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点儿艺术
艺点儿艺术网站,打造中国最大原创艺术品库,挖掘推介未来艺术之星。聚集30万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国内领先艺术公号。用户投稿生成UGC杂志S.T.U.B,不定期出刊。艺点儿艺术,让你的生活多一点儿艺术。
51好读  ›  专栏  ›  艺点儿艺术

美女懂艺术|亚当夏娃变形记(二)

艺点儿艺术  · 公众号  ·  · 2017-08-04 13:4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4
父与子

把时空拉回到与丢勒同时代的德国,还有一名有趣的画家,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1472-1553)。他是萨克森选帝侯的宫廷画师,以王子们和宗教改革领袖们的画像而出名,后者要归功于他与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946)的深厚友谊。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亚当与夏娃》,板上油彩,1526


老克拉纳赫在一系列亚当夏娃主题的作品里描绘的,正是伊甸故事的高潮:“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创3:6)在1526年的这幅作品中,亚当的肌肤呈现出泥土的褐色,正如他的名字(Adam)在希伯来语中暗示的那样:אדמ(adam) “男人” 与אדמה(adamah)“土地”。亚当傻傻地托着脑袋,眼神在苹果和夏娃之间游移。


老克拉纳赫在魏玛有一间大画室,他的许多画作都有不同的版本,亚当夏娃主题的变奏更是数不胜数,在这一主题画作数量上有史以来的王者,大概除了他也找不出别人了。他的儿子,小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the Younger, 1515-1586)在他死后几十年间,还在继续发展父亲作品的不同版本。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亚当与夏娃》,板上油彩,1528



小卢卡斯·克拉纳赫,《亚当与夏娃》,板上油彩,1537年后


5
不像是属于同一时空的人

到了16世纪初期,尼德兰已不像15世纪那样,杰出艺术家辈出并名满全欧。南方的,尤其是意大利的风格几乎主宰整个欧洲艺术界。也就是这个时期,尼德兰奇人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1516)出现了。人们几乎对他一无所知。他的作品完完全全是北方风格,画面上充满的各种隐喻和超现实的元素,极度前卫,在后世看来也极度不可思议。他实体化了曾经萦绕于中世纪的人们心中的恐惧,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大概也是唯一的一次。


博斯,三联画《尘世乐园》左翼《亚当与夏娃的结合》局部



博斯,三联画《尘世乐园》,板上油彩,约1448-1505


三联画《尘世乐园》分天堂、人间、地狱三部分。左翼的天堂部分绘着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亚当从沉睡中醒来,神轻握夏娃的手腕将她呈示给亚当,并举起右手给予他们祝福。亚当则伸直了腿,用脚趾触碰着神的脚,仰起头注视着夏娃,神情充满惊讶和期待。夏娃低头避开了亚当“充满欲望”的凝视,然而,根据艺术史学家瓦尔特·吉布森(Walter S. Gibson)的说法,她在“用身体诱惑者亚当”。夏娃身后的兔子是生殖的象征,而亚当身后的龙血树则象征着永生。蛇盘踞在画面中部右侧的一棵树上,离乐园似乎还很遥远。民俗学家和艺术史家威廉·范格(Wilhelm Fraenger)认为,蛇本身就是阴茎崇拜的象征。中世纪的人们普遍相信,在失乐园之前,亚当与夏娃的交合不存在欲望,而当夏娃偷食禁果之后,带有肉欲的交合便是人类犯下的第一桩罪。

博斯,三联画《尘世乐园》外壳,板上油彩,约1948-1505


三联画的左右两翼可以合上,博斯在橡木板背后画上了创世之初的灰绿色地球,并没有色彩,表现的可能是在神创造日月之前,地球混沌未明的模样。左右翼顶部分别有两行拉丁文:“他说,它便成了”(Ipse dixit, et facta su[n]t)与“他下令,它便快快长起”(ipse mandāvit, et creāta sunt)。

文艺复兴后期有位名叫朱塞佩·阿尔钦博托(Giuseppe Arcimboldo,1527-1593)的风格主义(Mannerism)画家。他是哈布斯堡王朝三世神圣罗马帝国君主的御用宫廷画师,但同时也是那个,喜欢用各种蔬菜组合成人物肖像的怪人(却也得到了鲁道夫二世Rudolf II,1552-1612的特别推崇)。自然,他笔下的亚当与夏娃也延续了其一贯的另类风格。


朱塞佩·阿尔钦博托,《夏娃肖像》



朱塞佩·阿尔钦博托,《亚当肖像》


6
千人眼中的千面亚当夏娃

17-18世纪,先是巴洛克艺术冲破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国度进入世俗领域,后有洛可可时代引领贵族艺术与平民艺术互为消长。教会的力量日渐稀薄,画家们不再局限于宗教题材,而转向神话、异域和现实生活。这一切都为后一个眼花缭乱的世纪做好了铺垫。随着资本主义的日渐兴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促使地区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各式各样的主义和画派于19世纪开始层出不穷,到了20世纪,艺术门派迅速枝繁叶茂起来,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并剧烈地相互影响。亚当夏娃主题在表述方式上,也从一开始还披挂着宗教薄纱,渐渐转变为剔除宗教化的血肉、只剩下故事骨架的多面形象。

