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这才是美国
答美出国:①赴美留学、移民、旅行、投资、生子、看病,1000名当地华人做您的私人顾问;②了解真实美国文化生活,100名签约作者,用亲历和亲记每天写给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这才是美国

流浪了这么久,我,终于从美国回到了上海!

这才是美国  · 公众号  · 美国  · 2020-10-26 23:00

正文

--- Tips:点击上方 【憨爸在美国】 查看往期内容 ---


Part.1


谢谢大家的关心,我已经降落上海,在宾馆隔离了!


也就大半年没回国,可是这次出差跟以前的感受完全不同。


我从旧金山机场出发,这曾是全美国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可是这次过来,整个机场却是空空的,除了少数几个航班在飞之外,别的都关了门。


这是机场里的餐厅,只有寥寥的几个工作人员坐着吃工作餐。


下面这张图左首被广告牌挡住的,是最著名的DFS免税店,以前这里人山人海,大家都在抢购化妆品,现在也彻底关了门。


连本来应该很繁忙的电梯都罢了工!


以前很不喜欢机场,觉得太闹太闹,更不喜欢机场的免税店,每次老婆钻进去,总要大包小包买一堆化妆品带上飞机。


可是这次,我突然有点伤感,我有点怀念那个喧嚣闹腾的机场了。


而在这一路上,我遇到了三个人,更给我平添了几分感慨!


Part.2


第一位是送我们去旧金山机场的司机。


司机是一位华人大叔,60岁左右的年纪,头发花白。他来美国已经几十年,孩子都已经工作,已经到可以享受人生的年纪了。


我一上车就先感谢大叔,谢谢他在疫情蔓延的时候,还能接送我们去机场。


大叔哈哈一笑,“这算什么,现在已经好多了,旧金山去中国的航线也开通了。要知道,前几个月,我还去洛杉矶接送客人呢!”


我心里一惊,前几个月是美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那时美国到中国的航班也就只有洛杉矶、纽约几个城市。因此很多华人回国时,都只能到洛杉矶去坐飞机。


而我们这距离洛杉矶有将近 600公里 , 6小时左右的车程,一来一回要开至少 12小时 。那时候酒店因为疫情都关了门,这就意味着大叔这12小时,得一口气开完才行。



我就问他,“那多危险啊!开车又累,病毒传染的危险性又那么高,你年纪也不小了,为什么不在家休息休息呀?”


大叔却这么回答我,“那时候很多人都急着回去,能抢到一张机票非常不容易,如果因为赶不到机场而错过航班,会急坏的!因此, 能帮就帮一下了!


大叔轻描淡写的一番话,却在我心里升起一股暖流,我突然想到《在一起》里雷佳音扮演的那位快递小哥,在全城封城的情况下,依然开着自己的车给千家万户送快递。



大叔和雷佳音那位快递小哥何其相似,他们不仅仅是接送客人、运送外卖,更是给大家传递一份坚持下去的希望和信心!


Part.3


第二位是浦东机场等待隔离时碰到的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估计是留学生,和女朋友一起回国,小两口如胶似漆的,一口一个“老公”、“老婆”叫的好不肉麻。


我们那天等待隔离出了状况,负责我们那个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做事效率太低,偏偏那天人很多,结果造成了大量的人员积压,很多人拖着箱子被困在机场,根本走不掉。最要命的是,里面还有很多儿童!


我是下午2:30飞机降落的,等到了晚上10点多,还是被困在隔离集中区,女儿因为年纪小,已经在我身上睡着了。


我还算好的,毕竟有老婆在旁边,可以一起照顾。可是等候的队伍里有一位妈妈, 独自一人,带着一个27周的小宝宝 ,也跟我们一起焦急地等待。


这么小的宝宝,都没法戴口罩,在这么人群密集的地方等,想想真是让人着急。



这时隔离巴士开了过来,但是巴士容量有限,载不了那么多人,于是工作人员就按照报名先后的顺序来安排,报到名字的才能上车,没有轮到的就继续等待。


等叫到年轻人名字时,他兴奋地跳起来,把手一举,“是我”,于是搂着女朋友准备上车。


可是等到他途经那个抱小宝宝的妈妈时,他犹豫了一下,突然停住了脚步。


年轻人对那位妈妈说,“你孩子太小, 你带宝宝先走吧 ,我们可以等下一班!”


那时候, 大家都已经等了快8个小时 ,饭也没吃,水也没喝,体力和耐心都到了极限,大巴车的到来是困境中的一线希望。可即便如此,年轻人却选择了把希望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年轻人最后又等了2小时才等到下一班巴士,可是他仍然跟女朋友说说笑笑,像个没事人一样,丝毫看不出一丝的后悔和倦意。


虽然就是一次普通的让座位,他给人展现的却是那份尊老爱幼的品质,更是新时代年轻人身上一种责任和担当!


Part.4


第三位是宾馆隔离处的一位医生。


我们从隔离巴士下来后,随即进入隔离酒店。


跟以往不一样的是,这个酒店门口会多一张桌子,有一位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全副武装的“门卫”守在那里。



我一进门,就被“门卫”拦住了,这时我才知道,原来在门口站岗的“门卫”是一位女生,从上到下被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听声音估摸着是三十多岁的年纪。


而且她压根不是什么“门卫”,她是酒店隔离点的驻场医生!



原来进宾馆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医生处填写表格,并测量体温,只有医生说合格后,我们才能入住进去!


那天我进酒店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2:30,我都很困倦了,而这位医生依然在门口兢兢业业地守着。


办完手续后,我跟医生道了声谢,“您快下班回家休息吧,都这么晚了!”


医生,“不急的,我不累,我就住在酒店里,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给我发微信!”


紧接着,医生把我拉进了酒店的隔离群,原来这里每一层楼都有一个微信群,每天大家要在群里打卡自己的体温和身体状况,医生会进行监测,如果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她们会立马给你解决。


这个宾馆有561个房间,也就是说一个医生要照顾到500多个人的身体状况,这个工作量真的很大。


我问她,“您要在这需要工作几天啊?”


她,“每次连续工作5天,今天是我最后一班岗, 明天就可以回家陪女儿啦!


我看不到她的表情,但是当说到女儿时,她的声音却有掩饰不住的激动。虽然在同一个城市,可是为了防疫的工作,母女两人却天各一方。


不仅仅是医生,整个酒店,从前台到保洁员一个个都穿着防护服严阵以待,努力工作着。


而我们这些游客需要做的,仅仅是被关在房间里不要出来,每日三餐都会有人送到房间门口。



虽说被禁足,可是我却丝毫感觉不到任何的惊慌,相反我觉得很安心,一切是那么的有条不紊。


防护服隔不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隔不开这人间的温暖!


Part.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厨房的这扇柜门,千万不能打开!
8 年前
行业研究报告  ·  崛起中的中国金融科技
7 年前
上海陆家嘴并购联盟  ·  彻夜无眠!汽车修理店的末日要来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