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帮老戏骨飙戏,到特殊的反腐题材,再到大胆的表现方式和手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好像这也是我最近几年看的第一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
不过好看归好看,就是老觉得更新慢,而且越往后剧情越有点拖沓,但也越来越吊人胃口,让人老想着什么时候丁义珍能抓回来,幕后大boss能都浮出水面,老狐狸们能露全了尾巴。
当然,今天我不是要写剧评,只是昨晚,韩先生和钱儿在饭桌上吃饭时,由这部剧引发的一幕让我觉得该写一写。
钱儿说要做完了作业才吃饭,韩先生也回来得晚,所以我和濑子姐先吃完,他爷俩一起吃的晚饭。我给他们下了饺子,两人对坐着,我跟着满电的濑子姐满屋溜达。
从一开吃,我就发现按家规把手机放到一旁的韩先生心神不宁,吃得心不在焉。倒是钱儿,津津有味地认真吃着,不时跟爸爸说点有的没的。
过了一小会儿,韩先生终于按耐不住了,他拿起手机,架在桌子上,从里面传来了达康书记的声音。此时再看韩先生,两眼放光芒,原来他也跟我一样追着剧呢。
他眼睛盯在屏幕上,手伸出去又夹了个饺子,刚要往嘴里塞,钱儿说话了——
“爸爸,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电视,听故事,看手机,看书,咱们不是说好了吗?吃饭就好好吃饭!”
他边说边把韩先生手机拿了过去,锁屏。
韩先生脸红了,但剧情的诱惑让他开始狡辩——
“哎?我吃完了啊,我那份儿饺子早吃完了,所以我才看的,我这不是看你盘子里的吃不完,我替你吃一个,你把手机还我!”
我心里偷笑,平素钱儿吃饭时看书或听故事,或是我看手机,韩先生总是义正辞严,小话一套一套的,说得我们自惭形秽,无地自容,深感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下次绝不敢再犯。因此给孩子养成了在饭桌上什么也不看,认真吃饭的好习惯,今天终于轮到他自己在饭桌上坏规矩了。
面对他的狡辩,我很好奇他要怎么收场。 倒是儿子,真真是善良到家。听韩先生这么说,他既不恼也没有反驳,只是很nice地说:哦,是这样啊,那爸爸你看吧。
说着他递还手机,韩先生接过来,剧集继续,钱儿也继续认真吃着饭,不再多说话了。
大约看了最多有两分钟,韩先生叹了口气,拿起了手机,关掉,放在桌子上,然后郑重地对钱儿说:是爸爸不对,爸爸太想看这部电视剧了,你说得对,就是不应当在饭桌上看这些,我跟你道歉,爸爸也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所以我们今后要互相提醒。
钱儿点了点头,还是特别nice地说:其实没事的爸爸,你不是吃完了吗?那就可以看啊。
韩先生说:首先,饭桌上就是不应当干这些,这是我们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其次,爸爸刚才其实没有吃完饭,只是找理由替自己辩解,所以我要向你道歉。
随后,爷俩开开心心,有说有笑地把这顿饭吃完了。
饭后,轮到我出场了。我打趣韩先生说:你也有忍不住的时候吧?你倒是挺能狡辩,还是我儿子厚道啊!
韩先生笑着说——
我道歉道得很彻底啊,反思也很彻底,没有一丝狡辩的成分,我是真的很想看这个剧啊,而且忙了一天,吃饭的时候看一看,感觉很放松,所以钱儿拿走了我的手机,打断了我,我确实有点儿急眼。
不过那是下意识的狡辩,后来我想起了平时我是怎么说钱儿的,突然意识到,孩子其实有更多他非常喜欢,非常着迷的书啊,故事啊,动画片啊之类,恨不得走着行着都想去听去看,但是受制于我们,我们跟孩子讲一堆大道理,名义上是希望孩子理解我们的苦心,其实于孩子,也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强制罢了。
但是,很客观来讲,当成年人自己变成当事人,对一件事情,不管是一部剧,一本书,还是其他的什么,能不能严格做到类似不熬夜追剧,吃饭不看书,甚至不喝碳酸饮料这样的小事,就如同我们平日要求孩子的那样,就难讲了。
说白了,轮到你自己上瘾的时候,是不是还能管住自己?平时对孩子讲的那些大道理,在自己这里是否还能讲得通,并且管得住自己?还是说,只是严于律孩子,长于纵容自己?这些,都足以让我们做家长的深思。
细想生活中有多少事是我们以『孩子的名义』,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而这些要求或许我们自己压根儿做不到的。
总喊着让孩子穿好拖鞋,自己却天天光着脚丫子满屋跑;说好一起戒掉可乐,却在孩子上学出门后赶快从冰箱里掏出一罐解馋;教育孩子迟到不礼貌,孩子磨蹭迟到了就批评人家一顿,自己磨蹭迟到就跟孩子说偶尔迟到一两次也不要紧。。。
这样的场景可以举出几十条不止,回想每次的第一应对方案,似乎都是本能地编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跟孩子那里混过去,想想觉得成年人们骨子里也是幼稚可爱又偶尔耍赖的人儿。
我们当然都不是完人,不过在以『孩子的名义』板起脸时,若能先以『成人的名义』检视一下自己,就离完美无限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