首当其冲的浪漫主义画家里,有属于拉斐尔前派的英国画家史坦霍普(John Roddam Spencer Stanhope,1829-1908),以及为弥尔顿《失乐园》配制精美绝伦插图的法国人古斯塔夫·杜雷(Paul Gustave Doré,1832-1883)。



杜雷,《亚当与夏娃》,《失乐园》插图,蚀版画,约1868


反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者们也拾起了亚当夏娃主题的旧瓶,为其添上了唯美梦幻、暧昧隐晦而又充满异域色彩的新酒。英国有乔治·弗雷德雷克·沃茨(George Frederick Watts,1817-1904),法国有莫罗(Gustave Moreau,1826-1898)和奥迪隆·雷东(Odilon Redon,1840-1916)。


莫罗,《夏娃》,水彩,1885,私人收藏



乔治·弗雷德雷克·沃茨,《受诱惑的夏娃》


雷东,《有夏娃的风景》,约1900,布面油彩,私人收藏


印象派时期的大佬中,雕琢抚摸过无数多肌肉和曲线、同时又有着真诚信仰的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自然也没有遗漏这一主题。

罗丹,《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乐园》,大理石,私人收藏


提到印象派,自然不能不提从给印象派大腕儿们当模特起步,博采众长自学成名的传奇后印象派女画家苏珊娜·瓦拉东(Suzanne Valadon,1865-1938)。画中的亚当正是她的婚外情恋人,而夏娃,自然就是她的自画像。

苏珊娜·瓦拉东,《亚当和夏娃》,布面油彩,1909


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1910)游离于主流画派之外。但他笔下粗粝纯真的原始主义风格,描绘伊甸故事再贴切不过。

罗素,《夏娃》,布上油彩,约1906-1907,汉堡艺术馆藏


新艺术运动的引导者,维也纳分离派大佬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死于西拔牙感冒引起的中风和肺炎,留下许多未完成作品,其中就有《亚当与夏娃》。克里姆特一生挚爱女体,对宗教兴趣不大,因而这幅离世前的作品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可谓千载难逢。

克里姆特,《亚当与夏娃》(未完成),布面油彩


表现主义阵营则有德国人马克思·贝克曼(Max Beckmann,1884-1950)和挪威人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蒙克那幅画的画框是他自己做的,下部的树根是画中树的延续。虽然借用了亚当夏娃的主题形式,但蒙克讲述的更多是对于生与死的探讨。


马克思·贝克曼,《亚当与夏娃》,布上油彩,1917,私人收藏


未来主义和立体派团体里,有夏加尔(Marc Chagall,1887-1985)的同学,俄国先锋派画家尤里·安内科夫(Yury Pavlovich Annenkov,1889-1974)。


尤里·安内科夫,《亚当与夏娃》,布上油彩,1913


蒙克,《新陈代谢》,布上油彩,1899,奥斯陆蒙克博物馆藏


夏加尔本人则先是于1912以立体派笔法绘制了《亚当与夏娃》,又于1961年用超现实主义框架重构了这一题材。


夏加尔,《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布面油彩,1961


夏加尔,《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草稿,1961



夏加尔,《乐园》,1961,尼斯圣经信息国家博物馆藏


夏加尔,《乐园》草稿,1961


甚至连擅长画各种超现实空间(比如水逆着重力向上流的《瀑布》)的荷兰超现实主义画家埃舍尔(M.C. Escher,1898-1972)也在不同时段画过亚当夏娃主题。



埃舍尔,《创世第六日》,1926



埃舍尔,《乐园》,1921


不要指望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玩正经。他的达达主义则把玩笑开到了克拉纳赫头上。(克拉纳赫父子都画过亚当和夏娃,有两幅还挺像,根据亚当拿树叶是左手还是右手,杜尚这幅更可能在“调戏”小克拉纳赫。文章开头就是他们父子的作品,你不妨对比一下?)



杜尚,《去掉细节后的克拉纳赫》,1968




7
三大宗教同源

古兰经叙述了出现在犹太教与基督教中的许多人物与事件,但在内容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亚当和夏娃在《古兰经》里被称为阿丹和哈娃。早期穆斯林评论家塔巴里以《圣训》和犹太传统(即Isra'iliyat)为基础,对《摩西五经》作了详尽的解释。塔巴里认为,当真主要创造阿丹时,曾派遣加百列和米迦勒大天使前往地球取来泥土;但是地球抱怨:“如果你们试图使我变小、变形,那么我就寻求真主的庇护。”于是两位天使空手而回。因此,真主派遣死亡天使到地球各地取来泥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人种。根据塔巴里的说法,真主将气息吹入阿丹的身体里之后,阿丹的身体在头四十日呈干枯状态,之后才逐渐从头部开始展露生命迹象。当生命充满全身时,阿丹打了一个喷嚏,然后说:“赞美真主!”(al-hamd li-allah)与基督教的说法相同,阿丹是真主创造的第一个人类,被赐予掌管与命名万物的权力。由于真主曾经直接跟阿丹说话,因此他是伊斯兰教的首位先知。根据《布哈里圣训》记载,阿丹身长约有三十米,但自此之后,人类的体型便不断缩小。

