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博指数
清博是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服务商。目前已有6大SaaS平台,用户数51万+,覆盖新媒体运维、产业研究分析、行业趋势洞察、融媒体运营等多项服务 。
51好读  ›  专栏  ›  清博指数

从互联网“X学”看综艺群像“翻车”始末

清博指数  · 公众号  ·  · 2024-11-21 18:00

正文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群体综艺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每当有新的团体综艺开播时,随着节目的深入,节目中的大小看点都会或多或少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例如,《花儿与少年》第六季(后简称《花少6》)一开播便迅速吸引了广大网友的关注,甚至衍生出了“X学”这一现象,“X学”原来是指在《花儿与少年》2中网友们对节目中嘉宾的言行举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形成的一种独特节目传播文化的现象,此后每一季《花少》的讨论都沿用这样的说法。

本期《畅所舆言》我们将以互联网“X学”为切入点,共同探讨综艺群像中的那些“翻车”名场面,以及这些"翻车“背后的深层原因,应该如何保护品牌的长久发展。

“翻车”名场面

《花少6》一开播就争议不断,部分嘉宾的表现及互动不断被放大和分析,形成了诸多“翻车名场面”。例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花学、#4个人吃9个菜、#职场牛马分析花少团餐桌礼仪等话题,纷纷登上各大社交媒体的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这些“翻车”事件不仅影响了节目的口碑,也对参与其中的艺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不禁要问:一档开播前备受期待的综艺,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翻车”现象?

1. 节目剪辑过于“抓马”

不仅仅是《花少6》很多综艺节目在制作过程中过于追求收视率和热度,都会在剪辑上放大冲突效果,忽视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谨性。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容易导致节目质量下滑,从而引发观众的不满。

2、艺人管理不到位

节目组在筹备期间,选择艺人时,往往只看重其知名度和粉丝基础,而忽略了对其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考察,以及相关舆情风险的评估。当艺人在节目中出现不妥行为时,节目组难以及时应对和控制,从而影响到节目的整体口碑。

3、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

除了节目组和艺人的原因,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加速与放大,也是导致综艺群像“翻车”现象的重要因素。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艺人们在节目中的每一个动作和言行都被无限放大。一旦某个事件成为热点,网友们会迅速对其进行广泛讨论和深入解读,短时间内形成舆论的“狂欢”。

群像综艺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群体IP品牌文化。在运营群像IP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翻车”成为了节目制作方和品牌运营方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了有效避免品牌IP“翻车”,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健全的内容审核机制,确保内容严格审查,及时调整潜在争议;其次,提升艺人的综合素质,全面考察其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进行负面舆情分析;最后,建立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迅速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负面舆论对品牌的影响。

11月26日,清博智能将举办《AIGC数智化如何助力舆情研究》研讨会,我们将现场为您解答 如何通过AI技术处理和分析舆情信息,提供最新的应对舆情解决方案。 届时,还将发布清博智能大数据平台即将全新上线的舆情AI+系列产品。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参与活动报名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