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猫儿胡同
如果有来生,我的愿望就是做一只北京平房顶上的小野猫。下一步我也想好了,让我喜欢的姑娘们,来生都做平房顶上笼子里的鸽子,每天大家裸体相望,自由留给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DeepSeek如何驱逐了传媒业?对于“系统 ... ·  16 小时前  
内蒙古政府办公厅  ·  喜报!内蒙古运动员喜获亚冬会金牌! ·  17 小时前  
内蒙古政府办公厅  ·  喜报!内蒙古运动员喜获亚冬会金牌! ·  17 小时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治未病”“救急病” ... ·  2 天前  
新民晚报  ·  胖东来道歉!承认管理中存在问题 ·  2 天前  
新民晚报  ·  胖东来道歉!承认管理中存在问题 ·  2 天前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  复盘2024连锁餐饮舆情风险分布,精准把脉行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猫儿胡同

门头沟寻煤 结果找到一堆怀旧旅游景点

猫儿胡同  · 公众号  ·  · 2019-06-07 17:14

正文

猫儿胡同·第430辑


门头沟寻煤

结果找到一堆怀旧旅游景点


说起门头沟,您首先想到什么呢?是群山,是河流,还是烧烤?


算了不拽了,题目都已经写出来了嘛。


传说阜成门上有一朵梅花,因为门头沟产煤。直到解放后,还有拉煤的驼队从门头沟进阜成门。传说嘛,似乎谁也没见过这梅花,好像九门上面的标志都是传说,老照片也找不到这带梅花的。


旧日阜成门。骆驼不仅运煤,也是非常常见的牲口,直到解放后还存在了一段时间。


但门头沟产煤,这是千真万确的。究竟产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


这些年,北京治理空气、业态、环境……门头沟河滩上不让烤串了。但我们今天不说烤串的问题,只说煤。娶不着媳妇嫁不出去的注意了,我要说媒了。不对,煤。


这种场面多么熟悉,然而已经消失了。


门头沟这几趟找煤,找到了不少怀旧的景色。各位,如果还单着,走起吧。怀旧是一种情感,在这种坏境下,容易对一起来玩儿的人产生感情。




咱们先说这个地方,叫做玉皇庙。前两年我随同事走访过这里,这次一来变样了。


变化最大的,是一个依山而建、约有四五层楼高的、圆柱形穹顶的……当初不知道是什么,这次来了,穹顶拆了,里面还有工人师傅在装车。原来这里是煤仓。


煤厂远处那个圆弧,以前穹顶一直通过来。


山边有一条红色铁皮包裹的廊道,这是从木城涧矿开出来的小火车,把煤运到这里,再装汽车、火车运走。2017年,木城涧矿停产了,大约就是在几个月前,这个煤仓的房顶也拆掉了。


这是2016年的照片,可见当时这个煤仓有多大。


煤仓几十米外有一座大桥,上面还写着红色的标语。桥头有一座亭子,下午时分,倪海波先生坐在亭子里纳凉。一聊发现,原来这里的几位老先生,都曾经是煤矿的职工。


街边小亭子。


廊桥,写着标语。不过现在这座桥已经被旁边公路桥取代。


2016年,公路桥和廊桥。画面上的两位姑娘是社区服务者,为老人们送饭。


说起煤矿的趣事儿,首先得说,倪海波其实没下过井。他在矿上做了多年水管工,后来在煤仓做搬运工,直到停产后,便在玉皇庙负责水泵站。


倪叔遛弯到山上捡来麻梨疙瘩,自己做了个拐杖,盘它。


玉皇庙有几栋老楼,都是煤矿家属区。曾经的煤矿医院现在则继续为居民们服务着。早间年的煤矿食堂,便是街角处一家小超市。


就是这个小超市,曾经是食堂。


而这里堆煤的来源,木城涧矿,看上去真如一座花园。煤矿在我们印象中,似乎就是漆黑的矿井,辛苦的工人师傅;而距离玉皇台不远处的木城涧矿里,一栋栋崭新的小楼立着,食堂、俱乐部、澡堂子、办公室,简直就像一个现代化的小区。


木城涧煤矿厂区大门。我去的时候可以进去参观,厂区里确实很整洁。


这绿化水平,城里也不过如此。


真正的矿井在哪呢?找不到的话,可以顺着开到厂里的小货车廊道找。一处如同街边店铺大小的房屋,落地玻璃门,往里看。洞口就在这里,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陋,更像是一个迷你地铁站。


矿井所在的小楼。


玻璃门上贴着封条,已经停产。


通往矿井的车道。旁边好像地铁站检票口。


在这儿巧遇了一位戴着蛤蟆镜、挎着姑娘的中年人,他曾经在这里工作过。“那是在20多年前啦,北京的矿物部门去我老家招工,我就从四川来到了这里。”他的哥哥也在大台煤矿工作,而他本人趁着年轻,做了几年井下工人,又做了几年运输工,还是决定离开了煤矿,“这里条件太苦了,冬天冷,没菜吃,连报纸都是一个星期前的。”


确实如他所说,工厂现在整洁的环境,也是一年年改进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还做不到这么完善。


