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二大叔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欢迎进入思考与阅读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知识产权局  ·  申长雨一行赴浙江调研初创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  12 小时前  
植物星球  ·  檫木终于开启了这个春天 ·  2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2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2 天前  
知识产权那点事  ·  上海市首例!看检察官抽丝剥茧破解批量实名注册 ... ·  3 天前  
知识产权界  ·  浅析DeepSeek在专利领域的应用及影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不二大叔

父母有这几个特征, 孩子多半是学霸命

不二大叔  · 公众号  ·  · 2024-06-16 21:20

正文


作者 | 鹿呦呦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昨天,朋友找我一顿哭诉:“急死我了,你说这孩子成绩怎么就上不去啊!”


他们家儿子从小就聪明,学什么都快。


不知怎么的,上了六年级后成绩一落千丈,为了给他补足马力,朋友可是下了狠功夫:


每天放学时间安排了家教,孩子上完课还得写学校和家教的作业;


周末两天要上补习班,连节假日也排得满满当当的。


一个学期下来,成绩是挤进了全级前十,可孩子的精神气也一天不如一天,身体三天两头闹小毛病。


看孩子一脸疲惫,朋友又心疼又担忧,怕稍不注意就落后了。


我很理解她。


很多父母也都陷入了这种心态,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只能步步紧逼,只可惜多数是力不从心。


就像一个北大学霸妈妈说的:


“家庭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再好也无济于事。”


真正的学霸孩子,不在于家庭基因,也不在于努力与否,而是身后都站着用心良苦的父母。


观察身边的例子,我发现拥有这4大特征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养出学霸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散养孩子,只当60分家长


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有个经典观点:“最好的妈妈,是60分。”


不同于100分妈妈,事无巨细地掌管孩子所有事情;也不像0分妈妈,完全忽略孩子的需求。


60分的妈妈,只付出60分,保留40分的成长空间供孩子自由生长,培养他的独立自主能力。


我一个亲戚就是所谓的100分妈妈。


自从有了孩子,她就包揽了孩子所有衣食住行。


从早上开始,给孩子刷牙洗脸、做早饭,穿衣服穿鞋,准备文具和书包,再到送孩子去上学,嘱咐班主任孩子的生活习惯……


她像孩子的全职保姆转不停,孩子连喝口水她都要拧开盖子再递过去。


后来上小学了,孩子还不会自己系鞋带、扣不好衬衫的扣子,大家劝她,该放手让孩子锻炼下。


她却不以为意: “学这干啥,孩子学习要紧!”



确实,孩子成绩还不错,考上了重点大学。


可因为自理能力太差,他常常在同学面前闹笑话,变得很自卑,自己也打从心里觉得自己是个书呆子,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他因为适应不了新环境,最后居然退学不读书了,现在还在家里啃老。


就因为妈妈的过度插手,本该大有前途的孩子却变成自卑懦弱的“脆皮人”,一碰就碎,吃不了苦。


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学会散养孩子,逐渐减少对孩子的贴身照顾,而不是做一个凡事大包大揽的“伟大父母”。


孩子的成长需要不断试错,去练就强大的内心和坚强的品质。


而学霸孩子更需要强大的内心,方能抵抗漫漫学习生涯中的寂寞和煎熬;也需要自主能力,才能在自己的轨迹上茁壮成长。


重视课外教育:多带孩子出去玩

比补课强100倍


说起学霸,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想到“水哥”王昱珩。


他毕业于清华美院,高考清华设计专业第一,专业成绩高出第二名40分,才华和实力并存,在《最强大脑》里一战成名。


而这最大的功劳,是父母。


别人家的父母逼孩子一门心思死读书、多待在家里学习,而王昱珩的父母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觉得课外教育远比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经常带他出去旅游,接触大自然。


如今王昱珩自己当爸爸了,也十分重视课外教育。


女儿有一半时间都跟着他在外面玩,除了旅游,周边的博物馆、海洋馆、植物园,他们一待就是整整一个下午。


正如他说的:“孩子的世界里不应该充斥着课本、成绩,应该是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


