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众号没做起来,100% 是人的问题。
在我接触的新媒体人里面,有一群人是这样子的:
她运营公众号很努力,很认真。
每天都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了解每个阶段的运营情况。
到知乎上搜集各种运营干货,努力写出让大家都满意的文章,即便加班也在所不惜。
当每个月KPI下来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地扛着,可以因为老板的一个小想法通宵写运营方案。
为了把号子数据搞起来,去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去学自掏腰包的课程。
然后,辛辛苦苦熬了3年最终一事无成。
看起来很像个段子,却是一部分人正在经历的事实。
有苦劳,但是就做不出成绩。
一般情况下,我们面对他们能的态度都比较偏激:
说实话,我心疼其中一部分人1秒,因为有些人真的已经尽力了。
就像我们当年高考,有人擅长数理化,也总是有人面对简单的数学题怎么算都算不出来。
做公众号说到底是个商业行为,我们不能像做义务教育一样把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地培养。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做新媒体运营呢?我曾经在暨大担任新媒体大赛的评委,深刻感受到有些同学的潜力非常棒,有些人就很一般。
加上最近接触的学员超过5000人了,越来越感觉到有潜力的苗子在这3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有网感、有专业、有输出能力
有网感
很多人都说网感很重要,但又说不出什么才是网感。
还好,下面这位是大家公认有网感的。
杜蕾斯
所有做新媒体的老板都恨不得自己的团队像杜蕾斯那么牛逼,创意叼炸天的节奏。
杜蕾斯最为人称赞的地方是紧跟热点,充满创意,又不低俗。
杜蕾斯热点海报
而这背后除了广告人天生的创造力之外,还需要团队极强的
热点收集能力
和
热点判断能力
,而这也是新媒体人应有的网感表现
。
你知道最近什么梗比较火,知道每个梗是什么意思,了解一个梗应该怎么用,这大概就是一个
有网感
的表现。
当然,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梗”,那你可能要恶补一下互联网知识。
有兴趣
和别的领域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新媒体并不特别要求你对一个东西掌握到何种牛逼的程度。
你看那么多做新媒体的90后95后(估计很快就出现00后),他们在专业程度和经验上肯定是没有70、80后好的,但依旧能在一些垂直领域里面写出自己的内容。
他们靠的是对事物有一种
近似专业的研究热情
,或者叫
专业的兴趣
。
腾讯大学前些天发布了一份95后研究报告,其中描述了一位非常“专业”的95后:
杭州的一琦是多身份的典型代表,一琦的身份多到一开始我们都不太相信他一个人会有那么多差异巨大的兴趣。以原画师作为职业的一琦,喜欢动漫和cos,是主机和掌机游戏玩家,是DOTA游戏LGD战队队员,担任吉他手与朋友组建过乐队,还是浙江坦克协会会员。
你看看,这样一个95后,无论你是让他写绘画内容、还是ACG内容、电子游戏内容、甚至是军事内容,他都不会觉得艰难,因为他自己喜欢,并为此付出了很多。
就像六神磊磊读金庸一样,优秀的新媒体人是一群
把兴趣变成了专业
的人。
为什么很多企业的公众号做不起来?运营人员对本行业本公司的兴趣平淡是很大一个原因。
有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我不说你都能懂。
如果你有料,但是表达不出来,那就等于没有料。
当然,表达形式也有很多种,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关键:
-
可以写文字很厉害,就像
乌鸦电影
,靠文字能涨几十万粉;
-
可以画漫画很厉害,就像
赛雷三分钟
,把知识画得生动有趣;
-
可以拍视频很牛逼,就像
日食记
,大叔与猫治愈你的胃;
-
可以录音频很动人,就像
夜听
,每天暖心收割粉丝;
-
也可以做些有挑战的,例如
新世相
的活动策划、例如
局部气候调查组
的长图广告。
除了实实在在的
表达技巧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是
表达意愿
。
为什么说90后00后特别擅长表达?
因为他们正好在最爱说话的年纪里。
有了表达的欲望,就会有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可能性,也更能扛得住输出透支所带来的无力感。
所以每次遇到“朋友圈仅显示最近三天”的新人来面试,我都会提高警惕:到底是因为你有强烈的保护隐私意识,还是说你没办法在公众面前塑造良好的社交形象,亦或者你根本就没什么表达的渴望或者欲望。
再说了,有的人设置了陌生人可见10条朋友圈,
同时设置了朋友圈3天可见。
这么算下来只有
平均每天发朋友圈大于3条,
才能让朋友的待遇比陌生人好一点
。
这种朋友,我真是要你何用啊。
结语
并不是说,有了这三种潜力你就能把新媒体玩得特别溜。
也不是说,没有这集中潜力你就不
要干新媒体了。
这三种潜力主要是给招人的老板和想进入新媒体行业的同学们一些可参考的方向。
在真正运作公众号的过程中,还有更多别的因素在影响你:
学习能力
、
数据敏感度
、
团队协作能力
、
毅力
、
知识面广度与深度
、甚至还包括了
运气
。
如果你有这3种潜力,希望你入行之前发挥自己的特长,给自己开个公众号,这毕竟能给你加分不少。说不定就像97年出生的
我走路带风
一样自己做出了成绩,自己做老板。
如果你没有也不必气馁,想办法提前了解这个行业的信息,例如围观
新榜
、
西瓜君
、
新媒体大学
等行业内的公众号,让自己提前进入一个“专业”的状态。毕竟这几个潜力并不影响一个人塑造自己的专业程度。
以上。
———————
我是新媒体大学的“亮总”
他们都说我是新媒体百科
解决了他们好多困惑
其实我只是略懂、略懂
你有什么想学的?
欢迎留言
说不定下篇文章就让你又学了点东西
但什么时候发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