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网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官方网站(www.planning.org.cn),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成果展示的窗口,是规划行业信息分享、学术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天下事 | ...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天下事 | 国家发展改革委解读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  3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国际动态 | ... ·  1 周前  
中国交建  ·  冷库的保温秘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市规划

规划年会 | 对话合肥一:创新引领科学城建设

中国城市规划  · 公众号  · 基建  · 2024-10-25 18:18

正文

导读

9月7-9日,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合肥召开。9月8日上午,由合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对话合肥一:“创新引领科学城建设”邀请了多位行业内专家学者,聚焦科技创新推动城市产业升级转型、规划设计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合肥科学城规划建设治理的思考与建议等热点内容,系统介绍了我国四个科学城规划的编管实践,对科学城规划、建设、治理一体化构建进行探讨,对全国其他城市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字数:4717字

阅读时间:15分钟

 




研讨会主题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被称为“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我国先后批复了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支撑这些中心的战略目标,各地部署建设了科学城。这些科学城通过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各类创新平台,服务于科学研究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科学城建设运行取得了成就,但仍存在建设重点不突出、协同创新机制较弱、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不充分等问题。“对话合肥一:创新引领科学城建设”论坛围绕“科学城规划、建设、治理一体化”主题,结合规划理论方法和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城市的实践创新,探讨科技创新推动城市产业升级转型、规划设计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合肥科学城规划建设治理的思考与建议等热点内容,以规建治现代化服务“国之大者”。



开场介绍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教授级高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本次研讨会由李晓江院长主持。李晓江院长指出,我国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创新引领、科学原创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合肥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雄厚的基础性科研力量和最集中的大科学装置,是一座值得关注和学习的城市。人是科创的主旨,是科创的原动力,科技发展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养好人才有密切关系。今天的论坛就是从规划的角度去讨论科学发展、科技创新对科学城建设有什么影响,同时也是讨论科学城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两者之间应该如何互动。



主旨报告


创新链——产业链的空间收敛与适应性规划

 

樊杰

学会监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


樊杰监事分析了创新和产业在空间落位的五大特征。一是创新的基本规律表现出突出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二是在新发展时代,不走科技创新道路已经不具备可能性;三是科技创新的三大驱动力在空间上表现为空间收敛;四是科学城已成为科技创新和各种流空间的核心组织;五是随着流的功能高度的提高带来了更大范围的创新要素的吸纳。随后以全国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为例,阐释了以高品质的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其核心思路是把握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这一轮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要求契合创新链和产业链,因地制宜地来进行布局,并形成了综合功能区概念。即在主体功能的基础上,选择以创新高地作为核心枢纽,以中心城市都市圈或城市群作为核心空间载体,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完整的生态系统共治作为框架,在全国形成8-12个综合功能区,和目前的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很好的呼应关系。


报告结束后,石楠副理事长做出点评,认为樊老师深刻阐述了在当前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的空间布局理论,并进一步验证了合肥发展的优势以及在新一轮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不断崛起的必然性,同时也为合肥、长三角乃至全国给出了新的命题,带来诸多启发。


从高新区到科学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发展路径与未来展望

 

黄轶伦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浦东引领区规划设计分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黄轶伦院长从四个维度介绍了上海张江科学城的发展路径与未来展望。一是定位的转变。张江定位从浦东的张江、上海的张江到世界的张江经历了多次转变,主导功能也由高科技产业园区到产业集群,再到现在的建设国家一流科学城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逐渐从产业园区向科学城跨越;二是功能模式升级。即从原来的产业集群到开放式的创新生态的模式变化,通过高能级要素集聚、建立大中小企业与这些要素的网络通道联系、打造中小型企业共存开放通的创新环境,打造整个张江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三是空间的更新。通过多元融合、人文、品质提升和以人为本、弹性预留五大方面的更新手段,实现从简单的为生产服务到现在的为创新赋能的转变。四是未来展望。从产业用地的创新供给、青年人才创新环境的打造以及减碳增汇三个方面展望了张江未来发展新格局。


