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富商云集之地
见证广州繁华历史的老街区
一条宝源路,半部西关史
History
广州有三宝:多宝路、宝华路、宝源路
短短500米的宝源路
是三宝中传统建筑保存最多的一条
走在宝源,能感受到广府浓厚的人文气息。
每一栋
民宅都仿佛一位时光老人
,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在清代的时候,随着西关商业的蓬勃发展,富人们都来到宝源一带修建住宅,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历史民宅。
宝源路141号明勤第,是宝源路为数不多的一栋洋楼,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独具韵味。
可以看到明勤第保留着西关传统的趟拢门,而二楼有着异域的巴洛克风格,还有山花、罗马柱等精美元素。
在宝源,具有历史韵味的民居前都配上了一块牌匾,上面还有一串独一无二的编号,
像是一纸出生证明。
//
这里的民居大多都没有进行翻新修复,依然保留着建筑最初的模样,
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诉说着广府历史。
在宝源,也不乏新旧交融的例子。沿街一路走着,能看到这样一栋中西合璧的洋楼,门上写着大大的101号,远远看过去便十分吸睛。这栋建于1910年的民国老房子,经过三年的改造,成为精美的私房菜馆。
这里的每一栋房屋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设计韵味和风格,可以猜测当年兴建之初,楼主的精心设计和品味。
每栋历史民居,都像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
,直观地让我们看清西关大屋的构造。第一道屏风门,像两面窗扇,轻巧便于开关。第二道趟栊门,中间横架着十几根圆木,而
第三道才是真正的大门。
这里没有被开发成
网红店聚集
地,
午后阳光下,漫步其中,惬意悠然。
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不仅能欣赏一系列历史民宅,还能窥见老广生活的点滴碎片。
“街坊大便卖
,埋黎睇埋黎拣。“ 街边摞着几个大筐,阿叔阿姨们正弯着腰,专注地挑选新鲜
水果
。
在路灯下还依靠着一辆年代久远的自行车,篮筐里堆着阿姨的「今日份战绩」。仔细看,把手前挂着一颗锈迹斑斑的铃铛,“叮铃叮铃……” 已经陪主人走过十几二十个春秋了吧。
这里的一景一物都透着岁月的痕迹
,老旧的小卖部,还卖着几蚊鸡一包的冰杨梅。
隔壁一家没有招牌的小商店,只有几个大红字印在墙上。锈迹斑驳的几个铁架上,整齐排列着沐浴露、洗衣液等日用清洁品。
……
再走几步,是一家充满年代感的回收公司。一大屋子的报纸堆积成山,看着还蛮震撼的。
以前老广家门前,基本都挂有一个报箱。看完的报纸会堆在家中的角落,吃饭的时候拿一张垫餐桌,过年过节大扫除的时候揉成一团擦窗户,擦完后的窗户都是锃亮锃亮的!
继续走着,来到一处屋檐下,水果篮摇身一变成为收纳好物。
废弃的单车搁置在家门前,在车尾垫上一块木板,晾晒各种煲汤药材。在宝源,
你能在老广的生活点滴中,看出他们的“知悭识俭”。
越来越多本土后生仔来到老西关,为宝源注入新活力。沿街新进了不少特色民宿、发廊、面包店、咖啡屋。周末来这里
叹杯啡,食个包
,都很不错呐!
……
开在自家楼下,超接地气的环境。
几张桌子、板凳撑起西关传统美味的小天地。
许多地道广州小吃这里都有喔:猪脚姜、萝卜牛杂、炒田螺、龟苓膏绿豆沙……
点了一碗萝卜牛腩,30蚊,价格稍稍偏贵,但品质还不错!牛腩一大块炖煮得刚刚好,软糯适中,
萝卜咬下去biu汁,十分清甜。
炒田螺25蚊一份,螺肉挺大只的,肉质Q弹,配上紫苏一起炒
,够镬气又惹味。听闻
相比之前的街坊生意,这几年都有些许升价,可能性价比就没以前那么高了。
陪伴老广长大的美味,除了燕塘牛奶、五羊甜筒,还有各式广式糕点。
在赞记,你能看到别处已经很少在卖的传统点心。
嫁女饼、鞋底饼、香蕉糕、白绫酥都能在这里买到。
鞋底饼不但不臭,还香酥到掉渣。有着鞋底一样外形的鞋底饼,入口散发着满满的猪油香。而赞记的老婆饼也是保留着最传统的做法,入口微甜的糖冬瓜,吃起来又酥又糯。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开在宝源路T字路口位置,招牌和复古的装潢非常醒目。
店内有
很多唱片和手办,
还有只
慵懒的
花皮猫猫
,出入门记得随手拉上
喔。
在某评上点的
38块
套餐,一杯咖啡配一份点心。可以选择一件伯爵蛋糕卷、两块核桃酥或者三个司康,抵到裤穿窿!
热拿铁入口顺滑,奶香浓郁。配上酥脆的核桃司康,中和掉咖啡的微苦感。午后晒着太阳,来一份这样的下午茶是再惬意不过啦。
对于喜欢冷饮的朋友来说,来一杯经典的冰拿铁也很赞。搅匀顶上的咖啡液是最治愈的过程,还能闻到浓郁的咖啡豆香,上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