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材料学网
材料界最具影响力的资源共享平台!发布基础知识、新闻资讯、科技服务、数值模拟、考研考博、论文写作、招聘信息、先进设备及产业应用等,服务于中国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发展,以及相应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和咨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明思  ·  【明思 分享】小学练字楷书30法 ·  昨天  
河北明思  ·  【明思 分享】小学练字楷书30法 ·  昨天  
读嘉新闻  ·  深夜,暴涨! ·  2 天前  
读嘉新闻  ·  深夜,暴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材料学网

扎心!刚评上院士,就被曝十余篇论文造假!6篇论文已被撤

材料学网  · 公众号  ·  · 2024-06-21 22:50

正文

作为自己国家领域内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他被评为澳大利亚双院院士,作为科研大牛,实属荣誉满满。 可戏剧是的,刚评上院士不到1年,他就被曝出论文造假,更有多篇论文被撤稿。

当这些堪称“科研大牛”、“院士”级别的人物,涉嫌学术造假时,将会给学术界带来怎样的故事?

学术大牛发600余篇论文

刚评上院士就被撤稿6篇论文




他是自己国家领域内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科学家,是2015年、2017年连获两院院士荣誉的教授,科研荣誉满满! 却在刚评上院士不到1年,被曝出论文造假,接连十余篇“问题”论文被扒出,6篇论文被撤稿......
Mark J Smyth教授,是一个高产并且高质量的科学家。在过去短短30年的科研生涯中, 他一共发表了600余篇论文,总被引次数超过50000次,个人 H指数 高达127 。他在 2015年当选为澳大利亚卫生与医学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
近日,这位教授被IF16的国际知名医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简称:JCI)撤回了联合他人2013年2月1日发表题为“Host immunity contributes to the anti-melanoma activity of BRAF inhibitors”的研究论文, 主要原因是,缺乏证据来证明所报道的某些实验结果。
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最近通知了JCI 对这篇文章的关注,并表示调查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缺乏证据来证明所报道的某些实验结果。根据调查委员会的调查结果,编辑们决定撤回这篇文章。
其他相关作者同意杂志社撤回这篇文章的决定。其余的作者要么不发表评论,要么无法联系到。
此外, 诚信科研编辑部发现,Smyth参与的其他15篇文章,涉嫌图片不规范使用,及数据异常 (无法提供原始数据、缺乏证据来证明所报道的某些实验结果等)。
部分撤稿论文展示 图源:pubpeer
据一份外部评论称,澳大利亚著名癌症研究员 Mark J Smyth教授是“一个利用自己的声誉、地位和权力进行恐吓的恶霸”, 避免对其科学方法进行适当审查并对其行为进行调查。
根据审查,举报人和目击者怀疑Smyth伪造了数据,部分原因是他没有在动物研究设施中花费足够的时间来生成他声称的数据量。 在同行学者提出疑虑时,他却并未作出任何回应 ,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是得不出真相的。

学术大牛被113页资料举报

价值2.1亿实验被叫停




2023年末,Science点名打假“与β淀粉样蛋白无关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方向”的学术大牛!他被人用长达113页的材料,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举报学术造假。
图源:Science

著名神经科学家Berislav V. Zlokovic,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USC),是国际公认的阿尔茨海默病和中风研究领域的领导者, 开创了周细胞 (一种围绕大脑毛细血管并帮助维持 血脑屏障 的细胞) 研究的先河
图源: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中心截图

Zlokovic涉嫌严重学术不端,曾在其手下的4名前实验室工作人员也向Science证实了这个份举报:
他们在匿名接受Science采访时表示,举报人会发现异常数据绝非偶然。毕竟Zlokovic经常迫使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调整”数据,甚至使用更换实验室笔记本的方式,以确保实验记录中只包含所需的结果。
举报者用113页的资料, 列出的35篇造假论文和2份造假的二期临床试验数据 ,其中11篇论文的发表时间超过 20 年。以下为Science选取展示的部分论文造假图像:
Zlokovic 的这些基础研究论文, 一定程度上引领了近年来多个神经学子领域的研究方向 ,包括血脑屏障与阿尔茨海默病、卒中等。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对血脑屏障和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资助从 2006 年的 13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9000 万元) 猛增到 2.41 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 17 亿元)。NIH 已经叫停了 3K3A-APC 的 III 期临床试验。

顶级期刊副主编被质疑数据造假





美国化学会旗下顶级期刊ACS Nano,2022年IF达到了18.027。在期刊备受关注之时, 其副主编、韩国纳米材料大牛李永熙(Young Hee Lee)教授竟然被爆料涉嫌数据造假。

李永熙 课题组 于2021年7月发表的论文, 被人质疑造假“拉曼数据和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数据”


后续, 李永熙院士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正式发表勘误,具体包括:

1. 原论文拓展数据图6中,图6d和图6c图片重复, 这是因为不小心把图6c中3层石墨烯的拉曼数据当成4层石墨烯处理了 。更正前后的图片如下:
2. 原论文拓展数据图7中,位置1和位置2图片重复,位置3和位置5图片重复, 这是因为数据被错误地保存了两次,不小心就放错了 。更正前后的图片如下:
至此,这件事才得以平息。这件事虽 给期刊声誉带来不小的冲击 ,但并没有让ACS Nano 这颗新星蒙尘。

总的来说,不管哪个科研领域,有一定学术成就的人,只要是沾上点学术造假的污点,可能就是功亏一篑,有时候甚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牵连更多的硕博生无法毕业......
参考链接:
https://pubpeer.com/search?q=Mark+J+Smyth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河北明思  ·  【明思 分享】小学练字楷书30法
昨天
河北明思  ·  【明思 分享】小学练字楷书30法
昨天
读嘉新闻  ·  深夜,暴涨!
2 天前
读嘉新闻  ·  深夜,暴涨!
2 天前
DeepTech深科技  ·  会发芽的食物才是好食物,自己动手试试
8 年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写给参加高考的同学们,高考加油~
7 年前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名单公布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