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有时候
蛋蛋姐正码着字
会忽然忍不住想
此刻我如此热爱写作
可是我到底能坚持多久
又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
当遇到阻力的时候
比如:战争、批斗、绝症
我还会不会坚持
我可能会弱弱地说一个“会”
可是,说实话
倘若你要我对天起誓
我一定不敢
可是
有一个人他真的做到了
他把自己的一生
都献给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
抗日战争、文革、癌症
统统都没有打倒他
他用这一生的时间
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
把中国化学学科教育拉向了世界水平
他是我国第一个没有留过学没有博士学位的中科院院士
他编写了化学界第一部中文教材
他研制出我国第一代镍氢电池
他主持编写了一部赶超国外水平的化学教科书
他是我国最高产的化学家,70多卷册,4000余万字
他是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
南开大学教授
申泮(pàn)文
他一生热爱教育
从求学时开始
多位恩师就已经
在他心中埋下了教育的火种
他出生在广东从化
父亲是工人,家里很穷
为了谋生
他们举家北上来到天津
1935年
19岁的申泮文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
成绩很优异,家里却没钱
靠着学校照顾、兼职和奖学金
好不容易上了大学
申泮文高中毕业
没想到的是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了
天津沦陷
南开大学也陷于日军的野蛮轰炸之中
学校奉命西迁
奖学金中断了
也没有人再能顾上他
国破、校毁、无学可上
申泮文悲愤交加
毅然投笔从戎
南下参军
跟随国民党军队开往淞沪前线
然而
不久国民党军队就全线溃败
亲眼目睹生灵涂炭
看着国土一寸寸沦丧
再看看腐败的政府
申泮文陷入了深深地绝望
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一片黑暗
这个时候
他想到了曾经的老师
临时大学化学系主任杨石先
四个月后
申泮文申请离队
到长沙找到了杨石先老师
由于化工系已经搬到重庆了
在杨石先的帮助下
他转入了化学系继续读书
本已亲历战争心力交瘁
再加上中途转系插班
申泮文的成绩一塌糊涂
这一次他居然被学校退学了
就在这时
临时大学奉命内迁昆明
成立西南联合大学
也许是越努力越幸运
申泮文生命中的第二位恩师出现了
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
愿意资助他一同前去
在黄钰生的帮助下
申泮文再一次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
63天步行1600余公里抵达昆明
亲历国家之苦
感念恩师之恩
申泮文两年就完成了三年学业
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
申泮文在西南联大
毕业后
他进入了航空委员会油料研究室工作
本以为可以从此干出一番事业
没想到的是
研究室要求所有人必须参加国民党
曾眼睁睁看着国民党腐败
申泮文怎么可能会同意
他愤而离职
那几年
他在西部四处漂泊
人生一片迷茫
他再一次想到了曾经的恩师们
他想
也许教育可以救中国
他开始走进学校
大学、中学老师无所不做
申泮文在昆明天祥中学任教时与学生合影
1946年
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
他6年的漂泊也画上了句号
第二年回到了南开大学
他一手筹建了
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并任主任
并翻译出版了
新中国第一部中文化学教材《普通化学》
那个年代
人们觉得学外语是崇洋媚外
老师们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
申泮文风华正茂一腔正气
他顶住重重压力
公开支持学生学外语
为了帮学生学外语
他弄来美国化学会的一套
《无机合成》丛书
让学生们分组翻译
他一个个地改病句、错字
让学生们把改后的作业
誊写清楚再交上来
学生们的专业英语水平突飞猛进
别提他有多高兴了
与此同时
他还承担着中苏重大科技合作项目
1959年
山西大学恢复建制
申泮文想
这得有好老师啊
他自告奋勇前去援建山西大学
满怀雄心壮志
要大干一番事业
要为山西大学培养最优秀的老师
作为南开大学化学系主任
他组织青年教师编教材
集体备课
在他的带领下
山西大学化学系迅速发展
成为我国省属高校中
最优秀的化学系和最早的博士授权点
