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随着最后一秒的神奇两票,陈铭在最终的BBKing之争中战胜了颜如晶,问鼎本届冠军。《奇葩说》第五季也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之前,牟頔和马东也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官宣,“《奇葩说》一定会有第六季”。
从《奇葩大会》的独立和下架调整,到《奇葩说5》的姗姗来迟,再到最后傅首尔和董婧的退赛风波。《奇葩说5》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
比起这些“坎”,《奇葩说5》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挑战。由于导师的调整,选手和赛制的变化等等原因,从第一季到第四季,《奇葩说》的口碑和播放量都经历不同程度的下跌。
拿《奇葩说4》来说,从艺恩数据来看,即便到了最终收官的两集,其热度也并不算高——2017年6月17日收官当天,《奇葩说4》排在第6位,6月18日,这个排名也只不过上升到了第4位。同样是收官日,《奇葩说3》点击量则排在了当日第二位。
本季请来“直男经济学家”薛兆丰以及综艺咖李诞充当导师,实际上就体现了马东对于节目调整的一种决心。那么《奇葩说5》的数据究竟如何呢?播出期间的数据波动又体现了这一季节目什么样的历程呢?
还原《奇葩说5》之路:化险为夷,高开高走
头顶着“中国最长寿网络综艺”的名号,《奇葩说》走到了第五季。但经历了4年的洗礼,观众也开始逐渐的产生了审美疲劳。所以《奇葩说5》开赛伊始,米未就大胆的舍弃了之前的选人规则,以一场“无差别的60进30”大战,拉开了整季比赛的序幕。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9月21日节目上线的前一天。董婧微博的一篇文章却让化妆间里,她与傅首尔的一场battle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点。一时间,网络上在对当事双方网络暴力的同时,也不断传出米未内部“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的新闻。用马东的话来说,“之前我们一直想上热搜,但现在我们想从热搜上下来”。
但好在这并没有严重影响节目的播放效果。9月22日开播第二天,《奇葩说5》的播映指数达到70.2,成为了当日唯一播映指数超过70的网络综艺节目。
作为一档周播节目,《奇葩说5》在此后的播映指数明显有周期性波动的。
但在艺恩播映指数9月21日—12月9日的图表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奇葩说5》的播映情况的波动。
首先在10月上中旬,“高晓松谈爱情观”,“陈铭痛斥网络暴力”等等词条纷纷登上热搜,甚至受到了人民网等官媒的注意。节目的热度达到了峰值,从图中可见,整个一季中播映指数最高点出现在了10月14日,当日播映指数为76.3。在10月13日的复活赛中,马东突发奇想,宣布获胜队可以当场抢人。这虽然在当时引发了现场的混乱,但也在增加比赛趣味性的同时,把整个节目推向了高潮。
有意思的是,整个播出期间的最低点出现在11月18日,之前节目设置了“神仙打架”的环节,连续两期都让导师下场辩论。16日的薛兆丰开杠蔡康永的环节把整季两人的“CP”感推上了高峰,17日《奇葩说5》播映指数达到68.9,但由于第二天高晓松和马东之间的“打架”没有达到观众预期,故而热度也直接探底到了48.8。
这样的数据变动也客观上体现了当下网络节目制作的一个现状。无论之前的内容有多好,只要在一个时段不能满足观众的预期,就会立即出现数据上的滑坡。
好在在最后的收官上,《奇葩说5》获得了不错的成绩。12月9日《奇葩说5》播映指数达到71.3,超过了之前一直领先的《明星大侦探第四季》,获得了当日的日冠。
在周指数上,《奇葩说5》也在第39周(9月24日-9月30日)开始,连续6周位居网络综艺播放指数周榜榜首。这个成绩相比于第三和第四季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另一方面,《奇葩说5》上线第一周(第39周)与最后一周(第49周)播映指数对比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的看到,虽然媒体指数(62对46)和用户热度(60对55)有了一定的下降(刚上线时有董婧和傅首尔事件),但在好评度(72对71)和观看度(68对62)上都有了一定的上升,这也侧面体现了节目在播出过程中逐步通过口碑发酵,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可以说,在国内无论是剧集还是综艺,想要做得长久都会经历种种坎坷。身为“最长寿综艺”却一直在“服务客户”丝毫没有改变,马东的花式口播,以及在节目中为金主各种量身定制的服务都让《奇葩说》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始终在经济效益上没有打折扣,5季15亿的广告收入也让《奇葩说》这面金字招牌一直“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