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
很多时候 ,面对敌人和对手,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要灭了它,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抹黑它,矮化它。这是典型的“穷逼思维”,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抹黑对手的时候,也抽了自己的耳光。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不管什么时候,总是喜欢拿别人说事儿,尤其是竞争对手。
想显摆自己,就贬低矮化对手,“你们太垃圾了”;
想给自己找借口,就抹黑对手,“肯定是他们走后门了,不然怎么干得过我们”;
想推脱责任,就攻击对手,“要不是你一直吵吵吵,我怎么会发挥这么差”。
总之,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责任都不在自己,而全在对手,反正自己总是没错的。知乎网友谢熊猫君说,这便是典型的“穷逼思维”:我穷我有理,我穷你们都有错。
事实上,在我们这个国家,穷逼思维,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还是一种文化心态。
大学入学时,正年轻气盛,恰好碰上学校八十周年校庆。追根溯源,建校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
在系列庆祝活动中,去参加了一个讲座。主讲人在介绍了学校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之后,并不满足,又拉了很多名校来作对比,比如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言下之意就是别看这些学校了不起,但是论其历史来,可能只有我们学校的一个零头。
到了提问环节,我站起来,就当着那么几百号人问了一个问题:“和北大比起来,我们学校的历史比北大长一千多年,但是我们现在的地位却不如北大,这个问题该怎么看待呢?”
主讲人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主持人的严厉盘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院的?”
吓得我掉头就跑。
当然,这个问题问得很不合时宜。如果重新回到当年,我绝对不会如此不识趣。
但另一个问题却值得思考,为了体现自己的强大,一定要想法设法去贬低竞争对手吗?
我的母校在全国大学中的江湖地位也算是屈指可数,从个人情感上讲,我喜欢她,为她悠久的历史骄傲。她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让我怀念,想起她古色古香的楼房、绿树成荫的小道,让我心神安宁。
但是,我对母校的怀念与骄傲,不需要别的学校作为陪衬,更不用在历史长短上去找那么一点虚无的优越感。
真正优秀的人,自有能力说话,不需要刻意去贬低别人,也不会用田忌赛马的智慧去玩掩耳盗铃的把戏来自我安慰,这反而显得有些心虚。
中国近几百年的历史,特别是近一百年的历史,很大部分都和日本有着或大或小的关系。
从明朝的倭寇之乱,到清朝的甲午战争,再到二战时期的日本侵华战争,乃至现在的钓鱼岛遗留问题,我们或多或少都吃了日本人的亏。
或者说,我们的国家走到今天,其中很大一部分近代史包含了中华儿女和日本人的殊死斗争的鲜血。这里面有我们的先祖、我们的同胞、我们的亲人。
所以,我们不喜欢,乃至仇恨日本人,都在情理之中。将这种情绪找一个合适的窗口发泄出来,也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这种发泄成了一种无知地贬低敌人和对手,就显得有些可笑了。
现在很多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被观众称之为“神剧”。机枪大炮,被传统的弓箭打得落花流水;随手扔一颗手雷,炸下了在天空肆虐的战机;徒手把一个大活人撕成了两半……
用一句话总结,在这些影视作品中,日本鬼子就是一群猪,中国抗日军民就是一帮神。
然而,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组血淋淋的数字。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总共牺牲约3500万人,其中军人约500万。日本人在中国大陆死亡约44万人,几本全为军人。
统计数据可能存在争议,但事实不容否认,中日双方死亡人数之比让人痛心,痛心得不容有一丝玩笑的亵渎。
平民排除不计,做一个不太科学的简单比喻,500万神和44万猪打架,无论是输赢,都不是件十分光彩的事情。
何况事实是,抗日战争,八年战火,大半个中国沦为一片焦土,中国人民的胜利是何其惨烈?
如果非得要将日本人刻画得那么蠢不可及,我们又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这不仅是抽自己的脸,也是对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先烈的极大不尊重。
日本虽为弹丸小国,但是由于复杂的现实原因,当时它的综合国力、军事装备、军事素养,都远远超过中国。
即便如此,无数的抗日将士用血肉之躯冲锋陷阵,不畏死亡,勇赴国难,这更加让人动容,让人尊敬。
在当下的人类文明秩序中来说,当时的日本恃强凌弱,可耻!中华儿女,坚贞不屈,光荣!我们大可昂首挺胸地直面这一现实。
然而,有的人偏不。不仅自己拒绝这一现实,还大骂认识到这一现实的人为汉奸。
有这样一个寓言小故事:
一只野狗对着一头狮子狂吠。狮子妈妈看到之后,远远地躲开了。
小狮子非常不解。它问妈妈:“您是怕那只狗吗?”
狮子妈妈回答说:“当然不怕。”
“那您为什么要躲开呢?”
