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标配。日趋丰富的应用软件满足着我们的需求,甚至创造着我们的需求,越来越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我们不出门便可以阅遍天下事。
每天起床,脸还没洗,眯着睡意惺忪的眼便开始熟练地滑屏解锁,看几眼新闻,刷几条微博;
吃饭时看手机,等车时看手机,上厕所没拿手机觉得拉S都不完整;
晚上睡觉前,刷剧刷朋友圈更是停不下来,感觉放下手机就等于抛弃了全世界,在依依不舍中作别;
甚至,现在的春晚都不再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了,而是一家人坐在一起抢红包,顺便看两眼春晚。
贪图一时享乐的我们正在承担着由此带来的巨大后果,视力的快速下降,黑眼圈的加深,甚至不少人,颈椎上的毛病也开始凸显。
除了身体上带给我们的伤害,因为过度依赖手机导致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更应该值得我们警惕。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明知道刷手机对我们不利却无从改变?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无法做到那些明知道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思前想后,我找到了3个答案。
第一:没有彻底明白眼前事情所带来的利弊。
第二:反馈的不及时。
第三:刺激过多,干扰项过多。
我们先从第一个原因说起:没彻底明白眼前事情所带来的利弊。
我有一个挺逗的习惯,每当我坚持一件事情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便会拿出一张A4纸,写下所有这件事情可以带给我的好处。
学习英语便是如此,以前我对英语是极度恐惧的,小县城出身的我,口语更是糟糕的一塌糊涂,从来不敢张口去讲。
但应试教育的规则总得去适应,总不能一直逃避下去。是时候做个了结了,于是,拿出一张A4纸,我尝试写下学习英语可以带给我的全部好处。
当我列举完的时候,看着一条条由此带来的好处便有如神助,甚至开始爱上学习英语。
同理,摆脱手机依赖一样。
我试着开始列举摆脱它可以带给我的好处,我想到了这些。
A、避免眼睛过度劳累。
B、避免了腰肌劳损的进一步加剧。
C、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去写作,去陪家里人。
D、赢得了更多睡眠的时间,为精力恢复提供了基础的保障。
E、可以有效减少干扰,提高注意力。
……
篇幅原因,不再赘述。但是欢迎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补充,要知道,列举的越多,带给我们的动力也就越大!
当我们真正明白手机带给我们的危害,明白摆脱手机可以带给我们的好处之后,我们的改变之路也才刚刚开始。
第二个原因:反馈的不及时。
为什么我们会沉迷手机?到底是手机的哪些功能在引诱我们深陷其中?
大多数人使用手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交以及获取信息的需求,当然,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同。
比如我,使用手机还有写作的需求,学生党还有学习的需求,背单词,看TED视频等等。
时间需求上,我们买一块手边便可以有效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沟通需求上,提前设置重要好友特别提醒,或者尽量采用电话的联系方式也对摆脱手机依赖症有所帮助;
阅读需求,如今的我早已经习惯用kindle进行阅读;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被过度使用的需求:娱乐需求。
时间需求、沟通需求、阅读需求,这些都很容易找到替代物,唯有娱乐需求最难改变。
刚才我们举出使用手机的不同需求,但是,倘若你每天用手机背单词,用来阅读经典书籍你会感觉不适吗?
答案是否定的,相反,你应该会非常开心,因为你知道,你在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那些真正引起我们不安,导致我们焦虑的需求,更多针对的是我们对于娱乐需求的过度满足。
我们刷剧,刷微博,刷朋友圈,包括和陌生人闲聊都属于此类需求,正是因为我们在这些项目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产出极低,所以,我们渴望改变。
该图由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提出,原名叫做habit loop。这个模型由三部分组成:Cue(提示)→Routine(惯例)→Reward(回报)。
首先,使用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惯例行为,那么,是什么提示(cue)触发了我们使用手机的行为呢?
我的答案是想要打发时间,想要放松,这便是我的Cue。玩手机就是我的惯例(Routine),以及使用后感受到的片刻放松便是我所能得到的回报(Reward)。
改变的核心就在于替换Routine(惯例)。
首先我们得知道想要寻求放松,想要打发时间,这样的需求不可以被忽视!但是,除了使用手机,我们应该寻找到更合适的宣泄方式。
我目前找到的方式是运动,但是太过单一,很多时候难以完全满足我娱乐的需求,所以改变的过程便异常困难。
除了运动,不妨培养一个正向的兴趣爱好,寻找一个替代品,也可以有效减少花费在娱乐需求上的时间。
我个人现在就是写作,把刷剧的时候用来码字,把刷微博的时间用来修改初稿,把那些低效产出的时间变成的更加高效。
第三个原因:刺激过多,干扰项过多。
本身我想到的第三个原因是敢于平庸,不愿意跳出舒适圈。
如果你真的想要有所成绩,就像好朋友杠上花所说,自律不是你炫耀的资本,而是每一位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如同吃饭喝水一样,通往成功的道路,学会自律,只是你应该做的其中一件小事,仅此而已。
不过,大家都是凡人一个,面对诱惑依旧难以抵挡,犀利的吐槽或许能够点醒一部分人,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就如同“加油”两字一样,毫无作用。
所以,试着从干扰项的角度说说为什么我们会沉迷手机。
一声叮的微信提醒便能让你放下手头的工作,一条某APP的推送便让人忍不住查看,说好的只是看一眼,往往紧随其后便是刷十分钟朋友圈,再看个20分钟微博,哎呀,《奇葩说》更新了,再看上个1集再说吧。
针对此项,番茄闹钟便是你的一个选择。甚至,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选择断网。
此外,我们还可以人为减少干扰源,减少刺激。
比如,晚上睡觉前,不要把手机放在床头,一定要放在自己起身才可以够到的地方;设置一个复杂的锁屏,增加解锁难度;出门不要带充电宝,从源头遏制自己使用手机的冲动;删掉多余的APP......
改变是如此困难,但唯有改变,才可能成功。
成长的道路上注定布满荆棘,但又正如三毛所言:
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扔掉手机吧,和身边的人聊聊,和父母聊聊,和自己聊聊。
别让手机,成为你成长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