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界面文化
界面文化频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nowYourself  ·  最该放下手机的时间,不是睡前 ·  22 小时前  
t0mbkeeper  ·  “你要自由干什么?” ... ·  昨天  
界面新闻  ·  初代保健品巨头三株退出直销市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界面文化

巴黎圣母院火灾重建完成本周末开放,萨莉·鲁尼撰文谈气候危机 | 文化周报

界面文化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12-07 10:00

正文



撰文 | 实习记者 王鹏凯

编辑 | 黄月


文化周报

每个周六,“文化周报”向你汇总呈现最近一周国外思想界、文艺圈、出版界、书店业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们关注巴黎圣母院将于本周末重新开放,萨莉·鲁尼发文探讨气候危机,牛津词典2024年度词汇为brain rot,2024年透纳奖得主呼吁加沙停火等内容。


NEWS

巴黎圣母院本周末重新开放


在2019年4月发生火灾的巴黎圣母院,计划于本周末重新开放。据悉,法国政府将为此举行特别典礼,预计将有50名国家政要出席。


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周五视察了教堂的修复工作,并在电视上进行现场直播,人们得以首次见到教堂修复后的内部样貌。马克龙称工人们治愈“国家创伤”,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他曾设下五年内重建巴黎圣母院、甚至使其“更美丽”的目标,如今这一目标已经实现。据报道,约250家公司和数百名专家参与了重建工作,总耗资近7亿欧元——这来自150个国家的捐助。


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的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突然遭遇大火,受损严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介绍,此次典礼将包括巴黎大主教主持的开启仪式:重新敲击巴黎圣母院紧闭的大门,象征性地唤醒圣母院的大管风琴,以及赞美诗、祈祷和歌唱环节。马克龙将在前院发表讲话。在本周日,圣母院将举行第一次弥撒和新祭坛的祝圣仪式。此外,塞纳河南岸会设立一个可容纳4万观众的区域。


在修复细节方面,圣母院的19世纪哥特式尖顶已得到精确复原,其余内部构造也恢复一新。据报道,修复基本使用了相同的材料、橡木和石材,采用的也是相同的技术。重建还增设了针对潜在火灾的消防管道系统。在火灾中幸免于难的圣母玛利亚雕像于11月初回到巴黎圣母院,修复后的钟楼也在11月初重新鸣响了钟声。


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表示,他将出席此次典礼。这是他重新当选以来的首次海外访问,他在首个任期内与马克龙有过密切合作,本次胜选后,马克龙也是第一位发来祝贺的外国领导人。据CNN报道,马克龙计划邀请特朗普与马斯克前往巴黎,参加明年二月初举行的人工智能峰会。


NEWS

萨莉·鲁尼发文探讨气候危机


日前,爱尔兰作家萨莉·鲁尼在《爱尔兰时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勇气阻止气候危机?”的文章。在文中,她尖锐地指出了气候危机与资本主义和全球政治不平等的关联,为了解决危机,“我们必须跳出并反对当下的政治系统。”


鲁尼认为,人类本身似乎陷入了一场可怕的死亡竞赛,为了生存而拼命挣扎,这里的敌人并不是人类自身的贪婪——毕竟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数十万年,气候危机只是最近几百年的事——而是一种特殊的贪婪:资本主义。她认为,资本主义系统并没有一个完美富足的最终状态,而是必须不断增长,永远向前:更多资源、更多生产、更多消费,永远更多,而化石燃料就是其背后的引擎。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5日,气候变化导致波黑科尼奇附近的雅布拉尼克人工湖干涸见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不平等的国家等级制度加剧了这一危机。鲁尼指出,实际上,美国摇摆州的一部分选民比地球上其余数十亿人拥有更大的权力来决定全球变暖的速度和规模,这是极端的代表性缺失。国家层面也是如此,地球上武装最森严、监管最可怖的边界,被大气中的碳轻松越过,美国和欧洲的碳排放给巴基斯坦、海地、索马里、菲律宾带去灾难,但这些国家的人民没有权利参与投票,“这看起来并不像民主,而更像帝国。”


