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苏州发布
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核集团  ·  今日元宵,前方→核工业不夜城!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今天居然不!放!假!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春节超火的小城,有多好游?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水与火,势均力敌的绝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苏州发布

苏州智造,拼了!

苏州发布  · 公众号  ·  · 2024-07-04 17:03

正文


如何坚守实体经济、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何“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



作为工业大市

苏州的回答是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1030”产业体系, 用3年左右时间 ,力争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新能源4个万亿级主导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万亿元。


到2035年 ,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奋力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今年以来,我市 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 ,全力争创全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数据显示,1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116.5亿元,同比增长6.3%。


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产值同比增长。


工业生产稳定运行背后

正是苏州

围绕“1030”产业体系

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昂扬之姿




筑牢“压舱石”,强化集群建设



在苏州

制造业被视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坚守实体经济

是苏州人骨子里的执着

















目前,苏州拥有规上工业企业 1.35万家 ,规上工业总产值保持 4万亿以上 量级,居全国第二,制造业增加值 突破万亿元


在全部工业门类中,苏州拥有35个大类、170个中类、515个小类, 工业体系较为完备 ,是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连接点。



















新征程上

苏州如何加快打造“智造之城”

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



苏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方面,要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筑牢“压舱石”。 “我们将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增资扩产,支持优质企业‘数据得地’,改造提升老旧工业区,持续推进‘工业上楼’等,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据悉,2024年苏州将实施增资扩产项目超1000个,每年改造提升低效工业用地1万亩以上。


另一方面,要强化集群建设,锻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心骨”。 苏州聚焦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打造5个千亿、4个三千亿和一批超千亿产业集群产业链。到2027年,累计实施产业基础再造项目30个,推广应用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自主创新产品90项以上。每年支持100项以上企业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目。


具体来说, 就是要聚焦“1030”产业体系,推动冶金、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高端转型,巩固提升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制定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规划指引,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小升规”。




新布局下

在苏州

从企业到产业

正迸发出强劲发展活力


近日,省工信厅公布了2024年度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一批)名单和2024年度江苏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苏州市分别新增 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547家 、创新型中小企业 2866家,获评数量居全省第一。


目前,苏州市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01家 ,位居全国第四;苏州市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 2947家 占全省的24.04%;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 13460家 ,占全省的26%。





发挥数字经济

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今年4月15日,苏州市工信局召开宣贯推进会,着力推动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提升千人机器人使用率等关键数字化指标,全面提高苏州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苏州最大的优势是制造业

促进数实经济深度融合

发挥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是苏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苏州市工信局介绍, 2021年 ,苏州发出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动员令,以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工作为主要抓手,对制造业进行系统性重塑。


2021-2023年 ,苏州全市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超3万个,在全省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的目标,连续两年入选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地区; 全市新增5家企业获评“灯塔工厂”,累计数量达到7家,居全国第一;苏州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从2021年的71.6提升到2023年的73.5,水平全国领先。

















如何进一步

深化“智改数转网联”?

苏州启动了新三年行动计划

具体将实施



数字化评估诊断对标、全领域智能化升级、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自主可控创新、网络基础设施优化提升、领军服务机构培育、服务保障完善等工程,进一步夯实“智造”根基。


比如, 工业互联网赋能方面 ,将构建以产业大脑为核心的多元化平台,累计培育2家本土国家级双跨平台,打造3至5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型平台、产业链协作平台和50家以上省级重点平台,创建2至3个国家级示范“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


网络基础设施方面 ,将加强算力建设供给,重点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算力券”,用于数字化转型。累计基础设施算力规模超15 EFLOPS,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统筹智算算力不少于3000PFLOPS,有效支撑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



按照目标

到2026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