在不同年龄阶段,多带孩子出去,才能保持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勇气,而不是只停留在纸上谈兵。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我们可能无法做到远行旅游,但还有很多不错的出行方式:


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可以带他们去动物园、植物园、海滩,去感受和观察世界万物。


3-6岁,孩子有了简单的认知,带他去农家乐、游乐园、周边自驾游,多给他一些跟人打交道的机会,学习一些社交礼仪和动手能力。


6-12岁,最适合“寓教于乐”的年龄段,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学习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也可以多爬山,研究花草昆虫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艺术和风土人情。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知识储备特别丰富,也对新鲜事物抱有探索欲。


所以啊,千万不要给你的孩子塑造一个渺小、无聊的纸质世界。


带他去走远路、登高望远,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未来才能拥有更远大的格局。


多陪伴而非监督:陪孩子做作业

寻找学习的乐趣


有句话说得好,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每次儿子一写作业,我就来气,字迹潦草糊弄,错题一错再错还是错。


有一次气得我直接当场撕了他的作业本,要求他必须重新再写,写完验收合格才能睡觉。


为了能赶紧完成庞大的作业量,儿子写得更糟了,还不如第一次的。最终,这场战役以我妥协落幕。


后来跟一位家长聊起,她说:


其实辅导作业,不在于辅导,而是在于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啊。


你吼叫、谩骂,甚至是用监督的方式逼孩子写作业,孩子不仅效率低下,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抵触学习。



仔细想来确实是这样。


很多时候,我在旁边监督他写作业,他反而学不进去,一门心思只想着怎么应付我。


所以后来我专门去研究了一些教育方法,其中“传奇妈妈”陈美龄的经验让我印象深刻。


她说:


我的孩子跟别的小孩一样,小时候也有着“叛逆”“偏科”“贪玩”等通病,但是家长的教育很重要,如果能及时给到孩子正确的指引,一样可以把孩子培养得很优秀。


为了孩子从小培养学习兴趣,她陪伴孩子写作业,陪伴了整整六年时间。


期间,她会和孩子一起预习第二天的课程、一起复习不会做的题目。


发现孩子说谎就跟他聊聊天,引导他,让他发现其实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至于后面的结果,她的三个儿子都非常热爱学习,都成功考上了斯坦福大学。


陈美龄的教育方法简单有效,几乎适用于所有家长。


孩子面对大量的作业已经很难受了,我们应该用共情、引导甚至是小游戏,来替代打骂。


多给他们一点思考的时间,陪他们一起战胜难题,寻找学习的趣味性。


关注身体、心理的健康:

培养孩子爱运动的习惯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往年那些高考状元,在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几乎都有一项,那就是运动。


毕竟,没有健康的身体,哪来学习革命的资本呢?


据统计表明,缺少运动对儿童的影响非常明显:


30%的儿童因缺少运动导致体型过胖或者过瘦,体质下降,进而影响学习能力和成绩。


近视眼的青少年人群数量急剧增长,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运动,长期久坐的生活方式。


多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帮助孩子提升智力:


通过运动神经系统功能,孩子可以习得平衡能力;


通过感觉神经系统功能,孩子在观察、比较、分析、评价中,为自己的智力发展打好基础。



更有远见的父母,还懂得利用运动帮助孩子完成挫折教育。


长沙有位家长,从儿子9岁起就给他制定了“家规”:


每天必须保证足量的户外运动,不玩够2小时不准写作业。


长期以往的训练下,孩子很早就学会了滑雪、攀岩、皮划艇等高难度运动。


更关键的是,他可以把学习上的压力释放出去,在运动中变得坚强而有毅力,不管生活还是学习,从不轻易言弃。


美国心理学教授塞德兹博士说:


人如同塑造陶瓷一样,小时候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所以啊,不要一味打压孩子,怪罪孩子不努力。


智慧的父母,是可以给孩子赋能的,哪怕孩子资质平平,也能用爱浇灌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点个【 在看 愿所有父母都能做到这4点,陪伴孩子一起进步!



作者简介: 鹿呦呦 ,十点读书签约作者。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点击下方星标不二大叔
看更多优质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