 

高冰松

安徽省住建厅原一级巡视员、安徽省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报告结束后,高冰松厅长做出点评,认为黄院长的报告系统介绍了张江科学城的成熟规划体系、功能板块组织及空间供给方式等内容,实用性很强,对合肥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联动进化 · 应需而新——北京怀柔科学城的规划创新与实践

 

张朝晖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总体规划所所长、教授级高工


张朝晖所长在报告中提出,聚焦怀柔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源头优势、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的强度优势、首都生态涵养区的自然人文优势,瞄准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的发展目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控规编制应需而新,打破静态蓝图式思维,聚焦科学成长、规模双控、城市更新、园区迭代、城乡统筹等重点难点问题,探索出一套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空间供给和管控规则。一是立足长远,系统构建“创新生态”与“自然生态"高度融合的功能体系布局,围绕“1十3”核心框架,打造靓丽生态底色,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营造“一芯聚核、怀密联动、一带润城、林田交融”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森林伴科创,花园里生活”的美好智慧家园。二是面向实施,适应资源紧束、减量提质的转型发展要求,适应科学发展的无限性和不确定性,通过集成一套“科学发展类用地”功能包、设置三个管控引导维度、划出四类“特定意图建设管控区”,形成引导资源有效配置、促进产业迭代更新、激发城市活力的规划“工具箱”。三是坚持前沿,创新管理机制和建设模式,加强新技术场景应用,将怀柔科学城建设成为碳中和先行示范区、智慧城市的实践集粹地。


报告结束后,吴爱国主任做出点评,认为黄院长和张所长分别介绍的张江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的成功之处,以及松山湖规划对合肥的借鉴作用非常大,让科学家创新工作者在“森林里思考、花园里生活”的场景是科学城共同的追求目标。两座科学城现在的成就就是我们的对标,两座科学城现在对规划、建设、发展的刚性弹性及未来成长性的探索也是合肥科学城需要探索的路径。


伴随式规划设计——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科学中心的系列规划实践

 

王泽坚

学会地下空间规划分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分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王泽坚院长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科学中心目前已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科技应用链系的地区之一,并从谋划、设计和实施三个方面分享了规划建设全过程。一是谋划,大湾区从提升可持续创新能力、整合区域大科装装置资源、抢占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支撑湾区创新集群建设等方面出发,谋划建设国家科学中心,提升大湾区的可持续创新能力;二是设计,首先凸显在地性,以生态景观格局和生态资源特色作为主要的基础,塑造以科学底蕴为核心的未来城市;其次坚持人本性,基于科学城的人群画像规划提出特色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和布局;另外要基于科学功能发展,以科学要素为纲,构建城市的未来性特征;三是实施,高起点搭建科学城“四梁八柱”基础。并根据先发地区建设经验,定目标、明标准、统项目、分步走,结合需求搭建针对性的总师服务模式实现强治理,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报告结束后,李晓江院长做出点评,认为建设“国之重器”不能简单延续市场经济招商引资的思路,发展科学城靠的是远见和境界,是对城市未来长期发展的方向和方法的准确把握,大湾区正是以这样的远见,把城市品质和环境做到极致,才有了如今成功的松山湖,这也是对当今规划师抛出了全新的话题。


共建最美的未来大科学城

 

