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不相瞒,浪姐2我一直追到了总决赛。
那英唱的那首《回声》,大概是这么多场公演里,最能戳到我的。
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也到了能从一首歌听出故事的年纪。
如果你恰好也看过它的歌词就能明白。
《回声》这歌啊,唱的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它唱的是自我怀疑。
也是暮然回首。
唱的是当初那件让你迈不过去的坎儿。
也是现在试图和命运迎头撞撞的勇气。
为了知道有多少人,活得像《回声》里那般坚持本心。
上周,我们也向各位征集过你的
「副业梦想」
。
来看看这些把梦想扛在肩上的人,
都是怎么迈出去的:
这是家人听说我在北京花钱学跳舞时,迎头泼过来的一盆凉水。
拿工资去学跳舞,在别人看来,挺没必要的。
房租压力,大龄催婚,自己的生活就还是一个烂摊子。
可跳舞却是我紧凑生活里,唯一的喘息。
我记得有次旅行,在当地的街道突然听到了旋律。
我没意识到,自己居然偷偷踮了下脚。
就是这么的一下,让我对舞蹈的爱,又活泛起来了。
小时候的我,从来都是规规矩矩。
但现在的我,只想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值得的,真的值得。
@小鸭绒,运营
2.
小时候没那么多机会上兴趣班,打球就是我最大的兴趣。
球台子一搭,小脑袋上下来回,在偏僻的老家,乒乓球我一打就是六年。
学校的设施差,教练又少,可最快乐的日子,全是在那训练的时候。
北方的早上天总是亮的很晚,那会睁开眼就是训练,都不知道什么叫累。
我到现在都记得,小时候早上出门第一件事儿。
就是抬头找找北斗七星,边看边往训练场摸。
16年毕业,我拿了那一届的冠军。奖状都一直被我小心收藏到现在。
后来,我去了大学,开学第一天,我申请进校队,却被拒门外。
“你这个打法啊,再进步很难的。”
“你不是学医吗?哪有时间来我们这练习?”
那天我哭了很久。这是我唯一一次离小时候的梦,那么近。
我接受了现实,过着再普通不过的正常生活。
只是偶尔想起来,还是很羡慕以前的队友。
他们还在参加比赛,还给我看了跟国家选手的合影。
我的生涯没有机缘再继续,但不意味着我会就此放弃。
不能专业打,那就业余打。
梦想啊,也可以不总是遥遥挂在天上的。
@半生之人,医学生
3.
我们是一对80后小夫妻,因为两个人都喜欢大海,就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
把办公室搬去了大海,正式成为了海边岛民。
理想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安逸,我们也有过犹豫,也面对过质疑。
但到现在为止,我们做自由潜水教练已经四年多了。
我们不后悔当初为了潜水,走出大城市的舒适圈。
毕竟短短一生,终将失去,心有热爱,才能奔赴山海。
@Edge,自由潜水教练
4.
我是一名插画师,但我从来没专业学会绘画。
要说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画画的?
我妈说我三岁画了个刘欢,特别像。
后来整个学生时代,我都在不务正业地画小插画。
等到能靠画画赚钱了,想专业地学习绘画的想法,我总是放不下。
于是这两年里,我都在边上班边考试,准备出国留学。
每个月工资加上私活,约等于白天加上晚上轮着转。
熬夜伤身体,但是不熬夜,这事儿就成不了。
尤其是准备作品集的几个月,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扛过来的。
不意外的,上个月我被诊断出眼睛睑板腺萎缩。
玩命看屏幕的结果,但我一点都不后悔。
现如今申请顺利通过了,攒学费计划进程三分之二。
如果一切正常,今年的九月份,我就会到达伦敦。
有梦挺好的,咬着牙坚持坚持,万一就实现了呢。
@仁仁阿,插画师
5.
生命中的前24年,我是个连快走都觉得累的肥宅。
三年前,我到广东出差,当时房东在房子里放了一台老旧的跑步机,为了排解工作压力,我就踏上了那台跑步机。
也就是这样,从开始的五分钟,跑到最后不间断跑五公里,我越来越多去尝试运动。
不夸张地说, 那段时间是运动救了我。
可今年,我被诊断出盘状半月板加上三度撕裂。
现在躺在病床上,看着这条征集,还挺感慨的。
也许你也有过被打倒,却还不想低头放弃的时刻吧。
@匕ee,教师
6.
我刚辞职开始全职写作的时候,被家里人抱怨,被朋友指责,以至于当时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后来随着稿费渐渐变多,才逐渐稳定下来。
别人只知道我靠写作实现了经济独立,但没有人知道我中间付出过多少。
长篇小说百万字,从开书直到完结,没有任何休息。
每天都必须更新,失去了读者就会没有稿费。
长期下来坚持写作,导致我每天神经都很紧绷,身体也出了问题。
但我还是很满足,因为人这一辈子啊,能找到一件热爱的事本就很难。
给你留言的现在是凌晨,如果今天写得够快的话,大概能在五点前睡觉。
@August,自由写作者
看完上面的故事,我又想起浪姐2的那英了。
其实节目刚播那会吧,针对那英的质疑也不少:
明明是可以做导师的人,为什么还要回锅当选手?
大半辈子只唱不跳,参加女团选秀真不是在搞笑吗?
初舞台后采时,那英挺坦率的,说就是来看看自己还行不行。
那英当年有多行?
她是第一位金曲奖封后,也是内地第一个登上小巨蛋和红磡的歌手。
在20世纪的头几年,因为那英没发专辑,内地最佳女歌手的位置,一直都在那空着。
99年她的专辑还被作为国礼,由总理赠送给新加坡。
明明是躺在功劳薄的资历,可那英不想就此打住。
你仔细听听她的《回声》,歌词里字字句句,唱的其实就是她自己。
五十多岁,女性歌手,初代天后。
恐高,肢体僵硬,怕跳舞。
标签是一个接一个砸过来。
年轻的时候,那英坚守自我,扎实做音乐。
到了这个年纪,外界的声音也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判断。
无论是高空瑜伽动作,还是甜美风格的扮相。
她选择用浪姐的舞台,去敲碎这一个个壳子。
如果说前几场的公演,是她向自己发起的挑战。
那《回声》,就是尘埃落定后,依旧无悔的选择。
对音乐的执着,不断试探新的可能,是一名歌手的自律和素养。
和金典多年来,始终坚持有机生活的初心,是不谋而合的。
正如韩寒导演所说,人生难免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才会激发我们爬出低谷的勇气,
人生或许没那么多的触底反弹,跌到谷底再站起来,顶多就还是站在了原地。
可选择走完全程的那个自己,比起攀上成功赛道,更值得去感激。
坚持不过是一种选择,死磕到底和中途停歇,决定权终归在自己手里。
恰恰也是这份对坚持的独到理解,促成了那英和金典品牌的这一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