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学读研是为了学术深造,有的是为了职业规划,读研的初心不同,但是大家的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状况能变得更好。您认为读研真的能够使一切变好吗?
杜老师答问实录:
读研之后这些情况是不是会变得更好,取决于三个因素。
第一,取决于你读书是否认真上进。如果你在读书期间精神荒废,虚度青春,那读研也是枉然。当然,我见过有几位同学在读研期间突飞猛进,读书通透了,技艺精湛了,业绩积累也很卓著,连气质都变好了,他们可以说人生完成了一次瑰丽的升华,与周围那些同学产生了鲜明对比。这就是个体的差别。
第二,取决于你将来要从事行业的准入标准,有一些行业要求你是研究生毕业,有些是要求在专业水准上比较专精化,那么你读研深造、积累、专业化之后就有更多机会跨入这个行业。
第三取决于你的心智成长水平。如果说社会和就业要求的心智成熟度,你在本科毕业时没有达到,那么读研是必须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对社会的阅读积累得更为丰富,同时也能够对自己人生的方向有所把握。
现在已经考上研的研究生他们可能会有一个空档期,您认为他们应该如何利用这段时间?
杜老师答问实录: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列出一个“菜单”。在自己的人生的目标和现状当中寻找差距,如果说你最缺的是社会阅历,那么可以去实习;如果你缺少技能,那么可以去实验室和见习岗好好钻研技能;如果你缺读书,那么就去多读点书;如果你缺业绩资历,那么就去做点好作品。在这段空档期,你应该考虑自己的“优先菜单”和“紧缺菜单”,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注意,如同马无夜草不肥,人的差距往往也在于空闲的安排。一旦人生让你有一个长空档期的时候,你应该认识到,这是你和别人拉开差距的机会。
杜老师答问实录:
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都是跨专业考进来的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这个专业的学术壁垒并不是特别高,属于容易上手、难以优秀的一个行业。
我们这个专业是比较愿意向其他专业开放的。对于新闻传媒学子而言,掌握了一些其他专业的背景知识,其实是大有裨益的。
很多跨专业考进来的人可能会有一些担忧:我的理论知识不扎实、新闻业务不熟练等等,其实你应该把心放下,不要去胡思乱想,而是去判断一下你到底缺什么,把你缺少的抓紧补上来。
一旦补足差距,你的跨专业优势就能更充分的发挥出来了。
在满园红花绿叶中,成为一株向日葵是更好的选择。
考上研究生以后发现身边的牛人很多,很多人会有一种焦虑。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或者排解这种焦虑?
杜老师答问实录:
我不知道你指的牛人是指什么样子的?如果只是说某人学习好,某人读书多,或者某人会演讲,诸如此类,那不可怕。
注意:其实你自己身上也有优点,你一定有别的地方比同学高明。要学会找自己的优点,在这个过程当中再进一步体会思考:怎么样才能在缺失处有所弥补?至少不能让短板拉低你的工作能力基础线。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扬长避短。你确立好自己的定位,在你所掌握的所有技能当中,强化属于你的优势,将其最大化。
理论上说,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
但是,如果你发现,你真的什么优势都没有,那确实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人生了。也许,是你选错了专业。又也许,是你的生活方式从来不是一个学习者。
总体来说,你有时间焦虑,还不如早点知耻而后勇,抓紧补课,勤苦练习,最大程度提升自己。
即将开学的准研究生们会面临选导师的问题,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杜老师答问实录:
选导师从某种意义来说,是选择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从自己的职业方向上来找到和自己匹配的导师,比如说你对广播电视情有独钟,那你应该选择在这个方面有造诣的导师。
第二个方面是从性格禀赋方面,寻找接近、相得的导师,比如说有人喜欢严格的导师,有人喜欢宽松的导师,有人需要细致,有人追求境界。看你自己的喜好,你需要进行一个自我诊断。
其实在大学里选导师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你可能看好了一两个导师,但是这两个导师不一定了解你,因为导师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会考虑到他的研究方向是不是能够在你的身上得到贯彻,如果他觉得你不足以在这个方面深造,那么他会犹豫和放弃。
另外,导师在与你接触的过程当中如果发现你们的性格不能够相磨合、不能相得,那么也不行。
第一是相互了解,相知才能相得。第二是万事不能勉强,顺其自然。
即使你到最后没有选到理想的导师也不要紧,因为你还有最理想的你自己。
另外,理论上说,一所学校的所有老师,你都可以求教,如果你主动一点。如果你的态度和提问,能够让他们觉得你值得指教,那就更好了。
在一切学习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主体还是自己。我们见过很多很优秀的学者,也许他们的学生不是最好的。有些很优秀的学生,不靠导师,一样出类拔萃。考上研的很多学生来自不知名的学校,走上重要岗位的学生,很多出身普通,也没有背景,更没有导师加持,他们却一样有很大的发展。
导师重要,但没那么重要,如果你真的优秀。
真正的好花是在乎泥土的,但它不会在意花盆。
关于要不要读研的问题,我们搜集了一些同学和网友们的看法。
@咖啡杯
我本科是学政治的,虽然我不讨厌这个专业,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电影学。大三后期毅然决然选择“三跨”(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考研,所幸最终的结果没有让我失望,自己的努力加上命运的眷顾,我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哇,一想到九月份开学后就能上我喜欢的那些课,简直要开心得飞起!
@星宿沉默于山岳
虽然很想有一个研究生文凭,我感觉自己不是考研的那块料,就去找工作了,我想只要能力足够强的话,没有特别高的学历也OK吧,金子到哪都发光不是么。
@罗梦梦的海海人生
自从高考失利后我进入了一所三本念中文,所学专业是自己喜欢的,但是我想继续往下学,大学四年对我来说有点短了(哈哈),感觉很多东西都没有学“深”、学“透”,我想要考研啊,想去更高一点的平台,去见更多厉害的人。目前信心满满地备战考研中。
@Almost Famous
作为一名准研究生,我觉得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可能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重要,我身边真正想做学术的人其实挺少的,大多数人都是想要一个更高的学历以后好找工作。当时我在考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犹豫了挺久,最后还是顶着家里反对的意见去读了研,虽然也没有特别热衷于做学术,但是能学到很多本科学不到的东西,这点对我而言还是挺有诱惑力的啊!
@黑羊之跃
去年考研没考上,今年打算二战,如果这一次再没考上的话就去工作,没什么后悔不后悔的,现在全力以赴,最终自己能够没有遗憾就很棒了。
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后,导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河南、江苏、北京、辽宁、黑龙江等地人数增幅分别达到15.2%、24.8%、20.8%、20.2%、18.6%。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2017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01万,较2016年177万,增长13.6%。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北京、江西报考人数占比达到13.1%、10.7%。在经济下行,产业结构调整,高校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就业压力依然是影响考研人群报考的首要原因。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研究生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报录比持续走低。在2009年、2015年均低于3:1,达到2.8:1、2.9:1,报录比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考研的录取几率相应提升。
研究生报名选择院校依旧热衷于名校,数据显示,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等报名人数居高不下。在全国研究生报名专业选择上,工商管理、会计、法律、金融选择较多,远超其他专业报名人数。在赴美留学的专业选择上商业、管理占比较高,接近30%,与国内如出一辙。
《杜课》粉丝群成立啦!欢迎您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与我们分享您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悟。您也可以提出对《杜课》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听取并改进。我们期待和相信,有了您的参与,《杜课》才能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