吴爱国

合肥滨湖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教授级高工


吴爱国主任从科学选址、科学规划、科学发展、未来畅想四个方面对合肥未来大学城规划建设进行分享,并提出倡议。一是科学选址。以胸怀“国之大者”、共建“国之重器”、服务“国之栋梁”为目标。未来大科学城紧邻机场、南有合肥高新区,东有庐阳产业园、地基基础岩石结构稳定、没有水患、立地条件好,安全有保障。二是科学规划。着力打造岗丘相拱的绿色生态空间,突出体现大装置建筑独有的建筑美学,高标准建设科学高地、悠居美地、旅游胜地。三是科学发展。以“四个一”为抓手,着力构建“投、建、运、转”一体化发展良性格局。持续推进一体化融资,一体化构建未来大科学城建设管理服务体系,推进“管委会+公司”紧凑型、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政策水平。四是未来畅想。依托三大主战场及两条主战线,最终实现从“合肥未来大科学城”走向“未来大科学城合肥”的嬗变。吴爱国主任倡议在国家级学会层面组建专业委员会,研究科学城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律,让“专业感觉”成“专业理论”用以指导各地科学城的实践,把未来大科学城建成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样板区。



圆桌讨论


主旨报告结束后,石楠副理事长、杨丙红区长、黄轶伦院长、张朝晖所长、王泽坚院长参与了讨论。


 

杨丙红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党组书记


杨丙红区长提出,如何更科学的建设科学城、让科学城在庐阳落地需要关注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尺度。一是城市的尺度。合肥的城市尺度与人口集聚不相匹配,需要在规划的尺度上,通过轻轨的连接实现“南顶长江、北靠淮河”;同时大科学城的尺度也非常拘束,理想中的尺度结构应该是靠老城、携大科、抱空港,通过老城的文脉及服务业及空港大型基础设施的优势,不断拓展大科学城的尺度;二是人的需求尺度。未来科学创新真正的主角是人,并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类人群最主要的需求是烟火气,未来应通过地类多元混合的设计,实现人的服务尺度的最小化,为科学家实现“楼上能居住,楼下看数据”,以烟火气的生活激发科学的灵感。


黄轶伦院长提出

空间规划认知的是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架构,创新是突发性的,而不是被规划出来的。张江科学城规划的经验就是规划要站在服务者的角度,坚持为创新服务的理念,做好精准化的配套,无为而治,减少规划干预。

张朝晖所长提出

中国科学院1958年就在怀柔建立的火箭基地,正是位于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这方热土见证了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艰苦历程,体现了科学基因的延续和科学精神的传承。怀柔科学城的口号是“科学一百年、奋斗每一天”,以此来鼓励我们的规划者和建设者。

王泽坚院长提出

只有城市做足了准备,才能够更好的迎来发展机会,规划师更多要去思考把握确定性,只有当城市有独特的生态景观特色和人文魅力并持续加强人本关怀,才能抓住一些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更好的面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石  楠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


石楠副理事长提出,今天的题目“创新引领科学城建设”非常聚焦,几个主旨报告从宏观到微观,探讨了在新质生产力的语境下,规划师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内容丰富且学术水平高,收获颇丰。结合几位专家的报告,石楠副理事长提出,科学城规划对传统规划理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以往的规划理论基于大建设、大发展,是以资源耗费为代价的规划模式,而现在强调的是创新驱动和新质生产力,要有新质生产力的思维模式。为了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应该建设什么样的规划体系、规划理论和方法、标准体系、行政体系、规划能够提供什么服务是未来必须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石楠副理事长号召广大规划师要牢记习总书记提出的“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法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勇于改革创新,为提高科学城建设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  结


本次研讨会气氛热烈、座无虚席,也反映了大家对科学城规划建设治理的关注。李晓江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提出人是最重要的要素,规划最终落脚点是服务人、吸引人、留住人,呼吁大家关心科技、关心新质生产力、更要关心我国经济产业的基本面,用高科技、用现代管理、现代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最后,李晓江院长对分会场的承办方,滨湖科学城管委会及合肥市规划院,今天到场的五位报告人和四位特邀嘉宾及在座的各位同行表示感谢,最后宣布本论坛圆满结束。



供稿单位:合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规划年会 | 对话合肥二:大湖大城,美丽合肥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对话城市文化: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 规划年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对话教育:时代“新”说之规划教育 | 规划年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