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可是
那时的“左倾”路线愈演愈烈
大家都忙着搞阶级斗争
谁让你去搞教育
他努力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
却反被批判为“与党争夺青年”
文革中
直接升级为“申家村反党集团”
如此热爱讲台的他被拉下来批斗
研究室被拆了
学术和社会活动统统受限
然而
申泮文却想
你们不让我搞
那我就悄悄搞
整整13年
他开始关起门来搞译著
并实施“开门办学”
到农村搞腐植酸肥料支援农业
他走遍山西大地
对风化煤腐植酸资源进行了普查
并绘制出了分布图
1977年
中科院院士杨石先到山西访问
看到申泮文所做的工作大为动容
第二年
他此生二度回到了南开大学工作
此时的他已经61岁
走过了人生最好的时代
他知道
要想赶上世界先进化学教育水平
必须有好的教材
似乎要把失去的时间都补回来
他日以继夜地努力工作
组织人自己编外加翻译
出版了一批教科书
其中
《无机化学统编教材》
和《基础无机化学》
至今仍在使用
大学之大
只有教材
没有好老师怎么行呢
1980年
他主持举办了
全国无机化学主讲教师讲习班
他还亲自奔赴
太原、兰州、哈尔滨、金华、昆明等地
主持讲学
从讲习班里走出来的许多人
至今仍是中国化学教育的中坚力量
而他也通过三个五年计划
让南开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拥有19位教授、15位副教授、7位博士生导师
并培养出多位博士和硕士
多年投身教育事业
苦心孤诣经营
终得桃李满天下
别提他有多高兴了
与此同时
他还不忘记搞科研
他说:
国家需要啥我就搞啥
那几年
他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
他还力图让这些成果用于生产
他在国内率先开展金属氢化物的研究
他合成并研究了一系列
离子型金属氢化物
其中
他的镍基储氢合金研究成果
为863高技术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为我国863高科技计划中
第一个投入开发的项目
而他的镍氢电池
一经投入生产
便占据了世界产量的20%
左手抓教育
右手做科研
又不是铁打的身体
谁承受得起
1993年
77岁的他被查出胃癌
整个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
一个77岁的老人
只有五分之一的胃
已经为中国化学教育
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
回家安度晚年去又有谁能苛责
说句不好听的话
他的人生又还有多少路可以走呢
然而
为教育操心了一辈子的他
却再也闲不下来了
去加拿大访问回来的他
觉得中国的教学太落后了
应该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
80岁高龄的他
开始学习计算机
钻研多媒体编程技术
他要研制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软件
他对博士生车云霞说:
你把化学元素周期表给我“变”到电脑里去
他和车云霞成立了化软学会
就是化学编程双培养
1个实验室,15台电脑,30名学生
历时三年
60多万汉字、4000多幅图片和1000多幅动画
电子教科书《化学元素周期表》正式出版
一经出版
便获得了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北京大学使用后
一年级的化学课时减少了一半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评价说:
本项成果属国际一流先进水平
代表我国大学多媒体教学和研究的水平
而他做的这项工作
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了整整15年
互联网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了解到国外的高等化学教育体系
他发现
以往的自己和中国都错了
他们竟误会了化学一百年:
引入国内约100年的《普通化学》是一种误读,应当改成《化学概论》
推翻自己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啊
可是他不光推翻了
他还要大声喊出来
他主张
面对一年级新生的这门课程
由那些对化学学科整体发展
有着深刻把握、经验丰富的教授亲自授课
并给教科书更名
然而
这个改革所要求的水平太高
老师们怎么会乐意
领导无比巧妙地否定了他:
如果您能把整套教材编写出来,我们就改
他们认定了他做不出来
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