鲁尼逐一讨论了现有的应对方式。选民仍可以选择支持少数几个试图面对挑战的左翼政党,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减少航班、少吃或不吃肉、减少购买不必要物品等方式来减少碳排放,又或是通过街头抗议、请愿、公众运动、在美术馆泼汤等方式改变公共话语,但这些都存在局限性——跨国公司毁灭地球,并不是因为这会使他们受到公众喜爱,而是因为如此能带来利润。因此,鲁尼认为,要带来真正的改变,就要试图威胁、破坏这些公司的利润,比如有针对性的集体行动。


在文章的最后,鲁尼设想了两种未来场景:“或许最好的情况是,今天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后代会带着震惊回望我们,质疑为何我们中如此之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在明知他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却如此沉默、毫无组织、怯懦不堪。当然,另一个同样可能的情景是,那时幸存的人已寥寥无几,他们也根本无暇回望。”


NEWS

牛津词典公布2024年度词汇


12月2日,牛津大学出版社公布了2024年年度词汇:brain rot(脑腐)。


牛津对此的定义是:“brain rot(脑腐)指一个人精神或智力状态退化,尤其被视为过度消费琐碎或缺乏挑战性内容(如今特别指网络内容)的结果。此外,也指可能导致这种退化的事物。”


这一词汇在今年获得了大量关注,从TikTok到主流媒体,其使用频率在2023-2024年间增加了230%。“脑腐”被用来表达对过量消费低质量网络内容的担忧,也被更具体地用于病毒式网络文化之中,表达一种幽默或自嘲,并催生了新兴的“脑腐语言”,比如skibidi(指无意义的东西)、Ohio(指尴尬或奇怪的东西)。这一词汇也引起了更严肃的讨论,今年早些时候,美国一家精神健康中心甚至在网上发布了如何识别和避免脑腐的建议。


也有人认为,这背后存在更强的政治意涵与时代症候。《大西洋月刊》的一篇评论指出,在特朗普时代,尤其是我们所处的当下,同样是一个脑腐、垃圾、倦怠的时代,不只是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高清晰度、低预算的生成式AI图像,与MAGA为代表的右翼运动所倡导的meme美学是相融合的,这种腐烂甚至超越了政治范畴——即使你不关心新闻,你仍然要处理无休止、无意义的数字碎片流。


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这一词汇有记载的最早使用是在1854年,出现在梭罗的经典作品《瓦尔登湖》中,梭罗在书中批评了社会贬低复杂思想、偏爱简单观念的倾向,认为这是精神和智力普遍衰退的表现。他哀叹道:“当英国致力于治愈土豆腐烂时,难道没有人试图治愈脑腐烂吗?它明明更广泛流行,也更致命。”


《瓦尔登湖》
[美]梭罗 著  仲泽 译
译林出版社 2020-10


牛津语言部总裁卡斯珀·格拉斯沃(Casper Grathwohl)表示,今年的入围词汇大量出现了年轻人以半讽刺方式重新利用的老式词汇,就像是“喇叭裤又重新流行起来”。比如demure(端庄的),这一词汇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377年,今年8月,一名TikTok跨性别网红在形容自己的妆容和着装时使用了demure这一表述,使之迅速走红网络;另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词汇lore(传说)也被年轻人重新改造,用来指代名人或虚构角色,甚至是一个人自己的个人史。


牛津年度词汇基于其不断更新的、约260亿单词的英文语料库而来,旨在“反映塑造2024年的情绪和对话”,与过去几年一样,牛津邀请了约37,000名公众对入围名单进行投票,并基于投票结果进一步分析决定最终的年度词汇。多年来,它选出了一系列经久不衰的新词,比如podcast(播客)、selfie(自拍)、post-truth(后真相)等。2023年选出的年度词汇是rizz(年轻世代俚语,意为风格、魅力或吸引力,很可能源自charisma一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