离开门头沟后他到北京城里做生意,现在在西直门一带居住。不久前,有人在工友微信群发了一组照片,勾起了他无数往事,便决定回来看一看。“自己开车很快就到了,现在这门头沟,路修得好,景色也好,生产条件更好啦。”


食堂。


他也趴在矿井口看了好一会儿,“想当初我们一起坐着小车下井的工友,有些已经落户北京,我的哥哥也落户了。无论是在大山里还是在北京城,都得感谢当年煤矿,让我从家乡来到了这里啊。”




大台煤矿则是门头沟目前仍然在生产的,可能是唯一的煤矿了。运气好的话,可以在中午或晚上,看到一队队工人师傅们排队过马路,从生活区前往矿场里面。


大台煤矿的门脸。


由于尚在生产,大台煤矿进不去。不过,旁边的火车站值得一说,小平房车站还保持着过去乡村车站常见的样子。现在这里每天只有屈指可数的几趟货车还在往外运煤。而这里的火车道,据说最早修建于民国,是商业煤矿投资兴建的。


老车站的站台。远处就是煤矿设施。


老栏杆。


火车站后面就是生产区,虽然进不去,从高空中的廊道能大概想像一下里面的规模。据说那些都是运煤或者煤矸石渣的传送带。


铁道紧邻矿区。


矿井究竟有多深?这个问题您不妨和玉皇庙的老人们聊聊。有老人告诉我说,大台煤矿的矿道,一直延伸到玉皇台的河道下面,算起来至少有几公里。而下井的工人们当年乘坐小火车,得开半个小时,才能到达生产地点。


而玉皇庙煤仓后面还有一座植被看上去稍差的山,据说那座山整个都是由煤矸石堆成。早年间那里是个山谷,曾有两个村子,搬空之后便作为堆煤矸石的地点。如今竟形成了和旁边山脉不相上下的大山。


大台煤矿。


至于生产中的故事,老人们都能讲一些。早年间安全条件有限,用倪海波的话说,在煤矿工作一辈子却没下过井,不算什么后悔的事儿,因为下面有危险。


另一位老先生聊到,当初在井下工作,一位工友非要拉着他去喝水,结果刚走几步,身后塌方。能活到现在,多亏这位工友。


火车站里。




王平煤矿也很有名。虽然1995年前后就停产了,但厉害的是,现在这处煤矿仍然保留着几乎所有的建筑物,如同一座无人之城。


王平矿的大门。


这种特殊的路面,应该是考虑运输和坡度防滑了。也已经废弃多年。


透过破碎的玻璃窗,可以看到以前的办公室、浴室等设施;走到里面,可以找到一处栏杆围起来的水泥大墩子,这是王平矿的主矿井。据说附近还有一处副矿井,工人们乘坐垂直电梯下井。


主矿井所在。


主矿井处全景。


厂区的传送带通道。



厂区里面还有一条廊道架在空中,顺着走上几百米,可以到达王平村的火车站。


一条廊道,还挺长,难得一见。


这个车站也挺有时代特色,水泥柱子上面有红五星。旁边破旧的展板上写着三个代表。


廊道通往这里。


也就是火车站的站台。


据说这里的火车一直开到了停产之后,每天除了货车,还有一趟客车方便村民和工人们。火车站不远处还有一栋大高楼,上面也有廊道连接,煤矿通过廊道里面的传送带运到这里后,火车直接开到大楼下面装车。这种规模的工厂,实在是城市里长大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煤矿装车的楼。


老展板,依稀可见三个代表。


车道另一边,应该算是想村民们开放的站台。




既然有煤矿,就得有人;既然有人,就得有生活区。王平村的西村1号,各位,那真的是活化石一样的存在,这里是一处曾经的百货店。


就是这栋楼,曾经的大商场。


店主先生承包这里已有多年,一直保留了过去的样子。他说,以前王平这里两处大矿,一共有7000工人,算上家属之类的多达数万,因此这家商场,也是门头沟河滩以西最大的商场。


现在叫做宏源商店。


“想当初王平村这里热闹啊,每天晚上路上都是来往的人。”随着停产,工人们有些被分配到其他矿上,年轻人则大都进城工作,村子也就安静下来。这商场一直没装修,如今除了方便村民们,也被不少城里游客口口相传。


商场的大门,过去豪华的配置。


一进门首先得有“为人民服务”。


确实啊,这些年我算是走访过不少老商场,但这里的味道,真的不是城里的遗迹能比的。


百货柜台。


商场全景。


不知道林志玲结婚之后这个画是不是也被摘了呵呵。


鞋、运动服。这里有蓝白道的运动服,店主大叔说,至少是十多年前进的货了。


店里的柱子。


后面的货架有镜子,是以前的水果柜台。


楼梯口的货架,上面有宝贝,后面说。


楼梯拐弯处的挂画,也是一个时代的特色。


“便民和民方便群众”。


商场二楼现在是库房,跟店主大叔好好说,可以上来参观,上面有老广告画。


老广告画。


估计是文化用品柜台。


店铺的收钱箱子,国营商店标配。后面瓷砖池子,应该是卖酱的。


我和店主大叔聊到很多老存货,看见柜台里有个胶卷。仔细一看,大概七八年前就过期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