业目的,毕竟在直播行业,流量就意味着金钱。

面对这些质疑,老陈一开始还试图解释,但质疑声却越来越大。

2022年3月,一场直播中的巨额打赏,将老陈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直播中,有网友一次性给他打赏了100万元,这让老陈陷入了信任危机。

尽管他后来称会将直播收入做公益捐赠,并晒出了捐赠证明和完税证明,但还是无法平息网友的质疑。

在巨大的压力下,2022年4月,老陈宣布辞去警察职务,以普通人的身份继续做反诈与公益宣传。

本以为辞职后能摆脱争议,专心做公益,可没想到,争议反而更多了。 、他与女主播连麦时的不雅动作,被指不尊重女性、言行低俗; 直播带货的尝试,也被质疑是为了圈钱。


曾经的反诈英雄,如今却成了网友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从巅峰到低谷,老陈的经历令人唏嘘。

和反诈老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南怀化一名普通的发型师晓华。

坐落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里,店面不大,装修也很简陋,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理发店,却因为晓华的精湛技艺和“听得懂话”,在网络上爆火。

走红之后,晓华的理发店瞬间变得门庭若市,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慕名而来。 面对突然而来的流量和财富,晓华却表现得异常冷静。 她没有被金钱冲昏头脑,而是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小店里,认真为每一位顾客剪发。

当有厂商和中介机构来找她谈合作时,她都一一婉拒。

在她看来,流量就像一阵风,总会过去,只有扎实的手艺和良好的碑,才是长久立足的根本。

晓华的坚守与踏实,让她收获了更多的尊重和喜爱,也为其他素人网红树立了榜样。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春节来临之际, 晓华还接到了来自春晚的邀约,在春晚后台给工作人员剪头发。
命运的礼物
早已暗中标好价格

正如网友戏言:"在流量花园挖呀挖,种下的可能是金币也可能是地雷。"


当素人突然被抛向聚光灯下,过往的每个生活切片都会被无限放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