这反倒激起了他更大的斗志
80岁的他却立志要干一件大事情
——出版一部赶超国外教科书水平的教材
他说:
我这一生
就是在不断地斗争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历时四年
《近代化学导论》上下两册完成了
一经出版
便被列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做科研、编教材
申泮文硕果累累
然而
他最喜欢的却是三尺讲台
90岁高龄的他
常常骑着一辆二八式自行车
穿行于校园和家之间
给本科生上课
有一次天下大雨
大家都以为他来不了了
没想到他还是准时出现在了教室门口
半个身子都是湿的
那一刻,掌声雷动
学生说:
他上课声音洪亮,思路清晰,而且从不迟到
他常常回头去看西南联大
这个教育史上的奇迹
他说
那些教育家的形象在我心中深深扎根
我觉得就应该像他们一样做人做事
他也常常去传递他的教育思想:
要有让真诚的人来办教育
教育中要有爱国主义
培养高层次人才要立足国内
亲历国破校毁
爱国教育自然是重点
他说
“没有爱国主义作为基础的教育都是空谈。”
他珍藏了许多日军侵华的历史图片
每有新生入学
他就拿出那些图片办展览做讲座
给学生讲老南开的历史、讲爱国主义
同学们听起来像听评书一样
然而
他依然觉得这样的力量太小了
不能够传递他的教育思想
92岁高龄的他与时俱进
开通了“申泮文教育家博客”
成为我国最老博主
申泮文在写博客
他的博客里大多都是关于教育改革
有趣的是
他居然在博客上和方舟子展开了一次论战
他曾经提的
《普通化学》应改为《化学概论》一事
被媒体报道了
方舟子知道后
在博客上言辞激烈地写:
这个老院士是不是老糊涂了?
闻言
93岁的申泮文敲出了1000多字的博文
《申泮文答方舟子先生》
他不满且不失风度地写道:
欢迎方舟子先生来南开大学访问,看看我老不老,糊涂不糊涂。您没有听说过,我来往还骑自行车,有‘上坡不下车,下坡不刹车’之称?
担心方舟子看不到
他还特地跑到方舟子的博客里留了言
申泮文一直忙碌着
而他90岁后最忙碌的一年则是
2011世界化学年
他亲自策划一系列科普活动
组织讲座、调研、参观
似乎这是他自己的盛大节日
那一年之后
申泮文彻底病倒住进了医院
学生每每探望
他都不忘操心教育改革
2016年,南开师生看望申泮文
他说
如果可以
他愿意当一辈子教书匠
有人问:
这么多年
促使您一路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
他笑笑:
这就是我自己的梦
让中国的高等化学教育能够走在世界前列
如此国家重担
他一肩挑起
让中国化学这张白纸美丽如画
却还能如此的轻描淡写
我不知道还有谁能做到
这里面是他的
满腔爱国情和一颗教育心
只是
也许他真的太累了
2017年7月4日0时42分
101岁的他永远的离开了
此时据他胃癌手术已经过去了24年
在他的葬礼上
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亲自致电或送花圈哀悼
他的众多学子友人从海外赶回吊唁
全国各高校表示哀悼
在网上发起的献花哀悼活动中
有三十多万网友进行献花
他的外孙则这样写道:
这个世界上的确是
少了一位有趣的英雄
化学界的确少了一代宗师
最重要的是
中国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钱学森曾经的灵魂拷问
深深击中了中国人的心: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答案不言而喻
因为许多老师都在忙着做项目
到企业去捞钱啊
当“老师”成为了“老板”
谁管你学成个什么样
中国教育怎么样
和“老板”又有什么关系
先生和导师两个词
历来在我心中有特别的分量
我十分反感当今社会
随便什么人都能称为导师
但是
申泮文在我心中
当得起先生
尊得上导师
堪为万世师表
我想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赞颂严光先生的话
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如果每个老师都像他那样
发自肺腑的热爱学生
如果每个老师都像他那样
一心为中国教育事业着想
巍巍中华
何愁难出杰出人才
中国高等教育
何愁不能走向世界前列
我盼望着
有一天
这世上有千万个申泮文
我盼望着
那一天
“钱学森之问”成为千古笑谈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
南开化学 《追忆|一位有趣的英雄:我的外公申泮文》
师燊 《申泮文: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当一辈子教书匠》
中国科学报 《申泮文院士:桃李不言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