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文观止
最大的古文观止研究者和爱好者社区,我们以书交友,以文会友,奇文共赏,不亦快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文观止

徐茂公遗嘱:墓中不陪葬金银,只准放一套官服!15年后发现真高明

古文观止  · 公众号  · 古典文学  · 2023-07-02 07:00

正文

徐茂公,是《隋唐演义》中瓦岗寨的军师。他算无遗策,基本可以说是隋唐时期的诸葛亮。但在正史中,徐茂公应读作徐懋功。徐懋功投唐后,被李渊赐姓为李,因此史书将他通称为李绩。而这一点,在笔者很多关于徐懋功的文章里都有提及。按照我写徐懋功的惯例,还是将他写作我们都熟悉的“徐茂公”。

1971年,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西安考古队对位于乾陵的徐茂公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墓中,专家们痛心地发现了五个盗洞。别说是金银,就算是一件完整的陶器都找不到。

然而学者们在墓中却有一个更惊人的发现——一顶帽子。相比于金银和瓷器,这顶帽子可谓是弥足珍贵。因为这是中国考古史上,最早的唐代帽子实物。根据考证,这顶帽子名叫三梁进德冠,有1300年的历史。这种进德冠一共分为一梁、二梁和三梁三种。而三梁进德冠,只有三品以上,对国家具有重大贡献的功臣才配佩戴。

作为大唐元勋,灭国无数、战无不胜的大将,封爵为英国公的徐茂公,自然配得上这样的尊荣。那么徐茂公为何要将一顶帽子埋入墓中呢?

而这,就要从徐茂公的遗嘱说起了。众所周知,徐茂公本是李密的部下,后来在李渊帐下效力。天下统一后,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的矛盾逐渐尖锐。因此,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曾征求了徐茂公的意见。然而一向谨慎的徐茂公不想再冒险押宝,而是采取了骑墙的态度。

玄武门之变后,徐茂公虽然并没有被李世民怪罪,但两人之间仍种下了芥蒂。因此,徐茂公在贞观一朝,一直都夹着尾巴做人。李世民让他出征,就立即出征(而且必打胜仗)。打完仗后,徐茂公便直奔府邸,闭门不出,绝不妄作交际。

然而即便如此,徐茂公仍没有逃过李世民的猜忌。李世民去世前,原定作为辅政大臣的徐茂公贬到叠州做刺史。诏令发出后,李世民告诫太子李治:“徐茂公只要表现出任何不满,就立即杀掉他!”

然而老谋深算的徐茂公很快便看出了李世民的企图,他竟连行装都不收拾,直接前往外地赴任。而徐茂公这种颇识抬举的行为,最终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赏识。很快,李治便将徐茂公召回了京城。

唐高宗执政期间,武媚娘逐渐得宠。因此,李治决定废掉王皇后,立武媚娘为皇后。为了让皇帝收回成命,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一起前往大明宫施压。然而同为元老大臣徐茂公,却推说有病,不肯参与。

然而到了晚上,徐茂公的“病”却好了。于是他连夜入宫,并告知唐高宗:

“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

此时的李治,正愁找不到政治上的盟友。徐茂公的表态,无疑给李治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李治立即废黜王皇后,将武媚娘推上了后位。

不得不说,相比于玄武门之变以前,徐茂公做官的艺术进步了很多。从前不会站队的徐茂公,很快就在唐高宗和长孙无忌之间做出了抉择。而这一抉择,也让他躲过了后来的朋党之祸。褚遂良、长孙无忌相继被李治整死后,徐茂公不仅安然无恙,反而还步步高升。

公元669年,76岁的徐茂公去世。而唐高宗李治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他将徐茂公的墓堆成了“品”字型的三座小山,分别象征着阴山、铁山和乌德山,勇于纪念他攻灭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三大强国的盖世奇功。

但在去世前,徐茂公却忧虑地对弟弟说:

“我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辛辛苦苦建立门户,希望能够荣及后嗣,然而皆为不肖子孙败掉。我将子孙交给你了,你必须慎查,若有不肖之人,立即杀掉。不要像后人笑我,就像我笑房、杜两人一样。”

与此同时,徐茂公还对他的陪葬做出了一个特殊规定:

“我死,布装露车载柩,敛以常服,加朝服其中,傥死有知,庶著此奉见先帝。”

简单翻译来就是:我死后,让我穿着平常的衣服下葬,同时把我上朝穿的衣服放在棺材里。如果死后有知,我也好穿着衣服去见先帝。唐朝时,仍流行厚葬习俗,而徐茂公却连金银陶器也不肯陪葬,只留下一件朝服。

仅仅15年后,徐茂公一家果然因不肖子孙而败落。当时,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结果身败而死。而徐茂公的墓,也被武则天发掘,挫骨扬灰。而在墓中,却没有发现多少陪葬,只要一件朝服。而在旁人看来,徐茂公确实公忠体国,不计较个人富贵。

因此据笔者猜想,徐茂公墓中的帽子之所以会留存,或许是因为想起了徐茂公曾为她仗义执言。如果没有徐茂公的深夜入宫,哪有武则天的今天?正是因为如此,武则天只是抄没了徐茂公一族的家产,并没有将之灭族。按照武则天以往的尿性,灭了政敌的族可是基本操作。

正因为武则天的一念之差,才让徐茂公官帽这个国宝留存到今天,并妥善地保管在昭陵博物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