在伊斯兰传统里,阿丹是易卜劣厮(即撒旦)堕落的导火索。易卜劣厮原是真主以火造的精灵,与以光造的天使不同。真主要求众天使们向阿丹叩头:“我必定要用泥创造一个人,当我把他造出来,并将我的精神吹入他的体内的时候,你们当为他而倒身叩头。”(《古兰经》38:71-72)“随后,天神们一同叩头,唯独易卜劣厮不肯叩头。主说:‘易卜劣厮啊!你怎么不叩头呢?’他说:‘你用黑色黏土塑成人像而创造的人,我不该向他叩头。’主说:‘你从这里出去吧。因为你确是被放逐的。你必遭诅咒,直到报应日。’”(《古兰经》15:30-35)因此,易卜劣厮立即被逐出乐园。易卜劣斯憎恨阿丹:他自己是真主以火焰造的,但亚当却是以“低等”的泥土造的。“他说:‘我的主啊!你已判定我是迷误的,所以我誓必在大地上以罪恶诱惑他们,我必定要使他们一同迷误。除非他们中你所选拔的仆人。’” (《古兰经》15:39-40)易卜劣厮想以此向真主证明人类不值得真主厚待,要在审判日前找更多人陪伴同堕火狱。阿丹和哈娃就是因为受了易卜劣厮的诱惑而被真主驱逐出乐园。《古兰经》也有提到亚当和夏娃的两个儿子该隐与亚伯(伊斯兰传统分别称他们为卡比勒及哈比勒,但《古兰经》并没有指名道姓)。


《Menafiu'l-Hayavan》一书中的亚当和夏娃形象



插图选自Ja´far al-Sādiq著《Fālnāmeh》


古兰经叙述出现在犹太教与基督教《圣经》中的许多人物与事件,但在内容和风格上有所不同。古兰经中的先知有:آدم阿丹(亚当)、إدريس易德里斯(以挪士)、نوح努哈(挪亚)、هود呼德(希伯)、صالح撒立哈(示拉)、إبراهيم易卜拉欣(亚伯拉罕)、لوط鲁特(罗德)、إسماعيل易斯马仪(以实玛利)、إسحاق易司哈格(以撒)、يعقوب叶尔孤白(雅各)、يوسف优素福(约瑟)、أيوب安优卜(约伯)、ذو الكفل助勒基福勒(以西结)、داود达吾德(大卫)、سليمان苏莱曼(所罗门)、إلياس易勒雅斯(以利亚)、إليسع艾勒·叶赛(以利沙)、يونس尤努斯(约拿)、هارون哈伦(亚伦)、موسى穆萨(摩西)、شُعيب舒阿卜(叶忒罗)、زكريا宰凯里雅(撒加利亚)、عيسى尔萨(耶稣)与يحيى叶哈雅(施洗约翰),以及最后一任先知مُحمد穆罕默德。穆斯林相信古兰经与圣经有很多相似之处是因为这些经典都有相同的启示来源,基督教或犹太教的经典是真主降示给众先知的。马坚的古兰经译本(3:3):“祂降示你这部包含真理的经典,以证实以前的一切天经;祂曾降示《讨拉特》(توراة,即希伯来圣经,基督教所称旧约)和《引支勒》(إنجيل,内容上与新约中的四福音书相似)。”但穆斯林相信不论是犹太教或基督教的圣经都由于种种原因而遭到严重的忽略、篡改,真主已经以其最终的完美启示(古兰经)代替了这些经典。因此,穆斯林并不完全相信《圣经》,但也不完全否定其内容。不过许多犹太人与基督徒以圣经考古学的纪录驳斥这种说法,认为古兰经同圣经有很多相似之处是因为古兰经抄袭圣经。他们也指出,古兰经的许多内容和基督教伪典很类似,这是因为古兰经抄袭了伪经。
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总是剪不断理还乱。反过来看,圣经似乎也暗示了伊斯兰教源自上帝(真主)的启示,虽然基督宗教徒与犹太教徒大都不认同此说。上帝说要让以实玛利的后代“成为大国”,而阿拉伯人原本是世界文明边陲的游牧民族,其壮大,乃至于建立帝国,确实是凭借伊斯兰教达成的:“亚伯拉罕对神说:‘但愿以实玛利活在你面前。’神说:‘不然,你妻子撒拉要给你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以撒。我要与他坚定所立的约,作他后裔永远的约。至于以实玛利,我也应允你,我必赐福给他,使他昌盛极其繁多。他必生十二个族长,我也要使他成为大国。’”(和合本《圣经》,创17:18-20)

(来源:《ARTY》2014-02期)


艺点儿艺

www.yidianer.com

国内领先的线上艺术品交易的公益平台


UGC虚拟艺术杂志S.T.U.B

不定期出刊


微博:@艺点儿艺术    邮箱:houpeh@163.com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