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欢迎关注“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我们将为您提供最新、最热的学科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女子肠道里密密麻麻的是什么东西?痛不欲生! ·  2 天前  
丁香园  ·  1 个月狂吃 720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影像医生价值如何体现?超越影像的多学科合作之路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25 20:21

正文


文 | 燕小六

来源 |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受访专家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克教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部主任兼放射科主任梁长虹教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主任宋彬教授。


当前的医疗行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品牌”已成为医院、临床科室以及医生的发展助推力。随着品牌认知度的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业务发展……犹如“坐上火箭”。

 

围绕品牌展开的推广、强化、传播等,也被提上了医院、临床科室和医生的议事日程。

 

5月19日,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携手《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以下简称CJCR英文杂志)联合召开“肿瘤影像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新增专栏发布会。借此之际,《医学界》有幸采访了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相关领导,并获悉:医学影像学科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品牌认知度仍有欠缺,也因此面临着“忧”“惑”“思”“喜”。


“肿瘤影像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新增专栏启动。从左至右分别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立娜教授、GE医疗生命科学核心影像事业部戴红东先生、CJCR英文杂志编辑部主任步召德教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梁长虹教授、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彬教授。


忧:巷子太深 闻不着酒香

 

徐克教授:近年来医学影像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绩,包括定量技术不断完善、影像组学模型初建等。但在和肿瘤临床医生的合作中,医学影像的从业人员仍“有一些脱节”。比如,有些影像医生每天只是看片子、写报告,脱离临床。这也导致一些临床医生不甚了解医学影像新进展。

 

2016年,北美放射学会提出,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要“超越影像”。即,这个学科的医生要结合疾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完成影像诊断工作,尤其是参与临床相关学科、相关疾病的多学科讨论,聚焦疑难病例,从而成为引领临床诊疗的中坚力量。如今,一些医院正在开展的由影像科主导发起的MDT(MDT意为多学科协作),就是一种很好的引领思路。

 

宋彬教授:影像医生有责任把自己专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推荐给临床医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服务临床。一项新兴技术问世后,影像医生要深入学习,然后向临床介绍:TA有什么优势、适合哪些患者。这对于推进彼此的跨学科亲密合作,非常重要。


惑:“不合理的专业划分”给学科发展设置障碍

 

徐克教授:有些医院的医学影像专业不是按照器官、系统来设置,而是按照设备。这可能导致同样一个肝癌,会看CT片的医生不会看MRI影像,既严重影响医学影像从业人员的发展,又破坏了临床医生对影像医生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在我们医院,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扭转这种思路,按器官、系统划分专业。比如,有人的专业是腹部影像,与之相关的设备、技术,TA必须做到如数家珍。这样划分专业的好处,就是实现医学影像和临床科室的“无缝对接”。模式一旦确立了,人才培养的思路就不会有大问题。目前,有不少医院借鉴我们的经验,在走按系统划分专业的道路。


思:医学影像如何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

 

宋彬教授:不可否认,有些医院影像医生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要对每个患者都做到精细的诊断,有些难度。此时,影像医生就要分清主次,对重点疾病或疑难病做出判断。同时,通过科研等,把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专家智慧汇集成影像系统或软件,参与到更多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

 

我们腹部影像专业委员会接下来要做一些基础的腹部影像指南共识,从最基层的乡镇卫生院到三甲医院,都能形成较规范、统一的影像检查思路、流程、标准和理念。

 

梁长虹教授:有了影像组学这一概念和技术后,影像医生可以从不同纬度,对病灶进行切割,分析每个线索之间的关系,确认相关特征。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临床目的,把那些无关的特征剔除掉,最后将剩下的、有价值的特征,整合成一个模型。

 

这或许意味着,当有一天这个模型能用于肿瘤一体化诊疗后,影像医生只要输入新发患者的基础影像学数据,就可以分辨这个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恶性程度高还是低,预后效果如何,是否会复发等。

 

但影像组学的研究进展很难,突出问题在于“缺乏大量、优质的影像学数据”。一方面,不同地方采集影像素材的过程、动作或时间窗,不完全一致,导致数据细节有偏差。另一方面,很多中国肿瘤患者的临床信息无法形成完整数据链。其中最容易缺失的,就是规范的随访数据。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严把数据纳入关,尽可能采集参数接近的。同时,我们今后会开放软件系统,邀请全国各地的影像医生们,一起用这个系统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不断完善,促使其真正走向临床使用。


喜:开辟英文新专栏使平台更强了! 

 

梁长虹教授:近年来,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一直在寻求优秀的合作渠道。CJCR英文杂志的品牌认知度高,其每年第一期的“中国癌症报告”闻名海内外。同时,作为一本中国人办的英文SCI杂志,它旨在将中国优秀的科技成果和科学家,推向世界舞台。更重要的是,一本癌症研究的相关杂志,若没有影像专栏,就是一个缺憾。

 

CJCR英文杂志是国内第一本被SCI收录的肿瘤学期刊。预计2016年的影响因子将“破3”——这对于很多影像医学生的学业和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宋彬教授:医学影像的发展——包括设备、技术、学科——都建立在临床需求的牵引之上。换句话说,临床需求是医学影像发展的基础动力方向。而这个新专栏则为医学影像和肿瘤临床,搭建了一个“诊断→治疗→评价”的讨论和学习平台。

 

如今,“大数据”是一个热词。医学影像本身就是大数据分析。在前期编委会沟通中,我们得知CJCR英文杂志非常欢迎影像医生更多、更充分地利用好影像资源,进行科研学术文章的发表最终实现学科建设和数据库建设,并支撑肿瘤临床发展。

 

优秀稿件等你来投

 

“肿瘤影像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专栏已全面启动,正式向全体中国放射学专业学者征集研究成果。相关稿件经专栏编委会评审和筛选后,由CJCR编辑部最终评审,以英文形式在CJCR英文杂志上发表。所有文章须经同行评议,一经录用,免费发表。



具体投稿信息如下:


投稿内容:肿瘤影像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稿件类型:主要为论著(original article)和综述(review)等。

投稿须知:参见(http://www.cjcrcn.org/data/down/Author_Instruction.pdf)。

在线投稿:www.cjcrcn.org(投稿后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告知稿号、作者、题目等基本信息,以便编辑部尽快处理)

投稿程序:作者递交英文全文,由CJCR专栏编委与CJCR原刊编委共同审稿,初步入选的论文经修改和润色后,再递交至CJCR复审,最终由客座主编和CJCR 原刊主编确定是否录用。

 

截稿日期: 201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