狮子妈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是狮子,和一只狗打架,打赢了,别人不会觉得我们勇猛;打输了,别人会觉得那是个笑话。”
真正有本事的人,从来不觉得打败猪一样的对手是本事,打败神一样的敌人才是骄傲。
抗日神剧《一起打鬼子》中裤裆藏雷成为“精典”桥段
1793年的英国,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机械化生产已经初具规模。一个新型的工业化国家正在形成,并已经开始向全世界扩张。
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的尾巴上,天朝大国的美梦正酣。
这时候,以马嘎尔尼为首的英国使团来到中国,觐见乾隆皇帝。
访问结束后,乾隆给乔治三世写了一封国书,其中有这样的话: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有用资......”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我们大天朝什么都有,压根儿不稀罕和你们这些蛮夷人贸易。但是你们离开了我们的东西就活不了,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格外开恩,可怜可怜你们,特允许在澳门设洋行……
不知道乔治三世接到这封信后作何感想。反正拿到今天来看,几乎就成了一个笑话。
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从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要重视敌人,首要的条件就是了解敌人,正视敌人的长处,并向敌人学习。
而很多人只知道藐视敌人,而不知道重视敌人。蒙着眼睛,自欺欺人,不愿意看到敌人的长处。
当年的日本人,以区区弹丸之国,却敢在中华大地上横行。我们可以轻蔑地叫他们“小日本”,却不能不对双方的实力差距视而不见。否则,就显得愚蠢,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就是到了今天,中国和日本在某些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资源匮乏的日本能够在二战后发展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经济实体,自然有它独特之处。然而,很多人不愿意看到这一现实。哪怕就是这几句话,被一些人看到了,定会大骂“汉奸”、“卖国贼”。
狂妄无畏,往往和盲目无知是如影随形的伙伴。
正视、学习、尊重对手,并不耽误我们打败对手,反而能更好地打败对手。
春秋时期,齐桓公治下的齐国,国力强盛,成为了春秋第一霸。
齐桓公死后,子孙不肖,为争夺国君之位自相残杀,严重内耗,以至于国力日衰,霸主易位。到了齐景公的时候,一心想要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主地位。
然而,齐景公称霸的战略却不是让自己变强大,而是一心想着怎么让别的国家变得弱小。
当时,孔子在鲁国担任国相,这让齐景公君臣十分担忧,害怕鲁国会因此强大起来。于是乎,齐景公就和臣子们定下了一个计策。
他们以为孔子虽然知晓礼仪,但一定胆小而懦弱。于是,齐景公约鲁定公在夹谷会盟。会盟仪式上,齐国派不懂礼仪的蛮夷莱人跳舞,并准备趁乱劫持鲁定公,要挟鲁国就范。
然而,才刚刚开始跳舞,孔子就以蛮夷人跳舞不符合国君会盟的礼仪为由,将跳舞的人全部斩首,并以违背礼仪制度厉声责备齐景公。
齐景公无奈,只好认错,并归还了此前所侵占的鲁国土地。
齐景公害怕鲁国强大,影响到自己称霸,想以会盟为幌子,劫持鲁定公,占点便宜,却不曾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
好在鲁定公也不是个成器的国君,孔子最终一气之下,离开了鲁国。
鲁定公自然是没有称霸,齐景公称霸的梦想自然也永远只是个梦想。
从逻辑上讲,别人变矮了,自己确实就显得高了。
然而,一个人将自己强大的希望寄托在于别人变得弱小,甚至不想着自己长本事,一心只想打压对手,就有些缘木求鱼了。
自己长成了个三寸钉,就见不得别人的大长腿,非要给砍了,这不仅没有道理,而且有些可笑。
世界碳酸饮料市场的两大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竞争可谓无处不在。
然而,要问起谁最不愿意百事可乐倒闭,恐怕也是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的总裁在接受采访时,就曾经说过:“如果世界上没有百事可乐,我们自己也会制造一个出来。”
这不仅仅是两家公司的惺惺相惜,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其实,这种利用敌人生存的智慧,人类很早就明白。
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有美丽的凯巴伯森林,那里是鹿的天堂,也是狼的天堂。
人们经常看到活泼而美丽的鹿正在林间嬉戏,不远处却隐蔽者贪婪而凶残的狼群。它们时刻在寻找机会,美餐一顿。
当地的人们恨透了狼。他们组织狩猎队,大肆捕杀狼群。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狼群终于捕杀殆尽,鹿群迎来了大肆繁殖的黄金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鹿就大量死亡,没死的也都是病怏怏的。狼没有了,鹿也面临灭顶之灾。
人们没有办法,只好从别的地方再次引进狼群到凯巴伯森林,鹿也重新有了活力。
鲶鱼好动,沙丁鱼生性慵懒。聪明的渔夫会在沙丁鱼中放进几条鲶鱼,这样会大大减少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的死亡。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一个优秀的敌人的存在,就是我们存活的鲶鱼。
对于真正强大的人来说,一个强大对手的存在,就如兴奋剂,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在不久前看到新闻报道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明确规定,公司员工不允许说“打倒苹果”“打倒三星”类似的口号,说一次,罚款一百。
面对强敌,华为没有盲目鼓励员工好高骛远,极力贬低对手,而是正视它,研究它,学习它。所以,华为有了今天的江湖地位。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有生存,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对手,有敌人。
真正有魄力的人,面对强劲的对手,既不胆怯心虚,也不盲目狂妄,更不会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而任意贬低、抹黑它。
强者,总是敢于,也愿意和敌人共舞。相反,那些每每以“穷逼思维”去审视看待世界,去抹黑矮化对手的人,终其一生,永远无法强大。这种人,一辈子,就是穷逼。
作者简介:国馆:最中国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